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来,美国经济发出的信号错综复杂。美联储下一步对策仍未明朗。许多投资者原本预计美联储今年将推出QE3(第三次量化宽松政策),以维持低利率并刺激经济增长,但近期经济前景改善削弱了此类猜测。现在美国失业率走低,从2010年12月的9.4%降至2011年12月的8.5%,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深化.蔓延到实体经济,石化工业面临严峻挑战。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9月份后迅速蔓延。全球经济正处于艰难时期,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出现衰退.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当前任何关于2009年经济增长的预测都充满不确定性.因为目前的国际金融经济环境是不确定的。现在还不是最糟的时候,2009年的形势可能更严峻。  相似文献   

3.
中国所要防止的,其实是因为实体经济的麻烦,即将引发的虚拟经济上的问题。没有什么时候比现在更让人注意宏观经济。经济的严冬向我们走来了:出口大幅滑坡,煤炭、电力、钢铁等基础性产品也出现了需求明显不足的情况。那  相似文献   

4.
一些专家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似乎发生了戏剧性变化:不久前,他们还在讨论中国经济是否过热;但现在,话题却突然变成了经济放缓,有人甚至断言将会变冷。  相似文献   

5.
贾康 《中国纺织》2011,(2):33-33
在"十一五"的收官之际,著名的经济学家、国家财政部财政研究所所长贾康就"2011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对"十二五"中国的经济形势作出前瞻性分析和预测。贾康表示,"我们已经处理好2010年和已经开局的2011年的衔接问题。原本担心的如果‘十二五’的前期经济形势过低,我国经济可能出现一个翘翘板的走势,现在看来这个担心完全是多余的了。"  相似文献   

6.
秉承“回顾过去、把握现在、镜鉴未来”的初衷,《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组织年度十大石油经济事件评选已有20载。2019年末《国际石油经济》编辑部再次与热心读者、行业专家一道,经过多轮筛选、反复评议,最终确定了“2019年国内外十大石油经济事件”。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武汉加快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武汉市从"十五"开始经济发展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不能否认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武汉2000年--2005年的数据出发,从深层次指出武汉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经济增长方式、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从对问题的分析中指出,要让武汉市经济在"十一五"期间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就要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武汉经济的发展,就要全面的、从各个层次推进循环经济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外刊速览     
《董事会》2012,(7):17-19
Directorship 2012年6月九成CEO行动滞后?经济低速运行,在挫折和不确定中经历着缓慢而艰辛的复苏。这从美国董事学会的董事会信心指数可见一斑。2012年第一季度,董事会信心指数上升到了60.6,较2011年第四季度上升了6个点;而2011年第三季度出现的历史最低点为47.5。指数的猛增源自董事们对美国短期和长期内经济发展预期的改观。董事们以及更多的普通美国人在不停地重新审视经济发展与当前的经济现状。2011年第一季度,董事会信心指数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64.9(该指数创设于2010年10月),因为当时董事们预测经济一年后会更好。从一年前到现在,董事们认为经济发展有了起色,  相似文献   

9.
唐斌 《董事会》2008,(11):28-30
自去年2月美国抵押贷款风险浮出水面,到2008年9月房利美、房地美、雷曼兄弟、AIG、华盛顿互惠银行等众多金融巨头倒下,美国次贷危机向纵深发展,并逐渐演变成一场全美乃至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次贷危机被认为是一个拐点式的决定性事件,人们纷纷降低对美国经济的预期,而美国经济将进入一个较长的经济衰退期。那么,在世界经济关联越来越紧密的现在,这场产生于美国,并在美国产生了巨大的龙卷风暴的金融危机,是否会危及中国的经济,在金融危机的背后,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东西?  相似文献   

10.
观点集萃     
樊纲:经济复苏可持续 后危机时代现五大趋势 “现在可以说世界经济已经企稳,我个人不太相信会有第二次风暴。”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在9月22日举办的主题为“全球经济复苏与展望”的“经济每月谈”活动上对目前的世界经济复苏情况做出了如此判断。樊纲还预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现五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董事会》2015,(1):14
如果一击不中,那就不断射击——这是日本振兴经济的策略。去年12月27日,安倍晋三内阁批准了一项规模达3.5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刺激计划,应对日本国内目前经济衰退。近年来,日本的经济刺激计划接二连三,只是规模不断缩小。第一次是发生在2013年,作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之一,安倍政府批准了10.3万亿日元的刺激支出计划;第二次是2014年4月,又是一笔5.5万亿日元的支出计划。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安倍经  相似文献   

12.
《董事会》2015,(Z1):14
如果一击不中,那就不断射击——这是日本振兴经济的策略。去年12月27日,安倍晋三内阁批准了一项规模达3.5万亿日元的紧急经济刺激计划,应对日本国内目前经济衰退。近年来,日本的经济刺激计划接二连三,只是规模不断缩小。第一次是发生在2013年,作为安倍经济学的“三支箭”之一,安倍政府批准了10.3万亿日元的刺激支出计划;第二次是2014年4月,又是一笔5.5万亿日元的支出计划。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安倍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若干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增长在成功实现“软着陆”之后继续下滑,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在连续实行了4年相对紧缩之后于1998年大幅度松动。有关1998年宏观政策的效应,决策部门和理论界尚在评说之中,而现在更为重要也更为迫切的问题是,如何判断下一阶段(从1999、2000两年开始)宏观经济的走势从而确定宏观政策的取向。一、1999年不宜再加大需求扩张政策的力度1.投资扩张势头与经济回升特征已经表现出来1998年,货币、财政政策实行了双重扩张政策。货币政策方面,在取消贷款限额控制的条件下,进一步较大幅度(3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并分别调低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14.
能源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对能源需求呈现出大数量、高质量、多种类的态势.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能源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增长对能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得能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那么能源与经济增长有何关系,中国现在的能源供需体系存在哪些问题,目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增长对能源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如何保证稳定、安全、经济的能源供给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动力,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亚洲经济体抓住国际油价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机遇,成功地将世界工厂从欧美转移到本地,并将欧美变成两个全球最庞大的消费市场。然而,2003年起,随着国际油价不断上升,直到最近的147美元水平才缓缓回落。高油价直接导致了海运成本大幅上涨,燃料现在占航运公司成本的20%至30%。根据马来西亚船主协会的报告,  相似文献   

16.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提出到现在,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其原因很多。本文作者对节能提出的背景和中国能源消耗超前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论证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应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循环经济,其重点就是节能。而对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的中国而言,必须始终把节能作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7.
生产函数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研究宏微观经济增长的实用模型,是经济变量——投入量与产出量相互关系的数学抽象,是生产领域经济行为的定量描述。其价值在于为经济学家们分析各种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但是,一个生产函数必须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否则在实际研究和生产中就失去了应用的价值。关于这个问题已有不少的经济学家作了专门的研究和深入的探讨,本文就不再赘述。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能使生产函数更实际客观地描述经济行为,可以说这还是一个有待完善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董事会》2008,(12):59-61
不怕创新、不断创新,永远快于市场,是平安20年成就的经验总结。现在,平安已经发展到近7000亿元资产,成为全球第六大保险集团。在国内经济转型、平安亟待跃上新的高峰之际,平安迈向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梦却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冲击。以次贷危机为源头的金融海啸以病灶扩散的方式向外传播,并最终蔓延至全球,引发了多家世界金融巨头的破产和清算,导致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危险。平安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宏观     
《中国机电工业》2012,(1):12-12
中国经济:定调2012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日前在北京闭幕。为期三天的会议为2012年中国宏观调控指明了路向,“稳中求进”成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会议认为,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总体上仍将十分严峻复杂,  相似文献   

20.
徐康宁 《董事会》2011,(9):106-106
当我们对是否要继续发展制造业而犹豫的时候,美国正在启动再工业化计划,希望重现美国实体经济的辉煌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历了一个较长的黄金发展期。如果以小平南方讲话开始算起,差不多正好是20年。站在现在的时点看,中国制造业还将有15年到20年的黄金发展期。为什么如此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