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德国是最早发展农地金融制度的国家,迄今为止有200多年发展历史,其农地金融支持模式主要由以土地抵押信用合作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金融机构相互配合进行运作。从农地金融制度所包括的金融机构来看,可分为合作金融模式和委托金融模式。2015年6月14日至7月4日,笔者随总行"农村金融与生态农业"专题研究班赴德国学习,期间对德国的农地金融政策支持模式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思考,以期对工作实践有所帮助。一,农地金融的基本范畴农地金融是以农地作为信用保证(抵押)而获得的资金融通,其实质是发挥土地的财产  相似文献   

2.
关于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金融有助于化解我国农村担保品缺乏、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的现状,对健全和完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农地金融制度的概念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农地金融发展所需要的内外条件,对土地附属权益归属、土地资源流转和相关中介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所需的系列要求,最后肯定了农信社是最佳的土地金融运作主体,农信社必须加强内部变革以适应其要求,其他各项配套措施也应到位,以促进农地金融制度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地金融是缓解农业发展资金瓶颈、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现代金融工具。本研究利用2011年黑龙江和重庆两地的微观调研数据,基于农户特征视角,实证考察影响区域农地金融需求的主导要素,并进一步探析农地金融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土地的规模化发展空间是影响农地金融需求的重要因素,而且规模化空间较大的地区更倾向于利用农地金融继续发展农业而不是扶持非农产业。另外,农户的家庭成员人数、农户类型、近亲中是否有村干部对于农地金融需求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农地金融的推进需要充分尊重区域间的差异,也要特别重视农地金融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通过成立专门土地银行来构建农地金融制度不符合效率原则;农业银行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有悖于商业化改革方向和市场定位;受制于定位不明和实力不足,农业发展银行无法承担农地金融业务。因此,中国农地金融业务应由农村信用社来承担,其原因和优势:合作金融特征为农村信用社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提供了制度保障,基层组织的广泛性和扁平式为农村信用社承担农地金融业务提供了组织保障,由农村信用社来开展农地金融符合农村金融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5.
农地制度变迁70年来,学界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的演进历程如何?该演进是否有其内在规律?学界对此还缺少更为科学客观的文献梳理分析。因此,本文基于30年间CNKI收录的5799篇关于农地制度的核心论文并采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分析。发现该演进历程可以划分为六个阶段,即家庭承包制的改革创新与完善(1992-1997),农地承包经营权与承包关系(1998-2003),农地纠纷及其仲裁(2004-2008),农地流转制度(2009-2011),农地抵押与金融制度(2012-2014)和农地"三权分置"制度(2015-2019),认为中国农地制度研究是始终紧密结合国家政策走向和地方实践经验在不断探索中向前推进的,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未来潜在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土地经营权流转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研究阐述了农地经营权流转的内涵及意义;从政治法律环境、金融制度和金融产品创新等角度揭示新农村视角下制约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的若干问题;给出完善新农村视角下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法治环境,健全金融制度体系和创新农地经营权流转相关金融产品与服务等对策。研究有助于从金融层面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秩序,有效提升农村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保障农民合法经济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国农地制度和土地流转政策的解读,分析了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的必要性,在学习借鉴国外农地金融体系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的基本设想。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地金融制度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地金融是土地金融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以农村土地为抵押品而获得的资金融通。农地金融可为农、林、牧、渔各业提供中、长期信用,其主要目的在于协助农民开发、利用和经营土地,增强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力,推动一国农业的长期发展,是农业发展中的一项战略安排。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建立了农地金融制度,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本文试图就此问题进行探讨。1.国外农地金融制度运作的特点自1770年世界第一个农地金融机构———土地抵押信用合作社在德国成立之后,农地金融制度逐渐在世界各国推广,如今已成为一项…  相似文献   

9.
论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尹云松建立以农地使用权抵押为特征的农地金融制度,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深层次改革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拟就此展开论述,阐明笔者的管窥之见,以期将这一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一、建立以农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0.
日本农业资源禀赋先天不足,近年来人口少子老龄化加剧,农业专业经营户减少,农业农村发展出现不少新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日本不断修改法律,调整政策,推进改革。具体体现为:制定《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谋求粮食、农业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形成以合作性金融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为支撑、商业性金融积极介入的农村金融服务格局;调整农地制度,转变农地流转方式,放宽农地流转主体限制,实现农地高效利用;修改《农业协同组合法》,推动农协法人治理,扩大基层农协经营自主权,推动农协业务回归本位。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梳理并比较2017年国内外土地经济领域研究进展和研究重点,展望未来研究方向。研究方法:文献法。研究结果:(1)国内外研究都较为关注土地价格和土地市场化,但侧重点有不同。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更加关注规模经营、农户个体特征对其流转意愿的影响和农地金融创新。(2)国内外学者都关注土地产权制度、土地制度设计和变革,但国内学者更关注如何通过制度创新以盘活土地资源。研究结论:土地经济领域未来可能的研究重点有: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土地政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集体建设用地统筹利用、农地三权分置、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以及改革开放40周年土地市场与土地制度的系统性回顾、分析与展望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阐释了日本农地保护的背景和农地制度发展历程;其次研究总结了日本的农地资源保护制度及政策;最后指出了日本农地保护的特点与借鉴:通过法律和规划实行严格的农地保护,城市化与农地保护相互协调发展,以农地保护制度创新驱动有效保护农地。  相似文献   

13.
农村的建设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保障,需要现代金融的积极参与.构建农地金融制度能有效盘活农村资产,引导金融资本注入,保障农村资金供给,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构建农地金融制度的探索不断深化,在理论和实践层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4.
构建新型农地金融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金融是农业土地经营者以其拥有的土地产权向金融机构融资的行为关系的总和,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土地制度以及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农地金融制度。虽然各国建立农地金融制度的历史背景不同,组织方式也存在一定差异,但在作用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诸如加快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协助政府农业政策推行、集中资本进行农业基本建设、促进农业与城市金融的交流等。  相似文献   

15.
农地金融制度最早试点开始1988年的贵州湄潭,主要试点形式包括农地使用权抵押贷款、土地资产证券化、农地信托和农地金融合作,但整体推进乏力,反映出在我国构建农地金融制度过程中的多种障碍,表现突出的包括:农地法律依据缺乏、农业保险缺失和社会保障不足.为了破除障碍,需要政府尽早修改相关法律、提供宽松政策环境、加强农业保险建设和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打造“农地银行”品牌,要进一步深化政银合作,抓住土地制度改革窗口期,合规推进模式创新,大力拓展土地业务蓝海。土地是财富之母、农业之本,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各项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土地相关政策也随之逐步体现出新趋势和新内容。笔者通过梳理近年农地类政策,对打造“农地银行”品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贵州省湄潭县土地金融制度的实地调查为基础,通过对农地金融制度各利益方博弈行为的分析,认为湄潭县的农地金融制度安排失当、运行低效。对当前农地金融制度构建,本文提出如下观点:由地方政府启动制度建设,并对其行为加以规范;由农村信用社承担农地使用权抵押业务;构建一套完善的业务运行机制,促进土地流转;中央政府与中央银行应加强外部扶植与监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地金融制度管理创新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现行农村金融管理体制的弊端以及农地金融困境的分析,提出了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管理创新的基本思路与基本原则,进而对我国农地金融制度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案与配套措施进行了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中日两国面临的共同难题。日本的农地信托作为农村土地流转的一种创新形式已发展60年,其完善的农地信托制度体系在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日本农地信托发展过程和发展经验,结合中国农地信托发展模式与突出问题,从日本农地信托经验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地制度出现多次变迁,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刻影响。以改革开放后通过制度变迁而形成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田制、规模经营制、四荒地拍卖制、股份合作制等5种农地制度为研究对象,利用制度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的方法和理论,分析和探讨这5种农地制度变迁的方式、背景、条件,总结和梳理农地制度变迁所产生的绩效及启示,并针对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诸多缺陷,提出进一步改革及创新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