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牟维宁 《活力》2014,(24):43-43
当下,新媒体手段正给传统媒体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与震荡。巨大的压力与挑战面前,传统的广播将何去何从?这是每一个广播从业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移动互联时代,地方广播媒体如何才能在未来的媒体竞争中占得一席之地?我认为,应把创新思路作为破题主要路径,使新闻报道由“高产量”向“高效率”、“高质量”转变,更加强调新闻的有效传播。具体来说,就是“加、减、乘、除”四法。  相似文献   

2.
去年8月份,习近平同志提出:“强化互联网思维,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这是第一次由国家领导人从战略层面提出媒体转型。在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下,尤其是面对当下新媒体的冲击,作为传统广播媒体,无论是广播新闻报道、还是新闻节目,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很大潜力亟待挖掘。结合新闻一线从业多年的实践感受,我认为,目前省内各地广播新闻宣传中普遍存在创新不足、深度不够、互动不强、效率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正是广播新闻转型过程中,急需面对和解决的课题。新媒体兴起,传统媒体的价值正在消减,对于广播新闻来讲,是抱残守缺,还是吐故纳新?我认为,必须跳出思维局限,大胆做出改变,通过“重构价值”来获得新生。具体来说,就是让新闻“动”起来,通过动态的创新探索,让广播新闻焕发前所未有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寇亚范 《活力》2010,(6):186-186
报摘与报评节目,是指广播媒体对一定范围内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报纸在一定时间内所报道的信息进行搜集、整理、编排,以摘要、导读、分析、评论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广播新闻节目形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晚报浏览》就是一种全新风格的广播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4.
朱雪尘  孙瑜 《英才》2013,(1):104-105
互联网2.0时代,移动互联成为众人的焦点。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用户在极短的时间内爆炸性的增长,这也让移动互联网成为PE、风投争夺的焦点。但是,值得关注的的是,虽然爆发了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概念,移动互联究竟有哪些真正的创新?究竟有哪些切实的盈利模式?还是随着整个移动互联大潮,泡沫泛起?人们带着怀疑的眼光,在审视这次产业变革。  相似文献   

5.
王胜 《活力》2012,(16):116-116
近年来地市级媒体的新闻报道紧跟时代潮流。为地方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却没有大的突破。致使时政新闻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趋同,形式创新不足。因此,面对着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尤其是民生新闻的冲击,时政新闻要走“主流化”的路子.成为主打强档栏目。必须创新。怎样创新呢突破新闻报道改革中的“瓶颈”呢?  相似文献   

6.
冯海超 《英才》2013,(12):58-59
定位三四线城市的草根用户,专注移动互联线下的苦活累活,智能机时代的斯凯如何完成自身改造?  相似文献   

7.
徐宏任 《活力》2014,(7):164-164
移动互联,已经毫不夸张地将整个世界连接到了一部智能终端上。在这样的前提下,不仅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的信息传播受到冲击,就连自媒体本身,也较之过去单纯依赖PC网络的博客时代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和变化。目前的自媒体,是允许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现代数字科技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提供并分享他们的真实看法、自身新闻的即时传播方式。当前,国外以Facebook和Twitter为代表,国内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自媒体,已成为网络传播最活跃的主体和新兴舆论场。  相似文献   

8.
沈艳丽 《活力》2014,(6):103-103
本世纪的第二个10年,人类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广播行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复杂,宏观经济低迷,传统广告被网络广告侵蚀,以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使传统广播依赖的技术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广电新媒体马太效应凸显,作为车载媒体主体的广播面临新进入者的冲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广播听众的收听终端、收听场所和收听习惯都会发生很大的改变,传统广播能否把握趋势,抓住机遇,是未来几年能否再次迎来辉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联想正寄望于“移动互联”来杀出重围。但无论如何,PC是其底气和根基所在。如今宏碁杀到眼前,联想会腹背受敌吗?  相似文献   

10.
迟晓龙 《活力》2010,(14):197-197
在广播新闻节目中,作为一种报道体裁。广播音响以其真实性、形象性、实时性吸引着大批的听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在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广播面临着来自电视、报刊、电脑网络等多方面的冲击,加之广播自身也存在着诸如体制、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问题,广播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出路只有一条:“发挥广播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声音’上下工夫”,更应该在独有新闻节目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李冬蕾 《活力》2011,(6):223-223
不管是在广播、电视、还是在新媒体中.新闻节目都是最重要的节目类型,而新闻播音也相应地成为了各种播音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一类。随着社会和媒体的发展,新闻节目的形态以及新闻播音的样式也必须随之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创新。那么,常见的新闻播音样式究竟有哪些?如何选择适当的播音方式?央视新闻播音有哪些特色?地方台如何在新闻播音方面确立自己的风格?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和不断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2.
吕广军 《活力》2010,(20):163-163
在广播新闻报道上进行创新,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加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有效性,大胆创新,使广播新闻宣传适应时代发展,进行新闻节目创新、表现方式创新、新闻报道形式创新、新闻报道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13.
姚婷 《活力》2011,(8):187-187
目前,媒体的新闻竞争主要体现在新闻的提量、提速、提质三方面,但提量、提速和提质既要发挥媒体各自传播优势,又要适应媒体融合的客观要求。当下传媒市场出现的新态势和新闻竞争新特点对单一介质的广播媒体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广播的新闻传播必须更新理念、创新表现形式和手段。速度在广播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利用好一切报道手段给广播新闻报道提速,实现最佳传播效果?以下是本人思考后的一点一山得。  相似文献   

14.
胡伟琦  朱天娇 《活力》2011,(2):120-120
在传媒竞争极为激烈的今天,广播媒体面临的不再是单一的行业竞争.而是更加严峻的挑战:传统的三大媒体的战争仍在不断地激烈地上演,新兴媒体如网络、手机等也在以其新进者的无畏和对新兴人群的吸引而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对三大传统媒体的生存提出了挑战。随着媒体经营者的市场经济意识、社会互动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现在是“媒体的品牌运作时代”。对于广播频率运营者来说,品牌就是一个支点,是广播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进步,各类媒体、无论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是新闻网站这样的新媒体,要想跟住时代的步伐,对它们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网络新闻网站,无论根基多深、资格多老,一旦松懈便有可能面临淘汰的命运。地方重点门户新闻网站如何应对网络媒体高速的进化要求与雨后春笋般滋生的“后生”媒体的追赶?一句话,要走“豪门”之路。  相似文献   

16.
陈晶 《活力》2012,(12):188-188
与电视和纸媒相较,广播在某些方面是弱势媒体,但随着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各种媒体都在迎来机遇的同时面临一定的挑战,只有找到适合时代的自身发展方向,广播媒体才能取得相应的发展。因此。探讨现阶段如何增强广播的公信力、及时性,使广播新闻焕发出勃勃生机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7.
薛伟 《活力》2014,(12):83-83
随着微博、微信、自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开始日渐衰落。以报纸为例,除了为数不多的有影响力的“品牌报”、党报外,其他绝大多数报纸的发行量都在下滑。2013年底上海《新闻晚报》的停刊,在媒体界引起了不小的骚动。除了报纸的衰退,广播和电视也在不断老龄化和萎缩,除了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江苏卫视等少数的“个性化”电视台保持较高的收视率之外,很多电视台收视率表现平平。不仅是年轻人,绝大多数的中年人也几乎已经逐步摒弃以报纸、广播、电视为信息源的媒体而转向移动互联网。  相似文献   

18.
秋香林 《新电子》2013,(19):24-24
来信点评:《IT时代周刊》总第280期,“商业”,《淘宝“封杀”微信二维码移动电商争夺战再升级》 读者观点:移动社交网仍局限在娱乐和个人交往上,没有针对企业商务应用作出更多尝试与推广,社交媒体并没有带给企业移动商务的丰收?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国媒体的发展态势,整个风头几乎被“微博”抢尽了。《2014年全球社交、数字和移动》报告显示,中国有13.5亿人口,城市人口比例为51%,其中互联网网民比例为44%,达5.9亿人。很多明星、学者的微博已经拥有了超过百万粉丝的拥趸,这不亚于一个主流媒体的受众数量,一个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传媒“微”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如何应对“微”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发挥自身特色,建立起品牌建设的分析策略,为传统媒体在内容制作上注入鲜活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王丹 《活力》2012,(21):103-103
本文以“史”入手,从大的社会历史时期着眼,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全面梳理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广播媒体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兴衰”缘由,以及当下“微时代”,广播突围的基本思路,对当下广播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