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必须寻求和释放潜在的需求动力。无论扩大投资、增加出口,还是提升城乡居民消费水平,都同人口城市化密切相关,城市化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强有力的"引擎"。然而,只有弄清城市化的历史和现状,特别是三次历史性转变的来龙去脉,才能把握发展的方向,提出富有成效的决策选择。第一次转变:城市化驶入"快车道"把握好城市化的速度和节奏1.20世纪后半叶和进入21世纪以来,是人口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据联合国人口司提供的数据,1950年世界城市人口所占比例为29.8%,1980年上升到39.6%,2010年上升到50.0%,2011年首次越过城乡人口"对半开"分水岭,开创城市人口  相似文献   

2.
《发展》2012,(5):47-4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人口从1.72亿增长到2009年的6.22亿,城市化率也从17.9%上升到2009年的46.6%。城市化已成为支撑中国下一个3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引擎,但快速城市化对城市就业、资源环境与社会稳定提出了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3.
《上海经济》2014,(10):26-30
城市化进程未来二十年,城市化仍是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到2030年,有6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中国改革的主轴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城市化进程。因此,城市化仍将扮演核心角色,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农转非,更意味着在中华大地上,以人口集群和都市消费为核心的生活方式将渗透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4.
吕伟伟 《特区经济》2005,(6):347-348
一、城市化进程对住房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当前,日本、美国的城市化比例都在70%以上,而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仅为40%,城镇人口为5.1亿。按政府的计划,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达55%,全国人口增至14亿,城镇人口净增2.6亿,达到7.7亿。2003年我国城镇人均住宅建筑面积据统计为23.67m2,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加快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将是人类最重要的发展时期,城市化在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是新世纪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强大动力.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农村人口进城的问题."提高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之一.我国人口城市化水平不仅明显落后于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而且也大大落后于国民经济工业化进程.据国家统计局2000年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在国民经济产值中,工业占50.9%,服务业占33.2%,农业仅占15.9%;而农村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63.91%.严重影响着当前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城市化特点与城市化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从人口密度、城市密度、城乡人口结构三个方面观察城市化现象从而东西部城市化存在较大差异的见解。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更多地表现为农民大量外出务工从而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导致城市人口比重相对提高带来的城市化现象。作者认为 ,从效率更高并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模式相适合的要求出发 ,西部地区城市化宜采取大城市与城市圈结合的战略 ,即 ,优先发展大城市 ,并以大城市和中心城市为轴心 ,以轻轨交通、通勤铁道、高速公路为纽带 ,在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工业发展水平较好的地区 ,发展若干发达的城市群、城市圈 ;不宜遍地开花的、脱离工业化和经济基础孤立的发展小城镇。作者强调 ,中国的城市化也要走一条非均衡协调发展道路 ,并认为 ,相当长时间内 ,外资、内资、产业、要素、人口还会继续向东部聚集 ,但从资源承载能力和系统平衡要求出发 ,特别是从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出发 ,中国城市化发展也已经到了需要关注东西部协调发展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完成后的住房保障需求是存在着差异的,住房保障需求的差异是由城市化过程中和城市化完成后城市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住房供求和经济发展所具有的不同的特点所决定的。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城市化中和城市化后住房保障需求的差异。城市化中住房保障需求具有需求增长快、增长很集中、需求规模大、需求增长时间长和需求面广等特点,城市化中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设计应考虑这些特点。中国当前正处于急遽的城市化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增长、人口结构、住房供求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在研究清楚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住房保障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探寻适合于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住房保障发展需要的住房保障制度和政策,寻求最佳的住房保障效果。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的历史过程。20世纪初全世界城市人口仅占总人口3.2%,而现在已超过50%,其中发达国家为79%,发展中国家为43%。目前中国的城市数量为666个,城镇人口为45844万人,城市化水平为36.2%,工业化率44.9%,低于发达国家43个百分点,形成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导致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民收入提高缓慢等。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城市化滞后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速度有所加快,但是数以亿计的"候鸟型"农民工所演绎的半城市化,使城市化发展不彻底的特征愈加显著,因而城市化缓慢不彻底的总格局仍未改变,由此影响城市化质量、三农问题破解与社会和谐。要有效地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可持续地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需要选择一个契合国情的城市化稳健推进的战略模式。城市化缓慢和不彻底阻碍城乡协调发展1.中国城市化发展长期缓慢从1949年到改革开放初的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从11.6%微升到17.9%,30年间城市化率增长6.3%,年增率低到0.21%;进入加速期后,城市化有所加快,但缓慢的局面无根本改变。2011年中国城市化率的官方统计值虽已达51.27%,标志着我国进入城市型社会,但该数值可能包括庞  相似文献   

10.
郑浩澜 《浦东开发》2000,(10):47-48
市化是指城市的发展壮大,国内人口由分散的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进步过程,它不仅是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而且是城镇在数量上增多,规模上扩大的过程。浦东开发是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城市化视角下浦东开发的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1949年以前,以上海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发展较为突出,但全国发展极不平衡。在这一阶段,对外贸易的兴盛,外国资本以及内地资本的汇聚成为上海城市化的发展动力。 2.1949- 1978年,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全国城市化格局呈现向内地倾斜的特点,沿海…  相似文献   

11.
从城市化发展来预测 目前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0%,城镇人口3.7亿.预计202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45%,全国人口14亿,城镇人口增至6.3亿;预计2050年城市化水平达到60%,全国人口16亿,全国城镇人口增至9.6亿.本世纪前20年城镇人口增加2.6亿,按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0平方米计算,共需为新增人口建设住房52亿平方米,平均每年需建设住房2.6亿平方米.后30年城镇人口增加3.3亿,仍按人均建筑面积20平方米计算,共需为新增人口建设住房66亿平方米,平均每年需建设住宅2.2亿平方米.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力:一种长期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30多年来,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及国民财富水平的迅速提升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将有近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从任何角度讲,中国城市化的巨大规模都将孕育新的机会,并必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期增长与经济转型的宏大主题。一定程度上,未来中国经济能否继续领跑全球,关键就在于发展中的城市化主题。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不但直接决定未来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并将对全球经济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封面故事     
《广西经济》2012,(5):7
当老龄化碰上城市化201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首次超过50%。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人口年龄结构呈现出快速老龄化的趋势,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的13.7%。随着我国城市化深入发展与老龄化的不期而遇,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开始出现了"城市空心化"的端倪。  相似文献   

14.
未来20年中国城市化的前景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过去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都与方兴未艾的城市化浪潮息息相关。展望未来10~20年,中国将有近10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一方面,这种巨大的城市化空间都将孕育新的机会,并将成为未来中国长期增长与经济转型的宏大主题;然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未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遇到市场、资源和公共服务三方面的重要约束。因此,解决一个13亿人口大国的城市化问题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是个长期的必然的历史进程。英国、美国、日本和巴西在农村人口城市化的过程中,工业化对农村劳动力产生强大拉力,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则对农村人口城市化产生推力,土地制度的变革、自由迁徙权利的确立以及教育水平的提高,为农村人口城市化提供了前提和制度保障。中国现阶段正处在农村人口高速向城市转移的时期,需要充分借鉴其他各国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应走大城市发展道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迟到的城市化"城市化"一词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语言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一个词汇。之所以人们今天大谈城市化,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太慢,城市人口太少。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到30%.那是把郊区县的人口也算在里面。譬如,北京市总人口是1340万,但城区人口只有570万人。因此,准确地说,中国的城市化率大约只有20%。中国经济的工业比重已经达到83%,农业比重只有17%。一般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这个时候,至少要有一半的人口聚集到城市。而我国很多在工业中就业的人口散布在乡间,如大批的乡镇企业职工。这部分从业人员约有1亿多人,如果当年乡镇企业不是遍地开花,而是集中发  相似文献   

17.
王勇 《理论观察》2014,(3):98-99
城市化是中国破解城乡对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有之路。城市化不是农村人口、资源等要素向城市集中和转移的单一向度,应该是城市发展和农村城市化相互结合的共同推进。农村生活方式城市化是作为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农村生活品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合作经济》2013,(3):20-20
陈锡文:城镇化必须先解决人口城市化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陈锡文表示,中国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下一步城镇化的发展必须认真解决人口城市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黄丹  徐邓耀 《重庆与世界》2011,28(1):76-78,85
目前,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城市化进程,人口增长与土地城市化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认识和协调人口增长与土地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选取了1993年到2008年南充市的相关数据,运用SPSS技术通过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对人口增长、土地利用及城市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口增长使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压力加大,也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还能引起土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从而间接的影响土地城市化,以期为城市合理开发与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一、聊城市城市化进展情况截止到1999年底 ,全市非农业人口达到86.12万人 ,占总人口的比重15.55 %。从调查的情况看 ,全市城镇人口 (指县市城区及乡镇建成区内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 )占总人口的比重在20 %左右 ,其中 ,东昌府区、临清市为30 % ,其他县在15 %左右。全市城市化的主要特点是 :(一 )中心城市和各县 (市 )驻地发展较快 ,小城镇发展缓慢。近年来 ,市、县 (市 )两级加大了对城区建设的投入力度 ,城市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功能显著增强 ,人口规模也迅速膨胀。1999年 ,全市用于城市建设的总投资达到8.3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