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志忠 《活力》2011,(11):194-194
危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信息的传播与反馈。在近些年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危机管理者们在危机传播中越来越重视对公共媒体的控制.广播媒体在其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广播作为一种公共媒体,在一些国家是社会预警体系的一部分。在我国近一段时期发生的公共危机事件中,广播媒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共危机事件中。特别是公共危机事件的爆发期,广播是无可争议的“第一媒体”,在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阶段,广播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近年来一些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发现,突发性事件被民众、媒体高度聚焦后很容易被放大,一旦舆论压力形成,管理机构则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切实掌握面向公众的话语权十分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期,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给突发性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带来了挑战。青年是思维活跃、受网络舆论的影响较大的群体,作为公共管理部门加强对青年网络舆情应对研究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斯蒂文·芬克的危机生命周期理论和汉斯·塞里耶的心理应激理论建立起突发性公共事件生命周期与青年心理变化模型,并通过该模型探索相应的应对模式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价值工程》2013,(8):284-285
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频发生,公共危机事件不仅冲击着政府的管理能力,还冲击着社会公众的心理。随之很多社会问题,比如公众恐慌、谣言等也就会出现。在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对谣言处理的研究,有助于舆论引导和稳定民心。本文主要就公共危机中谣言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控制进行研究,并提出一些处理控制谣言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时代下,自媒体正以迅猛的速度发展成为主流网络媒体,不断推动着公共议题和公共事件的运动和发展。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各类社会矛盾和公共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在突发性公共事件中,利用自媒体为政府部门快速打破信息壁垒、准确提供应急措施,已经成为政府在网络危机治理中取胜的关键。文章以"8·12"天津爆炸事件为案例,分析了自媒体背景下政府网络危机治理的新特点,并为政府如何在应急情境下进行针对性治理提出建议和对策,帮助政府重新构建应急管理平台,提高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危机事件传播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正向舆论引导功能,方可尽快平息危机事件且事半功倍.本文以高校危机事件研究为切入点,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危机传播之中,发挥其正向舆论引导功能,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危机事件信息传播引导功能的具体途径,以期实现危机的正向传播状态,为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媒体监督职能日益强化,企业危机事件因此层出不穷,从几年前的巨人事件到最近的巨能钙事件,残酷的现实反复证明着舆论危机所带来的巨大破坏。一旦舆论危机袭来,企业该如何突围?  相似文献   

8.
孙岩 《活力》2014,(9):42-42
微博时代,信息的传播打破了时间上的局限,其信息发布与新闻事件的进展几乎是同步进行,一方面,民众对重大突发性事件的反应越来越迅速,而另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的反应似乎相对滞后。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主流媒体对舆论的调控和引导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李秀民 《活力》2014,(7):168-168
近年来,国内国际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马航MH370飞机失联事件、四川大地震、“9·11”事件……,几乎每一天我们的报道内容中都会或多或少的涉及各种突发事件。在危机面前,具有权威性的电视新闻媒体有着保障信息畅通透明,帮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减缓恐慌和焦急情绪的重要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地处置公共危机事件,维护公众利益,政府应该正确引导媒体,使媒体真正发挥积极导向的作用;媒体应该自律,自觉接受政府的引导和管理.政府和媒体只有互动合作,切实服务于公众,才能保证公共危机信息公开,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以期有效推动公共危机事件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1.
王丽 《河北企业》2018,(9):11-12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发展,危机事件层出不穷,复杂多变。面对复杂的危机情境,危机管理已经成为时代必需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正确处理政府与媒体的关系在公共危机状态下显得尤为重要,研究政府与媒体的良性互动模式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公共危机管理科学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公共危机管理的相关了解,以"涉县719特大洪灾"为例,着重探讨在公共危机状态下危机管理的相关事宜,推进政府与媒体在公共危机状态下的良性互动。通过文献梳理进行相关资料收集与整理,了解当前我国政府和媒体面对公共危机事件呈现出的环境特点,通过对我国政府与媒体的互动关系进行分析,明确政府与媒体在危机事件中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深入分析政府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最终提出公共危机事件下如何加强政府与媒体互动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种突发性公共事件呈上升的趋势,给各级党委办公厅(室)的工作带来了新情况和新挑战。曾任陕西省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现任陕西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的桂维民同志曾亲自参加过多次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处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近来他又结合这些工作经历,对突发性公共事件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出版了《应急决策论》、《应急管理100例》等专著。为了让广大秘书工作者了解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特点规律和应急处置的一般原则,我们约请桂维民同志撰写本文,旨在增强大家的危机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周冬 《企业技术开发》2014,(14):126-127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与之对应的由网络传播引发的群体事件也呈现上升态势。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凭借其简洁快速多元的传播特点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继续依靠传统的社会管理思维和公共沟通方式来进行危机管理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更新危机传播管理理念,有效应对网络群体事件,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衡量各级政府及传统媒体应对公共危机能力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4.
马寒梅  马岚 《活力》2011,(22):125-125
舆论引导,是媒体的一大功能,实质上就是用媒体舆论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以媒体的立场观点改造公众的立场观点。而在媒体中由于定位、性质等差异.又以主流媒体发挥的舆论引导作用最大。舆论引导能力最强。新形势下,媒体如何做好自己的舆论引导功能呢?新闻媒体要切实把“高举旗帜,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5.
夏雪 《活力》2013,(10):87-87
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危机事件频繁发生,不论是“李刚门”,还是“药家鑫案”以及“李天一案连案”。在这些公共危机事件发生之后,都会产生许多网络舆论,而舆论又会反过来影响事件的发展趋势。鉴于此,如何加强和改进舆论建设已经成为干系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课题。最终做好网络舆论建设,法律手段首当其冲,网友自身约束和运营商的行业自律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媒体业的发达和日益现代化,发生在世界上的每一个重大突发性公共事件均成为各类媒体追逐的焦点.媒体担负着关注突发性事件、及时和客观地公开突发性事件信息的重要职责,在政府和群众之间起着沟通的"桥梁"作用.所以,媒体报道突发性公共事件需要特别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把握好报道的"度".只有这样,才能协助政府稳妥有效地处置突发性公共事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一系列与食品有关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出现了非常态化的发展趋势,由此引发的危机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经济生活。如何预防和应对食品供应中出现的突发性事件及其引发的危机,进一步提高政府及广大老百姓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成为我国当前各地方部门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本文以2011年3月发生的食盐抢购事件为例,浅析了食品供应突发事件中政府管理的缺陷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和自然界都进入了一个各类突发性事件发生概率更高、破坏力更大、影响力更强的阶段.为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突发性事件,我国相继出台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应急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应急管理工作,也为建筑企业做好突发性事件的舆论应对工作提供了原则指导和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19.
突发公共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无序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些危机管理体制,但从总体来看我国应对突发实践的危机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在运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我们必须做好危机发生前的管理和危机发生后的管理.  相似文献   

20.
焦红瑞 《活力》2012,(10):178-178
突发公共事件报道是衡量一个新闻媒体综合实力、组织指挥水平和新闻队伍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报道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新闻媒体的影响力和形象,甚至关系到国家的形象和社会的稳定。由于公众的高度关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在国内外媒体的报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那么,媒体在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在突发事件面前,将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以及如何以更为专业和有效的传播方式引导舆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