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法国的农会与观光旅游农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农会成立于1924年,是一个农业职业性机构。在全国共设有116个分支机构,共有职工7750人,年度预算为5.33亿欧元。它的性质和法国工商会及法国行会一样,都是公共的职业联合机构。  相似文献   

2.
农民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现象日益突出,农民没有真正享有结社自由,没有自己的组织和代言人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为了实现对我国农民结社自由的宪法保护,在回顾我国农会的历史、考察不同国家和地区农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作用的基础上,分析我国与农民权利密切关联的现有制度不能承载保障农民权利的原因。最后,从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现农民营利性结社;修改《社团登记管理条例》,实现农民非营利性结社;制定《农会法》三个方面构建出对农民结社自由的宪法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单体农户经营组织分散,整体实力弱,难以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国家一向通过制定市场下限价格,收购剩余农产品的方式勉强保障农民的利益。而入世之后,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国际市场优质低价农产品的严峻挑战,竞争进一步加剧,凭借政策获得的微弱收益也已无法保障,为了增加收入,农民不得不到产业外寻求机会.从而导致劳动力向城市大量转移。城市就业压力过重,发展乡镇企业又缺乏必要劳动力,如果这种低效状况继续存在,导致农民丧失信心而使必要的农业劳动力也无法保证,在外国农产品的冲击下,农业的前途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农村弱势群体是指在农村社会生活中,由于各种内在或外在原因造成经济水平低下,竞争处于弱势地位的农村居民的集合体。在我国目前农村中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农村弱势群体弱势的形成,与其自身的文化素质有关,更与他们接受职业教育特别是非农职业教育状况密切相关。调查结果表明,由于他们的基础文化素质差,非农职业教育水平低,导致了其非农就业水平和个人收入低以及家庭生活贫困。只有通过大力宣传非农职业培训、构建科学的培训信息系统、提高培训质量和完善培训保障体系等措施,才有可能让更多的农村弱势群体接受非农职业培训,实现非农就业,尽快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5.
基于田野调查和实证研究考察了台湾和中国大陆农村社会组织结构,其差异本质上反映了两岸农村社会治理的不同,特别是台湾农村社会以农会为主要载体,与政府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有效增强了政府农村发展的政策效能的治理模式,对中国大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当前,中国大陆农村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领域呈现多中心治理困境,其根源是公共权力资源配置的单极化以及"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功能缺失。借鉴台湾农村社会治理经验,以农民的再组织化为主导——构建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实现农村社会的自主和民主治理从而有助于构建现代化的国家农村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6.
经济增长、收入差距与农村贫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同时发生的居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村贫困减缓具有不同的影响。本文在住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讨论了不同时期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对于农村贫困减缓的作用大小,估算了不同年份经济增长和收入差距的贫困减缓弹性,并根据Shapley分解讨论了分项收入对贫困程度的影响以及分项收入不均等性的贫困减缓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将从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开始,来探讨留守儿童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放入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将从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开始,来探讨留守儿童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放入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转型期欠发达区域农村弱势群体的制度经济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转型期欠发达区域农村弱势群体形成的原因是 :户籍制度的弊端 ;全国统一劳动力大市场难以形成的制度安排 ;财税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 ;现行农业生产组织制度。相应的对策是 :进行制度创新 ,消除弱势群体发展的制度障碍 ;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次采用农村信用户占比来度量农村信用环境,利用陕西省40个区县2011—2015年面板数据构建中介效应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对信用环境、金融效率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的传导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用环境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直接影响,即农村信用环境优化促进了农村经济增长;与此同时,信用环境还能够通过农村金融效率渠道间接影响农村经济增长,并且农村金融效率在这一过程中起部分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证实了信用环境的优化能够推动金融资源内生地向农村经济配置,为提升金融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循环经济是适合农村经济发展的全新模式,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为指导,应用激励理论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激励机制的特点进行分析,从政府激励、技术激励和文化激励三个方面探讨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农户行为的激励机制构建,以期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民工潮"与"民工荒"--农民工劳动供给行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当今中国农民工不再是一个高度同质的群体,而是已经在内部产生了分化.本文主要通过对第一代农民工和第二代农民工的特征及其劳动力供给的经济学分析,揭示世纪之交前后我国出现“民工潮”和“民工荒”的微观层面的原因,认为第二代农民工是最需要市民化也是最容易市民化的群体,但同时需要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13.
农民工市场失灵及其矫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兴华 《经济与管理》2006,20(11):24-27
农民工短缺现象的出现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农民工市场失灵,难以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调节供求关系。市场失灵不仅造成用工短缺,也使社会福利受损。农民工市场失灵,除了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等一般因素外,还与该市场发育不成熟、制度安排不合理密不可分。近年来一系列有关农民工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可使失灵的市场得到矫正。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大量土地被征用,基建项目也随之扩张,一方面农村拥有的资源日渐丰富,另一方面在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上涌现出了不少新问题。特别是村干部腐败案件的不断发生,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非常不和谐的音符,严重败坏了党在农村的形象,降低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信任度,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农村的党风廉政建设问题,构建科学有效的村务管理机制,积极完善村级监督模式,推动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从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出发,通过对农民工社会保障公平性和制度设计的思考,强调农民工社会保障构建的必要性和探索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中的可行性。在目前还不具备建立一元社会保障制度——且一元社会保障在差别社会未必是公平社会保障模式的情况下,应构建以长期目标与城镇社会保障体系接轨的,以"底线保障"为基础的,柔性过渡的分类分层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民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一向被认为廉价劳动力接近于"无限供给"的中国,却在今年出人意料地大范围出现了民工短缺。民工工资收入低且增长缓慢与物价上涨形成强烈反差;以及农民收入增加,部分民工转向农业;企业用工迅速扩张;经济增长模式面临变革等多种原因造成局部地区民工短缺。为此,我们应该在尊重市场规律的情况下,借助政府的力量,加快经济改革的步伐,提高民工的待遇,保障民工的利益,提高民工的素质,培养高技能的员工,从根本上解决民工荒难题。  相似文献   

17.
Using insights from a case study on the allocation of labor in subsistence households in Mozambique, this study develop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examining linkages between time poverty and farm production. An unexpected event such as a health crisis increases the demand for labor provided by women, thus making them more time poor. The model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a deterioration in a woman's time constraint will have an adverse effect on agricultural output of the household. This occurs because most women respond to an increase in household work by reducing their work hours on the farm and by reducing their leisure time. The latter outcome is expected to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women'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hich will then cause a decline in their productivity on the farm.  相似文献   

18.
小农经济改造与中国农村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农经济有效性表示质疑的理论传统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长期存在.改造小农经济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二者的共识.总体而言,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政策都或强或弱地体现了这一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似乎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从"一大二公"的状态又回到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状态,30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小农的奇迹".然而要确保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则改造小农经济的目标和任务依然存在.在人地矛盾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和农业发展受市场风险冲击渐强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小农自愿、适度的联合保持开放和支持的姿态,使小农经济首先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进而走出小农经济的陷阱.  相似文献   

19.
张俊领 《经济经纬》2004,3(2):121-12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下的农民问题具有与以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内容和特点,是正确解决农民问题的前提。目前,解决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分为首属劳动力市场和次属劳动力市场,由于多种原因,农民工不可避免地成为次属、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主体,而且这种现象将长期存在。对劳动力市场各个不同主体和交易环节进行分析,认为看似不合理的经济行为却是各自在其约束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因此,在我国建立统一、全面的劳动力市场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对农民工群体因势利导。次属的、非正规劳动力市场虽然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但未来长期的一段时间依然是正规劳动力市场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