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近期,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此准则将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现行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将不再被实行.纵览新准则,不难发现在"投资性房地产"、"生物资产"、"资产减值"、"政府补助"、"企业合并"、"石油天然气开采"和"合并财务报表"这几项的内容都是充分考虑了国内会计实践的,并且财政部也发布了这七项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从而使其更完善,更便于理解,也更便于操作.  相似文献   

2.
在会计上如何正确确定投资者的投资金额,使其会计核算与法律、法规相衔接,对调动投资者积极性、完善产权关系、保护投资者利益有着积极的作用。《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交易》、《企业会计制度》及“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以下统称《制度》),虽然对此进行了规范,但笔者认为仍有需要完善之处。本文结合案例,分析成本法下投资者以非货币性资产投资的初始投资金额确认及核算的有关问题谈点拙见,与同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谈“视同销售”的业务处理——基于不同会计规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欢 《财会学习》2008,(7):31-32
在我国,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的制度条例不只是一种,2006年2月15日,新企业会计准则颁布后,对增值税“视同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要遵循的会计规范主要有《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有学者称这是中国会计的“一国四制”。但是不同于FAS、IAS,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了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  相似文献   

4.
新会计准则对银行会计核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与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和2002年开始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其中第8号就是资产减值准则。新准则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考虑到了我国的具体情况,它的实施将对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治理和信息质量的提高产生积极作用。但是新准则的实施在实务中是否真的可行仍是个问题,本文结合《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制度》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工业企业期间费用挂帐不容忽视王志祥,马洪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及《工业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设置“待摊费用”、“递延资产”科目,核算企业的跨期摊配费用。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财务会计制度是按《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为依据建立的,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与西方国家相比,国家对银行财务管理的某些规定逐渐显示出其局限性。这种局限性的改变不应该是对现有制度的“打补丁”,而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制定《企业会计准则-银行准则》。本文将结合中外在对应收、应付利息、折旧和呆帐准备金等方面的做法来论证《企业会计准则-银行准则》出台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我国财政部门对《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资产交易》准则修改基础上发布的。该准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制定,并要求于2007年1月1日与其他具体会计准则一起在上市公司实施。本文仅就《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有关问题作初步解析。一、何谓非货币性交换?《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二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资产减值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相关规定,它和2001年“资产减值”制度及2001年相关准则(以下简称现行准则)相比进一步完善了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披露。经济后果观认为:会计准则作为生产与提供会计信息的规范,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企业会计政策的变化将会对企业的管理者、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新准则在可收回金额计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允许转回、商誉采用减值测试法等方面发生变化,它的实施将会  相似文献   

10.
财政部发布的将自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是以《企业会计准则》为制定依据。而且,与其他企业会计制度,如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制度、旅游服务企业会计制度等,统一了会计信息口径、规范了会计处理方法。在会计科目的分类方面,按照会计要素,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  相似文献   

11.
芮岩 《黑龙江金融》2008,(10):60-61
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与2001年的《企业会计制度》和2002年开始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在“金融资产转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新准则对会计核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曾真 《中国外资》2011,(18):112-112
<正>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该准则充分借鉴了资产减值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指明了中国资产减值准则的发展趋势,体现了与国际惯例趋同的原则,与现行的2000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关于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处理的规定(以下统称"旧制度")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一、新资产减值会计准则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谢欣 《财政研究资料》2007,(25):45-48,23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39条企业会计准则并自2007年1B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对比《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1994)《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会计(征求意见稿)》(1995)及《企业会计制度》(2001)(以下简称旧制度)的规定,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引入“暂时性差异”的概念,取代“时间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最近,浙江省农信联社制定了《浙江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基本制度》(以下简称《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基本制度》),将农村合作金融的所有资产都纳入了风险分类管理,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会计制度建设和会计核算工作进一步符合《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并逐步向新《企业会计准则》方向发展。但在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制度执行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本文就如何进一步完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提出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2006)(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及《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以下简称“《讲解》”)中关于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盘盈的规定和表述出处多且不完全一致,令一些会计人员感到困惑、迷惑、疑惑。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但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笔者认为:这一定义未能清楚地概括出无形资产的特性,因而也未能体现出它与其他资产的本质区别。因为,待摊费用、应收帐款等资产也是没有物质形态的;递延资产更具有“无形”和“长期”这两大特点,为什么却不能作为无形资产?《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递延资产是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将这一定义与前述的无形资产定义相比…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体系下金融资产减值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已经实施,其在金融资产的分类、公允价值的确定、减值等方面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客观反映了商业银行真实的业务运营能力。本文针对新准则与原《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金融资产减值的差异、金融资产减值实施难点等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黄国俊 《上海会计》2011,(12):34-36
新企业会计准则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从而产生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相关账务处理。同时,沿用原《企业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并单独设置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原直接计入“管理费用”、“投资收益”等科目的业务内容。在实际工作中,“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资产减值损失”也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会计科目。  相似文献   

19.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以财会[2000]25号文的形式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制度)的通知》,正式颁发了《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会计制度》)。与既有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企业会计制度》在实体内容上进行了较多改动和变化。其中,将提取减值准备的范围由原来的四项资产(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扩大到八项。  相似文献   

20.
财政部新发布的《企业财务通则》体现了国家财政和企业财务具体政策。《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工作的规范,是制订企业会计制度的依据,是适应扩大开放和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的需要。 一、《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结构及内容。 1.《通则》在结构体系上,一方面突出企业资金筹集内容,另一方面明确资产和负债概念及财务管理办法,符合国情,也接近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