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制度安排角度解释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是学者们关注的一个焦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解释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的辩证关系;而现代西方经济学中新增长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对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的关系又各有阐述.对上述理论围绕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关系进行了分析评述,并对两者的理论观点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效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理论研究和各国经济增长实践表明,技术进步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考察技术及其与产出的关系,推动技术进步的源泉,我国的技术进步状况,以及加快我国技术进步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于技术进步影响就业问题,古典经济学家多关注于研究各种补偿机制自身的实现途径及其有效程度,而忽视了补偿机制的作用取决于各国经济的制度环境和一些关键变量。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理论是运用生产函数来分析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通过对资本、劳动、技术等不同生产要素直接比例关系的研究,来推断技术因素对劳动力就业产生的效应。新增长理论虽然没有直接研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但它提出的一系列促进技术进步的措施对各国、尤其是对我国等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就业: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外关于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研究主要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关注技术进步对就业的破坏性影响和补偿性影响;二是重点分析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借鉴国外已有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国内学者就技术进步与劳动就业的关系提出了四种观点: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以替代作用为主;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起着积极的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具有双重作用;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1978—2013年的数据测算我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偏向,并基于新古典理论的分析框架,将就业增长分解为资本增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中性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三部分,分析表明:1979—1989年,我国技术进步的偏向不太明显,但在1990—2013年,我国技术进步明显偏向资本;资本投入对就业增长的贡献度远大于技术进步偏向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就业的贡献度;因此,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是我国就业增长严重滞后于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为促进我国就业增长,应优先构建以促进就业增长为目标的宏观政策体系,大力发展与我国资源禀赋结构相匹配的劳动密集型技术,并加快中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一直是个颇具争议性的话题。面对转型过程中技术升级的要求以及就业的压力,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就更具现实意义。本文从理论方面给出一个简单分析,以期为正确看待当前技术进步与就业增加的矛盾提供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7.
内生增长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80年代产生的内生增长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技术进步的内生化,克服了新古典索洛增长模型技术进步外生的缺陷,同时把资本积累与创新统一于内生增长模型之中,具有较强的现实说服力,提出的经济增长政策为政府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但其不足之处在于:生产函数的设立并未超越新古典增长理论,对资本与技术知识的认识不符合资本与技术知识的统一性、资本异质性、资本是处于不断发展的社会学习过程等特点,没有分析结构变化,没有分析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形成过程中的路径依赖性质,也没有分析内生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内生增长理论的创新必须注意这些特点,才能形成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8.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国际技术扩散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国际技术扩散是促进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外生变量之一。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而言,由于自身存在的各种固有的、伴生的制约因素,不仅妨碍了国际技术扩散的进程、滞缓了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进步,而且抑制了其经济增长。因此,探讨和解决各种制约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问题新探--基于发展经济学视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舒尔茨的农业发展理论给予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一个重要警示:技术停滞是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生产落后,无法突破低水平均衡的主要原因。我国的农业技术水平长期以来发展缓慢,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农业发展的低水平均衡。依托技术进步,打破技术滞后的低水平均衡,是我国农业现代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而发展经济学的技术进步理论,则为我国农业技术进步提供了各种可供借鉴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非常数规模报酬的超越对数联合成本函数的基础上,引入科技资本、教育水平和市场化率三个代表技术进步的指标变量,运用微观经济理论分析和统计指数技术方法,分离出规模报酬因素和纯技术进步因素,建立了产出数量指数与投入数量指数及技术进步指标指数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我国20个行业的投入产出数据,实证证明了行业发展存在明显的规模报酬效应,并且在所选的技术进步三因素中,教育指标是主导因素,市场化率指标的影响较小,而科技资本指标对成本的节约是有负面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增长模型中加入内生制度变量的局限性,然后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出发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构造了一个包含外生制度变量的经济增长模型,自该模型中我们可以推导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在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假设之下,在平衡增长路径上经济增长率等于技术进步率和制度变迁率之和.另外本文对制度变迁和技术进步进行了比较,并按照技术进步分类方法对制度变迁分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将中国制造业比较优势动态化与要素替代和技术进步联系起来,以探析要素替代增长效应的内在传导机制。选取2001—2014年中国制造业29个行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要素替代弹性的提高通过加快资本积累速度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转变;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是实现比较优势动态转变的两条有效途径;自主创新和技术模仿型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动态化的边际效应存在相互替代。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稳健性问题后依然可靠。因此,未来中国制造业应重点关注要素替代的资本积累效应以及提高技术进步向生产率转化程度,通过进一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以及选择适宜技术进步路径更快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化转变。  相似文献   

13.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现赶超式发展的途径主要是依靠技术。除了贸易和引进外资以外,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对外直接投资(OFDI),到技术要素密集度高的发达国家去投资,主动获取技术溢出,通过技术的国际传导机制带动母国的技术进步。本文从国内外两个角度概述了近期有关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的文献,梳理了分析OFDI逆向技术溢出的不同理论基础以及OFDI与母国技术进步效应的国际传导机制的影响因素,以及尚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应用生产效率理论中的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2006年~ 2010年全国31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数据,结果表明:粮食生产率增长处于下降态势,剖析生产率的结构发现是由于技术进步率增长缓慢所致.通过回归分析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变量的面板数据发现,生产率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亩产技术的提高来拉动,而财政惠农政策因抑制了技术进步成为阻碍生产率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原因.建议政府干预政策今后应该侧重于亩产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新增长理论框架下,本文建立了用外商直接投资将技术进步内生化的增长模型。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外资企业促进了长沙市技术进步,这种促进作用依赖于外资企业对当地企业技术外溢的间接效应。  相似文献   

16.
选取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装备制造业7个细分行业的数据,对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关系进行研究。在阐述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理论机制的基础上,基于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联立方程模型,用产业集聚指数衡量产业集聚强度,同时选取了4种主要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了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强度与技术进步路径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产业集聚强度对不同技术进步路径的影响显著不同且存在区域差异;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且存在区域差异。此外,以基尼系数作为产业集聚强度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证实了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17.
利用自生能力指数构建分析框架,分别探讨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和新古典偏向型技术进步对要素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以中国的现实数据进行检验,发现无论是从整体还是分区域进行经验分析,结论均为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才是影响我国要素收入分配的偏向型技术进步类型.以1978年~ 2013年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无论是固定工资的情况,还是预期工资增长的情况,马克思偏向型技术进步更适用于中国,因而未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应重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技术进步相关的国际贸易理论中,技术的变化不但可以实现要素的节约,还可以带来要素的替代,它是一国长期比较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对于像我国这样希望改变本国国际分工地位的发展中国家而言,通过技术进步寻求长期的动态比较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来源方式,对我国在利用科技进步推动出口制成品比较优势方面提出了方向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造行业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现象,但50%以上行业的技术效率都得到了改善或维持不变;资本深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其中的贡献相对较小;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重庆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后续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环境约束下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路.  相似文献   

20.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演进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发展经济学的兴起,区域经济理论引起广泛关注。传统的西方区域经济理论以新古典经济理论为基础,建立在规模报酬不变、外生的比较利益基础之上,但随着技术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又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