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案例]2000年4月,易某借用刘某的身份证,并以刘某的身份进入某木器厂工作。木器厂按易某提供的身份证为其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两个月后,易某在工作中受伤,落下了终身残疾,被鉴定为七级伤残。  相似文献   

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二○○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现就条例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3.
工伤保险,涉及到千千万万个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工伤职工及其家庭的生活和生存,工伤保险争议应如何仲裁与审判?本文从工伤保险争议的法律性质,以及处理工伤保险争议的依据、原则和法律适用等方面谈点初步认识,以促进劳动仲裁和人民法院处理工伤保险争议的衔接和一致。一、工伤保险争议法律关系的性质及法律适用工伤保险是指职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的死亡,在职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职工及其亲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工伤职工及其亲属因申报工伤和处理工伤保险待遇与用人  相似文献   

4.
案情简介 刘某是某建筑公司的工人,2005年8月,在施工过程中受伤,造成肋骨全部断裂.此时该建筑公司正在申请建筑行业质量体系认证,因此对刘某的工伤隐瞒未报.5个月后,刘某治愈出院,要求公司为其申报工伤认定,而公司认为刘某受伤已经超过一个月,再无义务申报.在再三请求公司申报未果的情况下,刘某经专业人士指点,自己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做了申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后对该公司进行调查,该公司不但否认刘某受伤属于工伤,并且拒绝提供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工伤保险的定义、工业化国家工伤保险的首次立法以及工伤事故与职业病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等三方面阐述了工伤预防功能的衍生;从国外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制度中的体现以及工伤预防与工伤保险相结合的实践经验,凸现出工伤预防在工伤保险领域和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日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通过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和工伤预防,透视了现行《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预防的忽视与缺漏。  相似文献   

6.
工伤保险是因工伤而起,为工伤而立。在最初发展阶段,它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为了保障工伤人员及其家属享有相应待遇的权益,二是为了分散企业的风险,因此,当时医疗赔付和生活保障自然成了工伤保险的主体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欧美一些国家逐渐认识到,工伤保险的作用不应仅限于这种被动的工伤赔付,应该积极地从源头上采取措施来控制工伤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伤害,从而降低工伤赔付。1964年,国际劳工组织第121号《工伤事故津贴公约》也明确要求:“每个成员国必须把制定工业安全与职业病预防条例”写入条款,要求实施工伤…  相似文献   

7.
正案例刘某为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电工。2007年10月21日晚,刘某与邓某在办理交接班过程中,因刘某填写的一张交接班表不清洁而发生争执,继而相互撕打,刘某被邓某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刺伤。2008年8月,刘某向当地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请工伤认定申请,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认为,刘某受伤发生在交接班过程中,可认定是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但是,在交接班过程中因工作原因与同事发生分歧,双方应理性协商解决或者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处理,不应该为此争执,更不该暴力相向,厮打行为并非履行工作职责,厮打中被刺伤也与工作无关。所以,刘某受伤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不能认定为工伤。刘某不服,于2012年3月向上一级人社部门提起行政复议申请。  相似文献   

8.
工伤预防是工伤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处理好工伤保险与工伤预防之间的关系,对于进一步推进工伤保险制度改革,促进安全生产有着重要作用。胜利油田于1996年1月开始在全局实行工伤保险制度改革,实现了工伤保险基金的全局统筹,工伤保险步入了法制管理的轨道,建立和完善以工伤认定、工伤医疗、工伤偿付、工伤康复、工伤预防等服务为内容的工伤保险体系,确保了伤亡员工或家属及时得到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9.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已于2011年7月1日起施行。规定中描述:职工(包括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10.
自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工伤认定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有了很大变化,更进一步保护了劳动者的利益,受到了广泛的肯定,但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在工伤认定方面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补充完善,增强可操作性。一、《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伤认定方  相似文献   

11.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二○○四年一月一日起施行。现就条例实施中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意见:一、职工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用人单位同时就业的,各用人单位应当分别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由职工受到伤害时其工作的单位依法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二、条例第十四条规定“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里“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既可以是职工驾驶或乘坐的机动车发生事故…  相似文献   

12.
正《工伤保险条例》施行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的项目有所增多,工伤赔偿标准也有所提高,于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在申报工伤时总会铤而走险,想方设法尽可能多地套取工伤保险基金。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社局在2013年受理的工伤认定案件中,便发生了多起涉嫌骗保的个案。本文对其中几起典型案件进行了深入分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工伤保险自1998年全面推开以来,以为企业及工伤职工服好务为根本出发点,以事故预防为重点,以工伤赔偿为核心,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和广大企业职工的一致好评。工伤保险改革的顺利实施,对于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工伤风险、减轻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主要做法(一)围绕真、准、快,把好工伤认定关。真就是工伤认定的基础材料要确保真实。针对新时期工伤认定工作特点,对调查取证工作从人员到设备都作为重点来加强,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组织了精干队伍。特别注重选拔素质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保障》2013,(8):14-15
拘小节,言行举止点点滴滴做大事,德能勤绩方方面面;"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是每个劳动者最平凡的愿望。工伤保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应该说有效地保障了职业人群的这种愿望。2003年《工伤保险条例》实施以来,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从工伤赔付逐步完善,到现在已经建立起了工伤预  相似文献   

15.
正编辑同志:一年前,我在上班时不慎被机器轧伤右手,公司为我申报了工伤,后来又做了劳动能力鉴定,鉴定为八级伤残,公司为我调整了岗位。由于个人原因,我现在想辞职。听说,像我这种情况在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领到一笔伤残就业补助金,在失业期间还可以领到失业保险金。请问,法律对此是如何规定的?孟哲孟哲读者:《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二项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  相似文献   

16.
<正>《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为本单位全部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工伤保险机构将按规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未参加工伤保险期间职工发生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照该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相似文献   

17.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是工伤保险工作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者给受伤职工定性,后者给伤情后果定量。劳动能力鉴定更是关系到工伤职工医疗期的确定和工伤待遇的支  相似文献   

18.
德国工伤保险制度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年笔者随劳动保障部社保中心工伤保险制度考察团赴德国对其工伤保险制度进行考察。先后访问了德国工伤保险工商业同业公会及其所属的工伤预防研究机构,与对方官员及专家就工伤保险立法、工伤预防、工伤康复等问题进行了会谈,在全面了解德国工伤保险基本情况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了对德国工伤保险制度的认识,其“预防优先”和“康复优于补偿”的工伤保险基本理念对完善我国的工伤保险制度有极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工伤认定而引发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呈上升趋势。究其主要原因,客观上,劳动用工进一步复杂化,职工发生伤害情况呈现多样化;主观上,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行政执法上存在不足。现就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作些探讨。正确界定适用范围是工伤认定合法化的基本前提实践中,常出现工伤认定适用法律错误,即应当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认定工伤而不受理、以及不应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认定工伤而受理的现象。《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认定的适用范围概括起来为:与各类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符合《…  相似文献   

20.
正无论是2004年开始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还是2011年修改后的《工伤保险条例》均未涉及建立工伤调解机制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大量的工伤案件发生后,工伤职工却选择了与单位私了,原因何在呢?在交通事故处理中,双方当事人依法可以协商解决。在民事侵权案件中,双方可以调解结案。而同样是伤害,为何工伤问题的处理在法律上却没有调解解决的途径呢?我国的《工伤保险条例》引导工伤职工走的维权路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