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色农业     
一、农业旅游 意大利2002年大约有1.15万家专门从事“绿色农业旅游”的经营企业,当年夏季就招徕了120万本国旅游者和20万外国游客,到各地的“绿色农业旅游区”休闲度假。  相似文献   

2.
热带旅游辟增收新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农业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加速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大力发展热带旅游休闲农业,不仅能够打造海南“绿色旅游”新品牌、构筑国际旅游岛新亮点,而且能够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让海南500万农民搭上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快车。  相似文献   

3.
正五常市金福泰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集基地建设、科技育种、有机种植、稻米加工、物流仓储、网络营销、休闲旅游于一体,公司旗下拥有6家子公司,2015年成功登陆新三板,2016年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企业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有水稻基地20万亩。年加工稻谷能力30万吨,仓储能力6万吨,核心品牌"金福乔府大院"先后获得"全国十大好吃米饭""黑龙江绿色产品十佳品牌""黑龙江省著名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金寨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富县"战略,把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点,重点推进特色生态农业,致力打造高档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县规模特色产业基地达50万亩,农业总产值49.16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99.34亿元。先后获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全  相似文献   

5.
21世纪,以"绿色文明"为代表的生态文明,在我国各产业发展中已逐渐显现,基于农业旅游产业集群概念、构成以及当前我国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剖析,结合"生态文明观"背景,提出农村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应从模块化、网络化、多方参与管理模式三个角度完善和创新,走生态型、节约型和循环型农业旅游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赵承华 《农业经济》2007,(10):49-50
在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经营中贯彻循环经济"3R"发展原则非常重要。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要对农副产品及废弃物进行深加工,加快创新绿色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利用,实现由生态乡村旅游到循环乡村旅游的转变,这样才能真正促进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2年8月18日,以"畅游红兴隆农业公园、尽显北大荒神奇风采"为主题的首届红兴隆北大荒文化旅游节开幕。旅游节旨在推进现代化大农业核心经济区、综合开发区、生态保护区"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进程,加快绿色农业体系、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城镇体系"三大绿色体系"构建步伐,在打造世界级绿色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推进垦区新型工业化、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带动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北大荒文化软实力和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正>勤得利农业分公司具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山水资源、旅游资源和矿泉资源,为发展绿色农业及有机食品提供了先天条件,这也将为企业的绿色发展注入无穷的活力,也必将为北大荒的"荒"字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9.
<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江苏省海门市江风海韵,田园优美,以创新思维和模式把农业与旅游结合,以田园风光游为导向推动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海门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1.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构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海门市编制完善了"海门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沿江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常乐镇官公岛万亩现代农业园区"、"海门  相似文献   

10.
正一、肯定成绩,认真总结"十二五"时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十二五"时期,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风生水起、异彩纷呈。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其中农民从业人员63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十二五"时期游客接待数和营业收入年均增速均超10%,整个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布局优化、质量提升、领域拓展"的良好态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广东省梅州市休闲农业资源现状,开发农业生态旅游。[方法]运用SWOT方法对广东省梅州市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客源市场优势、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资源优势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广东省梅州市劳动力市场存在劣势,客源市场存在劣势和竞争,"客家文化"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结论]广东省梅州市发展观光休闲农业资源是发挥其资源优势、扭转劣势、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机遇、迎接观光休闲生态旅游市场挑战的关键,以此推动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推动旅游向以"客家"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休闲生态旅游转型,实现劳动力市场的人力资源供求有效对接。根据梅州市现有的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优势现状,对梅州市观光休闲旅游的发展功能类型和旅游产品进行了初步规划,提出了森林生态、生态鱼塘垂钓、生态工业、水乡游乐、"客家"民俗、保健休闲、绿色商贸和绿色营销、农业主题园等八大功能类型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正5月6日,农业部召开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验交流会。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在会上强调,"十三五"时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从产业长远发展出发,加快产业提档升级,努力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  相似文献   

13.
<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贯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紧密联结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是一种新型的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今年以来,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供给结构更加优化,要素资源更加活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各类经营主体已达33万家,比上年增加了3万多家,营业收入近5500亿元,整个产业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总的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保持了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态  相似文献   

14.
实现海南"三农"绿色崛起,其实质是推进农村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农村社区生态环境改善和持续发展,农民家庭就业和实现持续增收。这也是国际旅游岛致力于建设海南人民幸福家园的应有之义。然而,如何推进海南"三农"绿色崛起?近年来,农发行海南省分行通过推出"农+旅"信贷模式,即依托农村社区农业、生态、文化等旅游资源,针对解决农  相似文献   

15.
正红旗街道的今天,是大连市甘井子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一个缩影。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他们逐步摸索构建出了一个从"以农家村落为主的乡村民俗风情旅游"到"以大樱桃等农产品采摘为主的乡村农业观光旅游",再到"依托西郊国家森林公园的休闲度假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绿色经济"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正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总耕地79.6万亩,总人口80.6万,其中农业人口54.7万,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年产粮食55万吨、蔬菜300万吨、肉蛋奶33.4万吨、果品20万吨,形成了"优质粮食、设施蔬菜、健康养殖、绿色果品"四大主导产业,是国家首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河北省蔬菜产业发展示范县。藁城区农广校是全国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学水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地处太湖流域水稻优势产区,耕地面积31.4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25.86万亩。2023年粮食播种面积41.5万亩,其中水稻21.8万亩、小麦19.7万亩。吴江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聚焦“固本强基、提质增效、融合发展”,大力推进粮食种植、加工、销售和旅游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建设,成功创建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整建制推进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入选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相似文献   

18.
正江苏乡村旅游富民成效显著。2019年,全省休闲旅游农业综合经营收入超680亿元,增速多年保持在20%以上,具有一定规模的休闲旅游农业园区景点超万个,年接待游客达2.3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等"国字号"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全省各地构建了一批"农业+旅游业""农产品+旅游商品"产业链,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链向深度发力、  相似文献   

19.
正在拥有110.64万亩耕地的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二分公司,"绿色风、科技风、智慧风"劲吹在备耕一线,吹出了备耕生产的新活力、新生机、新动能,为实现平均单产490公斤、总产39.2万吨的目标赢得主动权。"绿色风"吹出备耕生产新活力2021年,八五二分公司打出了"备耕绿色牌",从年初开始,做好绿色认证面积计划,力争实现绿色食品认证面积70万亩、有机认证面积8.27万亩。从绿色品种选择入手,  相似文献   

20.
正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增加城乡互动,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素质,推动乡风文明。黄桥镇祁巷村依托黄桥古镇红色旅游资源,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农业结构调整、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抓手,探索出一条"唱乡村旅游歌,走绿色富民路"的发展路子,乡村旅游逐步成为发展集体经济、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兴产业、支柱产业。一、基本情况祁巷村位于历史文化名镇——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