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西北五省156个乡村旅游模范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值、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最邻近指数R=0.627,泰森多边形检验的变异系数为142.30%,符合凝聚分布模式。②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全局莫兰指数为0.125,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③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高密度集聚区主要集中于三个分布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陕西省中南部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青海省东部与甘肃省交界处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④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特征受到交通区位、湖泊水系、客源市场影响较大,呈现出"沿路"、"环湖"、"绕城"等空间分异格局。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未包括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南海诸岛)为研究对象,从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两个方面,对省域旅游经济总体水平及发展速度的空间分异进行系统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测度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结合趋势分析、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全面分析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整体趋势与局部空间特征;进一步构建回归模型对影响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的主要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揭示我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空间分异特征、演化规律及其形成机制,以期为制定行之有效的省域旅游经济差异调控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疆旅游业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介绍了新疆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新疆国际旅游的创汇效应、国际国内旅游收入和旅游企业经济指标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提高新疆旅游业经济效益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国首批3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软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等空间分析模型,就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衡态势、分布密度进行定量化表征。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目的地类型、旅游产品结构进行了梳理识别,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规律与类型结构特征。最后,运用地理联系率、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剖析了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全国的分布呈现两个高密度区和三个次级高密度区。②重点村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自然资源富集的东部地区,多以省会城市、主干路网为核心呈寄生状向周围扩散。③乡村旅游重点村目的地类型结构中,文化民俗类乡村旅游地所占比例最高,各目的地类型在全国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城郊休闲游憩型在西北地区所占比例最高,特色产业主导型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④乡村旅游重点村产品结构中,文旅融合型产品占比最高,各类型产品形态在全国的分布呈现集聚性特征,体验观光型产品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休闲度假型产品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⑤资源禀赋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规模、交通区位条件、政策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空间分异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以黄河流域91个地市(州、盟)为研究单元,选取2005、2009、2013、2017年截面数据,采用ESDA、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探究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的空间分异格局,并结合最小二乘法(OLS)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定量分析其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具有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呈现H-H和L-L集聚分布的空间态势,其中L-L集聚区范围不断缩小,H-H集聚区从黄河下游地区向黄河中游地区逐渐延伸;②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不断缩小,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不断增强,东-西向成为其旅游经济空间分异的主要方向;③交通区位条件、旅游服务设施、旅游资源禀赋是影响黄河流域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且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旅游经济的省际比较研究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本文选取6个反映旅游经济状况的代表性指标,海外旅游接待人数、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旅游创汇、国内旅游收入、旅游企业数量、旅游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利用具有全国可比性的权威性数据,计算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经济密度,采用顺位得分法排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旅游经济位次,并对排定的位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文章总结出城市旅游效率演化的"三阶性"及其空间分异效应,以海南国际旅游岛为案例加以验证,并提出了发展建议。结果表明:1旅游产业经营技术的流动性、易模仿性决定其空间扩散迅速,城市旅游效率相应地呈现出要素规模投入、技术改善发展和创新主导三个阶段;2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溢出效应和空间连续性,使区域城市演化产生较大分异;3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城市旅游效率较好地验证了演化"三阶"论,它的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之间的差异在缩小,纯技术效率差异在扩大,技术差距是当前主要分异动因。基础设施配套、城市商业发展、交通区位条件、邻近关系和政策共同影响了效率演化;4应积极引导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投资方向与布局、建设多元化产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优化产业结构,强化城市旅游之间的关联带动作用,推动区域旅游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交通改善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时空分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兆峰  余含 《经济地理》2013,33(1):187-192
分析了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的时空分异特征的基础上,从区域交通系统差异影响旅游城镇建设、区域交通的可达性影响旅游城镇化进程和区域交通系统整体水平影响旅游城镇化空间布局三方面分析了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时空分异影响机制,最后从构建完善铁路交通网,提升湘西地区公路等级、构建交通公路网、完善湘西地区机场布局,提高交通可进入性,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城市合作,共同推动旅游城镇化进程等方面提出基于交通改善的湘西旅游城镇化响应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曼 《当代经济》2016,(27):41-43
基于评价的视角研究关中旅游经济,对其旅游市场、收入、产业等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旨在对关中旅游经济发展做出客观性评价,进而促进关中文化旅游深度开发,推动关中旅游产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差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陈智博  吴小根  汤澍  罗浩  贾真真 《经济地理》2008,28(6):1064-1067,1076
江苏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运用区域经济学中差异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江苏旅游经济的总体差异特征,并从旅游构成角度研究了国内旅游、国际旅游的空间分异状况,从空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地区构成,从时间角度研究了旅游经济差异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基础设施条件四个方面对差异的内在影响因子进行了阐释,并就江苏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1.
构建了旅游企业的制度嵌入性对其创新绩效影响的概念模型。以四川剑门蜀道旅游目的地的企业为样本,对制度嵌入性与旅游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以及知识流入在其中所起的中介作用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正式制度嵌入对旅游企业的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正式制度嵌入对旅游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作用不明显;知识流入在正式制度嵌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提出提升旅游企业创新绩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旅游业实施清洁生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黄震方  祝晔  储少莹 《经济地理》2003,23(1):117-120
尝试将清洁生产的理论与方法导入旅游业,探讨旅游业清洁生产的意义、内涵、模式与途径。认为在旅游业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活动,创建绿色旅游企业,开发清洁旅游产品,开展节能、降耗、控污、治污和环境公益活动,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法规制度,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引进环境管理体系,加强清洁生产管理,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给经济社会带来了积极效应,但是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以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博弈关系研究为出发点,以政府和旅游企业作为博弈主体,通过引入政府的生态环境治理奖惩制度,并且结合模型求解和仿真实验进行博弈分析。研究结论为:一是旅游企业转型成本和收益之比决定其绿色转型的决策意愿;二是政府的环保监管决策主要基于监督成本与污染处罚收益之比;三是政府和旅游企业之间的博弈是长期的,双方最终的选择策略与其最初策略密切相关。基于上述结论,文章建议作为发展和环保博弈的推动者,政府部门要着眼制定长远政策,加快建设健全奖罚结合的机制,帮助和引导旅游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协同理论的湖南省旅游小城镇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家雨  柳思维 《经济地理》2012,32(7):159-164
随着旅游城镇的蓬勃发展,旅游业与城镇化的协同发展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协同理论,研究认为旅游小城镇的协同发展模式分为三个层次:核心产业链的企业协同、产业集群协同、产业集群与环境协同等。要实现协同发展,应从目标协同、制度协同、组织协同、利益协同、创新协同、信息协同等方面入手。以湖南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改善在整个旅游业中发挥基础性和主控性作用的中小旅游企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以英国、美国、日本三个发达国家支持中小旅游企业发展所采取的财政政策为例,在对我国中小旅游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应适当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从加大财政投入、资金融通、税收优惠、服务体系构建等几个方面归纳出财政支持的具体对策,以有力促进中小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而提升其行业地位。  相似文献   

16.
依绍华 《经济管理》2007,(15):73-75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策略选择,但是,近些年来许多企业因实施多元化经营而使其面临诸多困境,因此,正确认识和实施多元化经营战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从旅游企业的行业特点出发,深入分析旅游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必要性、指出了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的方向选择及其依据,并对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后如何整合资源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黄柯  祝建军  蒲素 《经济地理》2006,26(6):1047-1050
在产业簇群理论、旅游生态学和旅游地理学等理论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理论,包括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的概念、成因、特征和发展动力。根据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就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簇群,对西部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从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旅游企业主体三个角度提出发展西部地区生态旅游产业簇群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结合电子商务网站,旅游网络表现出强烈的外部性,本文分析旅游网络的基本外部性、客户黏度、网络弹性、客户预期和费用率等核心元素,总结出旅游网络外部性估算办法,对照外部性特征,由实际出发,提出旅游企业进行差异化营销的三个核心环节:创新图存、虚拟协同和分工细化,以充分利用旅游网络的外部性特征,提高旅游业务活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循环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循环经济理念是各行各业制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企业经营中,必须以循环经济为指导,更新经营观念,重新审视产品.本文从循环经济的角度探讨了产品生命周期再造问题;并通过对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循环"分析,探讨了实现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思路.为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旅游企业战略协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安索夫首次提出战略协同概念以来,战略协同理论在企业层面得到广泛应用。把战略协同的思想应用到旅游企业当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阐释了旅游企业间战略协同的内涵和意义后,对旅游企业间战略协同产生的动因进行了分析,重点论述了旅游企业间的战略协同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