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节约型社会的成本管理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节约型社会成本管理特征进行研究,提出成本管理对建设节约型社会更具有现实意义,指出现代社会的成本管理战略在于确立成本优势,并通过改进技术来改变成本结构。进而设计出成本管理的基本模式,使成本管理上延到产品开发设计阶段,以保持企业持久的竞争力。最后,总结出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单位调整了住房,几乎家家都在搞装修。许多人家卫生间的坐便器都选择了节水型的,它有两个按钮,大小便分开冲,冲小便只需3升水,而不再像过去那种坐便器,不分大小便每冲一次都要消耗6升水。这似乎是一件小事,但折射出人们的节约意识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3.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动。  相似文献   

4.
中央提出建设节约型社会,并把它上升为一项国策,体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客观要求。由于我国生存和发展资源的相对短缺,资源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瓶颈”。但在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还随处可见。提出节约型社会.建设节约型城市,节水、节电、节能、节材、节地是国情所致,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需要,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推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正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形势。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唯一出路。此文简要地阐述了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论述了应立足实际,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7.
徐冉  路晶 《价值工程》2005,24(12):1-3
面对经济发展中如影随形的高消耗、高污染和资源环境约束问题,世界各个国家开始寻求经济增长模式的全面转变,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那么,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呢?发展循环经济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能源和资源问题已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它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程院8个学部的30多位院士近日汇聚北京.参加中国工程院建设节约型社会座谈会。有感于我国资源匮乏、浪费严重的现状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宏观战略相距甚远,他们呼吁.让建设节约型社会尽快成为全民主流意识,以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和落实。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一个代性的话题,也将成为一个永久性的话题。中央提出的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此中的节约有着双重的含义,其一是相对浪费而言的节约。其二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政府提出将"集中力量、聚焦通州,尽快形成与首都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现代化国际新城",将通州新城的战略地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从分析北京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必要性出发,结合通州发展实际,剖析了通州建设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基础与条件,并重点对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升级、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等四个战略层面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重点比较分析了三种战略思维:以资源为本的战略思维、以竞争为本的战略思维和以顾客为本的战略思维,并探讨了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定战略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实施作业管理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蕾 《价值工程》2005,24(6):94-96
从现代市场经济下对企业的分析为切入点,认为实施作业管理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纵深发展,是一项战略。其战略包括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第一,作业管理应从单个企业角度管理价值链的各个组成环节,发展到突破企业边界实施流程再造,谋求价值链优化。第二,重视时间资源,管理对顾客的响应时间。上述两方面相互促进,共同着眼于塑造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遵循上述思路,发展横向会计和完善会计系统,才能服务于作业管理,配合资源合理流动与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信息化的基础性产业。自“八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持续高速增长,近5年来年均增长率高达34.86%,产业规模已居世界第三位,并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行业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在促进国民经济与社会事业信息化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出口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调整,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方面,将…  相似文献   

15.
根据我国目前经济结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今后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本思路应是(1)从重视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为更加重视城乡结构的调整;(2)从重视供给结构调整转变为更加重视需求结构的调整;(3)从追求行政区完整的经济体系转变为更加重视专业化经济区域的形成;(4)从孤立的国内产业结构调整转变为更加重视融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调整;(5)从重视物质产品生产转变为更加重视服务产品的生产;(6)从政府主导转变为市场主导.  相似文献   

16.
潘兴强 《价值工程》2011,30(35):105-106
在通胀高企的年代,需要我们对微观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的价值有更深刻的全新认识。本文从企业价值评估理论的演进入手,阐述了企业价值的涵义,提出了提升企业价值的几条路径,并对通胀高企的年代,企业价值增长进行战略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专业化分工,HR外包服务作为企业HRM战略变革的重要手段,逐渐被更多的企业所接受。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又给企业HRM提出了新要求,如何专注价值、降低成本、灵活用工、规避风险已成为企业人事管理面临的现实课题。同时,新形势也给国内HR外包服务机构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以HR外包服务行业为着眼点,从行业战略格局分析入手,展开营销价值思考与营销模式设计,并提出HR外包服务机构营销策略要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也被广泛接受,本文基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影响,对企业战略的相关方面进行了“价值”思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坎特伯雷地区健康委员会(简称CDHB或委员会)2012年新西兰质量与创新奖的获奖项目——建立CDHB医院与专业医生服务类精益项目的交付和可持续能力一项目团队包括:林·戴维斯(Lynn Davies)、杰恩·邓肯(JaineDuncan)和梅干·哈里斯(Megan Harris).支持人员包括:克里斯顿·贝农(Kirsten Beynon,坎特伯雷健康实验室运营经理)、玛丽·罗莉(Marie Lory,手术室经理)、托尼·布莱克勒(Tony Blackler,临床技术经理)、贝福·特纳(Bev Turner,消毒室经理)和保罗·巴雷特(Paul Barrett,药房经理)。  相似文献   

20.
This study develops the concept of Strategic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Strategic CSR) by meta-analyzing the available empirical evid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SR and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 (CFP). Using meta-analytic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on effect size data from 344 primary studies, our study documents four empirical mechanisms explaining how CSR positively affects CFP: by 1) enhancing firm reputation, 2) increasing stakeholder reciprocation, 3) mitigating firm risk, and 4) strengthening innovation capacity. We propose these four mechanisms to identify four causally relevant attributes that allow us to conceptually distinguish Strategic CSR from CSR more generally. Our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four mechanisms combined explain 20 per cent of the CSR-CFP relationship, suggesting that considerable room remains for future empirical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an empirically informed, causal conceptualization of Strategic CSR responds to a long-heard call for better-specified concepts in empirical CSR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