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玉峰 《活力》2006,(3):97-97
随着钢琴在中国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对孩子艺术素质的培养,学习钢琴是培养记忆能力、联想能力、反馈能力、创造能力等重要手段,尤其对毅力、耐力、集中力、适度感等性格因素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现在琴童年龄比较小,家长要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培养孩子学琴的兴趣上来,兴趣是学琴的动力,如何培养儿童学习钢琴的兴趣?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钢琴向来被人们誉为"乐器之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它也开始走进寻常百姓人家。为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发展,许多家长选择让孩子从小便学习钢琴,然而钢琴教学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学问,特别是幼儿钢琴教学更有其特殊性。因为幼儿时期有其特殊的心理表现,所以幼儿钢琴教师必须熟悉儿童的心理学与教育学。只有这样,才能根据幼儿心理特点总结出自己独特的钢琴教学。因此,本文作者通过自身的经验,结合幼儿钢琴教学的基本规律,探讨钢琴教师在教学中需正确运用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幼儿钢琴的演奏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纲要》中提出"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索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会发现的乐趣"。在日常生活和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幼儿的探索意识普遍很薄弱。受小学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们普遍重视幼儿的知识掌握,忽略孩子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4.
读罢贵刊《孩子,回来上学吧》一文,颇有感触。像柏远琴这样几次辍学的孩子,原因肯定不简单,笔者单就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让这些孩子安心学习,让已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谈三点粗浅看法:1.家长的目光要远孩子最初年幼无知,不具有求学的能力。因此,送孩子上学首先还得家长作出决断。而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求学问题,很大程度受到他们见识和素质的限制。比如有的家长目光短浅,认为孩子上学加重了家庭负担。这样的家长不仅不主动支持小孩子学习,往往还会卡孩子的脖子,为上学设置障碍。如果真这样,对于还不能自食其力的年幼学生,即使…  相似文献   

5.
小提琴学习是一项漫长的学习过程,相对其它乐器入门比较困难,老师和家长不能急于求成。尤其在现如今,幼儿学琴现象十分普遍。针对幼儿特殊的性格特点,老师和家长应注重从兴趣培养入手,让幼儿从内心深处喜欢小提琴,喜欢音乐。幼儿一旦产生抵触情绪,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因此,兴趣培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曹云菲 《活力》2012,(18):94-94
舞蹈课作为艺术特长学习已被越来越多的家长认同,许多家长抱着美好的希望将孩子送入舞蹈课堂,却忽视了在舞蹈意识形成初期和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培养。简单了解不同舞蹈的特点为结合自身特点做铺垫,要以个人优势方向,有目的的选择舞蹈种类进行学习。有些家长希望孩子在舞蹈上广泛涉猎舞蹈技艺,就给孩子报了不同舞蹈种类的学习班以至于在学习中产生了邯郸学步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生教育中重外语轻国语,重手写轻会话现象导致中小学生的国语口语表达能力普遍下降,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需求,在幼儿期的教育中过早的引入知识教育,小学化的倾向较严重,学识字,学数学,甚至学外语,却很少注重孩子语言能力的开发,加之家长对幼儿语言期的重视不够,幼儿的语言形成阶段没有良好的开发和培养,导致孩子语言发育迟缓,表达能力不够,甚至不爱说话,不敢说话。  相似文献   

8.
小班孩子入园以前,主要接触的是家庭中的成员,当他们来到幼儿园后,突然发现好多不熟悉的人和事物,会出现种种反常表现,教师只有细心照顾、耐心引导,妥善解决每个孩子的问题,把关怀送给他们,让他们最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紧接着就是幼儿常规培养,教师要制定规则明确、要求统一、循序渐进的常规培养目标,同时,注意用自身的示范去积极影响孩子,帮助小班幼儿建立集体观念,淡化自我中心意识,初步养成简单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于桂芝 《活力》2011,(5):51-51
幼儿教育是什么?幼儿应如何正确接受教育?幼儿接受与不接受教育区别又如何?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今天,幼儿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家长,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们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视与否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习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代社会j人的需求。做为家长部希望孩子能与他,交往,并希望孩子有较强的交往能力,不f意看到孩子没有玩伴,也不愿意孩子孤独。作为教师更希望每个幼儿能够与同伴较好相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做为幼儿也常常希望自己有真正的朋友和玩伴,而且这种欲望随着年龄的增长日益强烈。如何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所确立的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突出了幼儿发展的自主性与能动性的培养,使孩子身心获得自由、全面、和谐发展。但是自主活动也容易产生很多问题,如何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让孩子自主活动和学习?一些教师认为,幼儿的自主活动就是幼儿  相似文献   

12.
叶欣 《活力》2014,(7):34-34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幼儿阶段,可以通过学习音乐,来加速孩子的智力开发,使自己的小宝贝更聪明,而很多家长选择了钢琴这门乐器。  相似文献   

13.
5岁的孩子念起了“EMBA”,3岁的娃娃学习打高尔夫,18个月的幼儿开始接受瑜伽训练……近来,各种“幼儿精英教育”在上海、北京等不少大城市中悄然兴起。为了培养“小绅士”、“小淑女”、“小CEO”,家长们不惜花费重金。尤其是“EMBA”项目,要价高达两万元人民币,但报名的家长仍然十分踊跃。幼儿“EMBA”项目主办者公开宣称,该项目的核心教育理念来自美国。那么,美国到底有没有幼儿EMBA或者与其类似的幼儿教育项目?  相似文献   

14.
《乡镇论坛》2008,(10):45-45
重视过程而非结果父母最关心的往往是孩子在学习、工作中是否比别人强。其实,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家长应该看重的是孩子在学习、做事的过程中是否获得了经验、能够承担责任、掌握知识和技能。父母的这种态度会传递和影响孩子,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幼儿教育是什么?幼儿应如何正确接受教育?幼儿接受与不接受教育区别又如何?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在当今科技发达的今天,幼儿的教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不仅是家长,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老师们更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幼儿教育的重视与否关系到幼儿今后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学习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顾孟生 《活力》2005,(12):125-125
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是良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保证,它决定了家庭教育的正确方向和教育过程的质量。当前有一些家长受片面人才观的影响,在如何帮助孩子成长方面面临种种困惑:不知道怎样去爱孩子,怎样去教育孩子。有的家长只是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而没有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与孩子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人格;有的家长没有把孩子看成一个正在成长发育中的人,或者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放任自流,或者是大惊小怪;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盲目攀高,把追求孩子考试得高分摆在家庭教育的首位,而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求知、生存、合作、发展的能力;有的家长对素质教育认识偏颇。逼迫孩子非要学会几种乐器,通过几级几级考试。在这些错误的家教压力之下,孩子怎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呢?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必须以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为先导,在教育子女问题上,家长一定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人才观、亲子观、评价观等新观念。教育子女要讲求客观规律,要把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结合起来,教育他们成人、成才。  相似文献   

17.
幼儿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人格或心理品质形成的非常阶段。培养幼儿各种各样的能力和良好习惯,是教师教给幼儿一个必不可少的教育过程。在幼儿园这一个大家庭里,幼儿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产生一些矛盾,但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没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时,教师应教给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纠纷的方法,让他们学着去解决,从而养成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8.
松婀鹂 《财会月刊》2010,(12):I0026-I0026
常常会有一些小学生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贪玩,不爱学习,做家长的无所适从,着急又苦恼。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孩子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能自觉地克服困难,活跃思维,促进学习活动有效地开展。因此,我们家长应该在激发、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19.
《新远见》2010,(9):122-128
三成儿童少年每周锻炼频率过少有效合理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儿童少年们的生长发育,因此,进行体育锻炼是他们每周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儿童少年的肌肉较易疲劳,但恢复较快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对孩子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如何饮食让孩子的营养达到均衡?如何才能让  相似文献   

20.
从小培养理财好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责任感非常重要,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家长就可以通过限量供应玩具、糖果等来培养孩子们这方面的意识,在他们长到十几岁的时候,就可以将限量供应的东西升级为衣服等,并给他们开立银行账户。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不得不做出一些艰难的理财决定。如果他们总是伸手向你要钱、或是毫无顾忌地拿着你给的信用卡到处消费,他们的要求会变得无休无止,花钱也就成了一件毫无痛苦的事情,因为真正付账的人是你,而不是他们。怎么办?你必须想出一套办法,让他们自己对自己说“不”,而不是你对他们说“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