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国有中小企业改革的误区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并非单纯的“放开”或者出售和民营化,必须走出单纯民营化的误区,立足国情特点,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实施短、中、长期对策的紧密配合,促进国有中小企业的稳步改革和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松滋市国有工业企业坚持民有民营的基本取向,不断探索多种实现途径,在县域经济的民营化方向取得了较大突破,截至目前,国有工业企业民营化率已达80%以上。 一、改革形式 一是出售转民。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指导思想,根据企业规模、资产负债和生产经营情况,经过资产清理和评估后,以合理的价格拍卖出售,明晰终极产权。  相似文献   

3.
滕帆 《经济论坛》2006,(14):27-28
如何界定民营资本一直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和难点,一般而言大致有以下三种思路:第一种是以“国有国营”为准界定的,认为民营经济就是非国有国营经济,而民营资本就是非国有国营经济所保有的资本;第二种是以“经营权”的归属来界定,认为民营经济涵盖了在政府所有权和控制权之外的所有企业,并非单指某种所有制企业,而泛指政府控制权范围以外的企业,那么民营资本即实际经营掌握在非国家的经济主体手中的资本;第三种是以所有权的归属来界定的,只要不是国有资本就是民营资本。借鉴上述三种思路,我们不妨将“民营资本”定义为,主要包括个体、私营、…  相似文献   

4.
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国有企业的产权   总被引:57,自引:7,他引:50  
作为国有资产所有权的代表 ,政府为什么会放弃国有企业的产权 ?已有的经济学文献有两个基本的解释 :一种认为政府放弃国有企业产权的目的在于提高效率 (简称“效率论”) ;而另一种认为政府是出自财政的压力 ,即停止对亏损国有企业的补贴 ,或出售国有资产增加财政收入 (简称“收入论”)。我们的实证研究否定了“效率论” ,而给“收入论”提供了支持。此外 ,我们的研究还为以下结论提供了依据 :政府对失业和降低控制权收益 (来自对国有企业直接的控制权 )的担心是国有企业民营化或破产清算的重大障碍。因此 ,一个简单的含义是 :采用一个将政府目标函数考虑在内的次优民营化或破产清算方案是明智的 ;同时 ,对政府来说 ,这也许比一个无法实施的最优方案更为可行  相似文献   

5.
向淑清 《经济论坛》1994,(11):24-25
对于“国有民营”(包括“公有私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同志,都有褒有贬。人们之所以对“国有民营”有不同看法,往往是因为对“国有民营”的理解不同。因此,很有必要对“国有民营”进行科学界定。 一、“国有民营”的内涵。“国有民营”最根本的特点当是以下两条:一是企业财产终极所有权整体的国有属性。法人企业的财产有终极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之分,终极所有权属于出资者,法人财产权属于企业法人。“国有民营”的“国有”,当指企业终极所有权属于国有,只有“国有国营”的企业,法人财产权才可能属于“国有”。同时,“国有民营”的“国有”应当覆盖企业财产的全部,否则就不能称“国有”。比如,假定一企业整个财产中我方国有资  相似文献   

6.
郑文生 《经济问题》2001,(12):34-35
注资经营责任制尽管在前几年对促进国有中小企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目前国有中小企业大多数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0%,要扭亏脱困,必须进一步深化企业产权改革,即进行“二次改革”,构造新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7.
对于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有两种不同的或者说是互补的改革思路。林毅夫从制度适应性的分析出发强调目前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是不公平竞争条件下形成的软预算约束,企业改革的核心是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张维迎博士从现代企业理论出发,强调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安排(即所有权)的重要性,认为改革的出路在于将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变成债权、非国有资本变成股权,即产权改革。他俩正好代表了两种主流的观点:“竞争论”与“产权论”。那么现阶段国企改革的重心到底在哪呢?本文试着在一个框架内对此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国有中小企业改革并非单纯的“放开”或者出售和民营化 ,必须走出单纯民营化的误区 ,立足国情特点 ,在政企分开的基础上循序渐进 ,实施短、中、长期对策的紧密配合 ,促进国有中小企业的稳步改革和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春芳  陈啸 《生产力研究》2006,(6):229-230,233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国有民营高科技企业和私有民营高科技企业现有的产权制度已逐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产权制度创新已成当务之急。国家作为规则制定者,以改善产权的可交易性、确立人力资本所有者产权为目标,从制定正式规则和加强意识形态宣传两方面入手,可极大推动民营高科技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刘平 《当代经济》2001,(10):32-32
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创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因素.从改革看,改到深处是产权,改到痛处是职工.不涉及产权的改革是改良,职工没有得到妥善安置的改革是过渡.一些先进地区中小企业新一轮的产权制度改革是以调整所有制结构,实现中小企业民有民营为主攻方向,以"企业买断产权,职工买断身份"为改革的主要形式,从根本上转移企业经营机制为最终目的,让一批中小企业从国有序列中彻底退出,形成中小企业"三为主"的新格局,即在所有制结构上以"民有"为主;在经营主体上以"老板"为主;在发展方向上以"特色"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