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PPP项目的投资立项热度不断提高,PPP项目的资产证券化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PPP项目在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建的特殊模式下,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下,减轻了政府财政负担,降低了社会资本的投资风险。尽管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社会资本风险相对较小,但是仍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立足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分析了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社会资本风险。  相似文献   

2.
林业在我国生态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但是现阶段我国林业发展却面临资金需求远大于供给的处境,"现金缺乏、融资艰难"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资产证券化融资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此方面问题。探讨林业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从信用风险与金融风险两个方面分析了其面临的风险;进而由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得出其可用于降低我国林业资产证券化风险,并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林业资产证券化中的总体运作模式,对区块链技术在林业资产证券化风险防范中应用的两种具体形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的现金流量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进行分离组合,进而转换成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的过程。1999年后,在我国金融改革深入、金融结构创新及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理的背景中,资产证券化开始进入中国金融领域。但是在实践中,资产证券化在中国有其特殊的制约因素,如在资产证券化的真实供给、资产证券化的现实需求、资产证券化操作中“真实出售”或“破产隔离”的法律空白、资产证券化的操作模式等方面,都存在一系列制约因素,需要给予回答,提出相应对策。鉴于我国目前资产证…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资产证券化在美国诞生,近半个世纪以来,资产证券化在大多数国家得到了大力推行,发展速度迅猛,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而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起步晚,1992年海南首推"地产投资券",标志着我国首次开始了证券化的尝试。在管理层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滞后。本文分析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障碍因素,提出推动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PPP模式以其收益共享、风险分担的优势在我国得到迅速推广。将资产证券化引入PPP项目,在吸引带动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经营,对于缓解社会资本方资金压力,增强项目运作的独立性,保障PPP项目的平稳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PPP项目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存在未真实出售、政府信用度、债务性风险等方面问题。因此,需要从搭建理论框架、强化政府权力制约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体系、加强顶层规划等方面来规范健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实施与应用,推动金融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近些年农业经济在产业、资产、市场以及主体等方面的详细分析,认为我国已经具备植物新品种证券化的基本条件,并可以利用模块化价值评估方式,双SPV架构设计,拓展品种权保护范围,多重资产池组合,辅之以国家对权益主体的政策性指导可以在较大程度上防范植物新品种证券化风险。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金融市场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新型业务,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并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风险。就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所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有效规避风险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及发展(一)资产证券化的定义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它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稳定预期现金收入的资产汇集成资产池,对风险、收益要素进行结构性重组,并实施信用增级,从而将组合资产的预期现金流收益权转化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债券或收益凭证型证券的技术和过程。广义的资产证券化包括实体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  相似文献   

9.
<正>无论从供给面看还是从需求面看,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其健康发展过程中需正确处理几个关系资产证券化一般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的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融资方式。20世纪70年代,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最初在美国兴起。此后随着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资产证券化迅速发展,其基础资产种类和范畴进一  相似文献   

10.
资产证券化是七十年代世界金融领域最重大和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其实质就是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可预见的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结构安排,对资产中风险与收益要素进行分离与重组,进而转换成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按基础资产的不同分类资产证券化基本可以分为抵押贷款证券化和资产支撑证券化。资产证券化一经产生,就获得了迅速的发展。美国是资产证券化的发达国家,也是全球最发达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从1990年到2003年底,住房抵押贷款支撑证券在美国的发行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3.7%。从发行规模看,1991年单个…  相似文献   

1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又称按揭资产证券化。作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或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一个创新方式,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市场最重要的融资与投资手段之一。我国国内学术界对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研究历经数载,到目前已经进入了操作框架的设计阶段。本文试图从发展条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模式及其实施框架进行操作选择分析,试图确立市场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观。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的几种发展关系:由谁来牵头?  在任何一个国家开展资产证券化或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都涉…  相似文献   

12.
一、对资产证券化的认识(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它于70年代在美国开始兴起,并逐步发展为国际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虽然资产证券化有很多的形式和内容,但总的来讲,资产证券化是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收入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将其出售给证券特别载体SPV,然后由证券特别载体SPV用购买的组合资产为担保发行资产支持证券,经过证券承销商出售给投资者的行为。实质上证券化的过程就是将原资产中风险与收益通过结构性分离与重组,使其转换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  相似文献   

13.
在企业融资环境收紧的条件下,我国石油企业内外部驱动收益权资产项目采取了资产证券化的新模式,以优化资产配置,拓宽融资渠道。资产证券化(ABS)一般剥离出来的是石油企业高质量的现金流资产,通过风险隔离和信用增级,盘活了企业的存量资产。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就是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其所产生的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并且预计今后将保持稳定,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把这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动的、信誉等级较高的债券型证券的技术和过程。参与组合的资产在期限、现金流收益水平和收益的风险程度方面都可以不同。证券化的实质是融资者将被证券化的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流收益权转让给投资者,而金融资产的所有权可以转让,也可以不转让。  相似文献   

15.
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仍存在一系列待解决的问题。碳中和背景下,自然资源使用权收储的提出为该问题的解决打开了新思路。通过分析自然资源使用权收储与绿色资产证券化的交叉,发现自然资源使用权收储可以拓展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入池基础资产范围、保护资金不被挪用,同时绿色金融还可反向促进自然资源使用权收储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拥有自然资源使用权的企业可以通过拥有的自然资源使用权形成优质和稳定的资产包获得融资,同时也降低融资成本;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金融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把握自然资源使用权收储特性,打造新型金融产品;政府部门则应出台自然资源使用权收储相关绿色资产证券化产品优惠政策,调动购买方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段红东 《水利经济》2018,36(1):13-16
水利资产证券化是市场融资、建立水利投资稳定增长机制的主要措施之一,是推进水利投融资结构性改革的重要途径。简要分析了推进PPP模式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和证券类型,重点对水利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系统分析,进行了水利资产证券化总体设计,提出了加快推进水利资产证券化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林权抵押贷款:银行惜贷现状与证券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权抵押贷款存在普遍的"银行惜贷"现象,而资产证券化则是一种可借鉴的解决思路。鉴于林业资产与房地产资产之间的共性,可以借鉴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林权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正>2013年以来,国内资产证券化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这一创新性的融资方式正在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利器。资产证券化的实质,就是通过将缺乏流动性、但具有可预期收入的资产,经过一定的结构安排,转换成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证券,由此加速资产的流动,重新配置金融资源,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金融运行效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盘活银行存量资金,为市场创造流动性和分散风险,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助推经济转型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基于对国内整体经济形势与金融发展阶段的准确研判,在金融改革的总体设计中,作出了发展资产证券化的战略性部署。  相似文献   

19.
美国华尔街流传一句名言:“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句话说明了资产证券化的本质。一般所称的资产证券化是指把缺乏流动性但具有预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通过结构性重组而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出售和流通的有价证券的行为。通过盘活流动性差的资产,提高资产运作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宏观经济运行成本。作为国际金融领域近30年来主要的三大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自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被介绍到国内后逐渐在金融界引起关注和探讨。2005年开始有试点计划出台。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施行资产证券…  相似文献   

20.
<正>我国资产证券化于2012年正式重启。2013年8月以来,国内信贷资产证券化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从2005年开启试点时的"个唱"逐渐演变成了"大合唱"。信贷资产证券化开辟了规范的信贷资产转让渠道。通过信贷资产证券化,可有效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盘活存量资金,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对于银行来说,也是一个增强风险管控能力、改善盈利结构、加速改革转型升级的契机。因此,农商行积极参与其中,将迎来发展的机遇、创新的"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