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颖 《东北之窗》2008,(14):32-33
6月3日,美国总统候选人奥巴马成功击败希拉里,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这位美国史上的首位黑人总统候选人成为2008美国总统大选中名副其实的"黑马"。他将在8月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过后正式与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展开选战。  相似文献   

2.
10月15日晚上9时(北京时间16日早上9时),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和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在纽约霍夫斯特拉大学展开总统选举投票前的第3场也是最后一场电视辩论。  相似文献   

3.
张翔 《老区建设》2010,(11):61-61
2008年9月,美国大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奥巴马、拜登为候选搭档的民主党和以麦凯恩、萨拉.佩林为候选搭档的共和党,正在进行激烈的大选争夺战。两方阵营的幕僚们恨不得挖地三尺找出对方候选人的缺失和弱点,以击倒对方在选民中的形象。  相似文献   

4.
美国     
《上海经济》2014,(12):72-72
<正>奥巴马宣布美国防部长哈格尔辞职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24日宣布接受国防部长哈格尔的辞呈。哈格尔是奥巴马所在的民主党中期选举失利后首位请辞的内阁成员。奥巴马当天在白宫发表讲话,宣布他接受哈格尔当天递交的辞呈。奥巴马在讲话中肯定了哈格尔在推动美军撤军阿富汗、打击"伊斯兰国"、应对埃博拉疫情等方面的成绩,称赞他是一位"模范"国防部长。奥巴马表示,哈格尔现在是其结束任期的"合适时机"。  相似文献   

5.
刘晗  刘彩 《重庆与世界》2015,(2):35-37,41
目的:探究"奥巴马医改"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相关关系、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深入分析"奥巴马医改"中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利益、行动可行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各利益相关者对"奥巴马医改"的态度明显不同。结论:奥巴马医改,不仅要在制度和管理方面进行完善,更要考虑各利益相关者的切身利益,调动其积极能动性,如此方能保障"奥巴马医改"工作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6.
2012,美国大选年,无论是身为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罗姆尼,还是作为副总统候选人的拜登、瑞安,每个人在辩论时都是引经据典、信誓旦旦。但推究起来,他们总是言不由衷,他们的承诺也毫无信用可言。贯穿大选始终的目标,并不是共和党或是民主党的"教义",而只是两个字——"选票"。人们也许还记得,2008年2月,美国民主党党内选举时,希拉里.克林顿高呼:"奥巴马,不要脸。"然而,随着奥巴马获得各州代表人投票越来越多时,希拉里随即表示要支持奥巴马。正像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中所描述的那样,谣言和谎言占据了选举的大部分。2012年,奥巴马和罗姆尼用"谎言"再一次诠释了这一"规则"。在10月3日第一场美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结束以后,《华盛顿邮报》的发表文章说,"他们又开始撒谎了。"  相似文献   

7.
4年前,奥巴马提出"相信改变"的口号,现在改变确实发生了,但问题是,情况比以前更糟。但有点"高富帅"感觉的罗姆尼也不是完人。不少人认为他在很多政策上缺乏事实性知识,喜欢高谈阔论,在没有准备到的问题上又常常手足失措,表现出明显的尴尬情绪。估计在接下来的每次辩论中,罗姆尼都会高喊,"当年奥巴马说他能让美国经济恢复,但是他没有做到,现在,他必须下台。"而奥巴马会回应说,"如果让共和党人来治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信息》2014,(9):12-13
正美国总统奥巴马4月28-29日对菲律宾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菲律宾激进分子28日聚集在首都马尼拉的不同地区,反对奥巴马的到访,并称菲律宾不会从奥巴马的访问中获得任何好处。他们手持画满骷髅头的星条旗,并将一座奥巴马巨型雕像付之一炬。该雕像为奥巴马开战车形象,报道称它象征着美国的"重返亚洲"政策。  相似文献   

9.
当年,奥巴马以"改变"与"希望"的反布什形象赢得了美国大选。然而,奥巴马在任几年,沿用了布什的无人机消灭恐怖分子的战略,暗地里允许2009年被关闭的关塔那摩继续运行,使《爱国者法案》延期4年,和布什一样窃听全世界。奥巴马和  相似文献   

10.
双周关注     
《东北之窗》2008,(22):6-6
奥巴马猜想11月4日,奥巴马胜出,并将入主白宫。那么,他将给中国,将给世界带来什么?猜想1:奥巴马是否会发动下一场战争?值得怀疑。奥巴马曾经明确提出,拥有核武器的伊朗将对世界构成"严重威胁",必须阻止伊朗获得核武器;他将"实施更严厉的制裁",甚至"将不排除任何可选方案"。尽管如此,很难通过当选之前的言论判断他们具体会采取哪些措施,因为从历史上看,  相似文献   

11.
美国总统大选结束了,一切才刚刚开始。奥巴马立下了变革"军令状",然而,承诺容易,兑现则要困难得多奥巴马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有人因此戏言白宫第一次变成了"黑色"。美国民众企盼着这位非裔总统能够给深陷金融风暴的美国带来一场彻底变革。奥巴马将从现任总统布什手中接过的,是一个正同时处于两场战争(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和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困局中的国家。奥巴马在竞选中曾指出,这场金融大危机的根源在于布什政府的"弊政"。  相似文献   

12.
美国     
《上海经济》2013,(12):72-74
<正>奥巴马医改法案遭重创根据预期,在奥巴马的医改法案生效后第一个月,加入医保人数应达50万。但根据11月13日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仅有10.6万美国人加入了医保计划,远低于预期。而经过经由医改网申请注册的人数仅占四分之一。分析人士称,第一个月注册数据低迷可能让医保法的政治环境越来越差。另外,医改网站推行受挫也令奥巴马和美国国会的支持率受损。11月12日的民调显示,国会的支持率跌至9%,创39年来的最低纪录;奥巴马的支持率首次跌破40%的"危险红线"至39%,创下其任职总统以来的最低。  相似文献   

13.
芃聪 《东北之窗》2008,(8):47-47
一个老人的"选战"回归据新华社3月6日消息,美国总统、共和党人布什已于3月5日在白宫正式宣布,支持约翰·麦凯恩竞选下届总统。此前的3月4日,麦凯恩刚刚在得克萨斯、俄亥俄、罗得岛和佛蒙特等4个州举行的共和党总统预选中获得全胜战  相似文献   

14.
国际     
《天津经济》2013,(1):80
奥巴马再次强调保护中产阶级的减税政策2012年12月3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指出,美国国会应该保护中产阶级税赋不受影响,从而避免"财政悬崖"出现最坏结果。奥巴马在当天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播出的访谈节目中说,他希望国会议员们能认识到,不管党派分歧如何,最重要的是确保中产阶级税赋不会增加,因为这将给美国经济带来严重伤害。如果国会能做到这一点,就能化解与"财政悬崖"相关的一大风险,从而避免出现最坏的  相似文献   

15.
G20戛纳峰会在闹哄哄"嘴架"中落下帷幕,欧洲在为希腊、意大利问题伤神,奥巴马也因"占领华尔街"运动风起云涌而疲于应付。但是,来自中国的声音是清晰的,胡锦涛主席的讲话,表达出非同凡响的中国经济立场。  相似文献   

16.
亚宁 《东北之窗》2008,(22):15-17
11月4日,随着奥巴马在大选中胜出,米歇尔.奥巴马将随丈夫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第一夫人"。作为美国"第一夫人",身高1.8米、皮肤黝黑的她将创下两项纪录: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和个子最高的"第一夫人"。作为奥巴马背后的女人,米歇尔不仅是一位成功的职业女性、称职的妻子,更是一位慈爱的母亲。结婚16年来,她始终将丈夫和孩子的诉求放在第一位,并在事业和家庭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然而真正令米歇尔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她是一个将智  相似文献   

17.
媒体速览     
《中国经济快讯》2011,(38):16-16
在缓慢的和平进程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官员达成的共识之一,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应当因如今的僵局而受到指责。对于奥巴马5月19日提出的以1967年界限为基础进行以巴和谈,以色列感到十分愤怒。而巴勒斯坦认为奥巴马2009年6月在开罗所承诺的“美国不会背弃巴勒斯坦人寻求尊严、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担任美国总统之后,对美国的对外战略进行了以内向收缩为特点的一系列调整,被称为"奥巴马主义"。奥巴马政府外交转型的方向是:注重软实力、淡化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提倡地区安全责任分担和注重多边外交。在战略布局调整上,奥巴马主义注重全球范围的均衡用力,在西亚、北非实行"离岸制衡"和"背后领导",在亚太地区强调"再平衡"。与二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另两次"收缩型"调整不同,此次转型是在美国硬实力仍然远超任何其他国家,而且自认为有能力继续"领导世界"背景下进行的。转型的根源是美国领导人吸取前任教训,在对国际环境再认识之后,转变观念和思路,试图以更为务实的原则确定美国对外战略的手段和策略。奥巴马主义出台5年多来,其指导思想一直得到贯彻和坚持,尽管面临各种挑战,仍可能成为美国政府未来中长期对外决策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9.
媒体速览     
在缓慢的和平进程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官员达成的共识之一,就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应当因如今的僵局而受到指责。对于奥巴马5月19日提出的以1967年界限为基础进行以巴和谈,以色列感到十分愤怒。而巴勒斯坦认为奥巴马2009年6月在开罗所承诺的“美国不会背弃巴勒斯坦人寻求尊严、  相似文献   

20.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11月上旬来北京,参加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华。由于去年奥巴马因国内预算危机引发政府关门事件,而缺席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APEC会议,以及今年四月访问亚洲四国绕着中国走、不进中国门的记录,奥巴马此次对中国的访问颇受世界关注。最近的事态发展表明,中美两国对奥巴马11月访华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