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在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发展过程中,风险控制是核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上和风险控制的机制上展开分析和提出设想,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运作提供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发展过程中,风险控制是核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上和风险控制的机制上展开分析和提出设想,为证券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的运作提供理论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证券公司融资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资本市场整体制度快速演进的背景下,证券公司的融资制度创新步伐却停滞不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广大券商发展的重要瓶颈。要打造证券业内的“航母巨舰”,解决融资渠道的短缺问题,需分析现行证券公司融资的法律规制,并修定和完善现行法规,以拓宽证券公司多方融资渠道,为券商的发展创造更广的发展空间和更宽松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4.
邢成  高艳松 《经济导刊》2003,(12):62-64
2003年招商银行与招商证券联手推出“招商受托理财计划”,此后,多家证券公司与银行合作推出集合性受托理财计划。最初的招商受托理财计划,其保底年收益只有1.98%,而后证券公司推出的些受托理财计划已经涨到5%左右,有的甚至高达  相似文献   

5.
无论采取何种业务运作模式,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均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风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流动性风险;二是客户信用风险;三是授信主体强制平仓的法律风险;四是在我国分类监管和资格准入的制度条件下,每一类券商都会面临的市场受挤压的风险,若处理不当,甚至可能由此导致一定的制度风险。对于前两类风险的控制和化解,在既定的法律框架及其限制下,其主要任务在于证券公司,强制平仓的法律风险需要从法律和契约两个角度加以防范与控制,而对于市场挤压风险,则需要管理层相关政策的控制、引导与协调,在强化违规打击力度的基础上,扩大融资融券业务的主体范围,培育和引导市场的良性运行格局。  相似文献   

6.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资格的放开,国内资产托管的服务主体扩大至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证券公司作为迟到十余年的市场后进入者,如何开拓此项业务值得思考。本文分析了资产托管业务对于证券公司的重要战略意义,并结合证券公司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开拓托管业务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次贷危机对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控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远宝  程晓 《经济师》2009,(10):84-85
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已经开始,这项业务的开展在给证券公司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文章借鉴次贷危机的教训,结合贷款机构在放贷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融资融券业务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咸金佩 《时代经贸》2009,(12):67-68
2009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创业板开板,可谓09年的中国资本市场是风生水起的一年。而2010年,在实现09年保八目标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已逐渐从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为推动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10年将在中国资本市场上进行三大创新,即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适时推出融资融券、股指期货和进行国际版的建设。最近己推出了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这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对证券公司而言,更是利大于弊,但我们不能忽视融资融券业务带给证券公司带来的潜在风险,本文通过分析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面临的风险,结合中国证监会最新出台的《关于开展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证券公司在开展融资融券业务防范风险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11.
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率水平不断降低并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居民和企业存款的增长及其投资意识的增强,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呈现出迅猛增长的势头,截至2001年底,券商受托投资资金总额584亿元。资产管理业务成为券商2001年以来的业务及利润增长点。但是自2001年下半年沪深股指大幅下滑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凸现,部分券商出现巨额亏损,个别公司甚至无法兑付到期的受托管理资金,被迫进行滚动续约,或对质公堂,此时,业内、监管部门才意识到券商资产管理业务隐藏了巨大风险。在监管环境和市场条件并不完善的背景下,资产管理业务极有可能演变为新的乱集资,成为新的风险隐患。  相似文献   

12.
再造证券公司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2001年6月至今的股市持续下跌,使证券业经历了全行业亏损的困境。证券业这一新兴行业过早地显露出早衰的迹象。从表象上看,证券业全行业亏损的原因主要在于股市的持续低迷,导致了经纪业务利润大幅下滑,投行业务不断萎缩,自营、资产委托管理业务严重亏损,但从根源分析,却在于证券公司的传统盈利模式难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未来发展要求,因此,证券公司要提升竞争力,必须对原有盈利模式进行再造。  相似文献   

13.
<正> 在经历了2001年下半年的萧条之后,证券经营机构违规行为频繁曝光,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市场参与者的行为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国证券公司违规情况 1.数据来源及处理方式本文使用的数据均来自于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处罚公告,包括1994年到2001年之间的所有公告。在同一个公告中,涉及多个违法主体的分别计算,比如在同一次操纵市场中,分别有A、B两家证券公司参与,那么算作两次违规行为;同一事件中涉及多个违法事实的,则作为多次违规行为处理,比如某券商从银行违规拆借资金,并把拆入的资金向客户融资用于炒股,则分别记作两次违规行  相似文献   

14.
券商购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政策、技术、市场等外部环境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之后,我国证券业步入利润平均化阶段,购并成为券商发展的必由之路。券商业务属性的演变为购并提供了客观的条件。但是,由于我国以国有券商为主,这就使券商购并可能产生不良动机,需要设计一个激励相容的产权机制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我们对券商购并作出了一个谨慎乐观的预期。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股票市场的变化致使我国证券公司的经营回报波动明显。本文以深沪两市8家证券公司最近3年的年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股票市场行情对证券公司经营回报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2007年我国股票市场行情看好,证券公司的经营回报偏高;而2008年由于股指深度下挫与股票市场交易萎缩,证券公司的经营回报大幅下滑。对此,证券公司应重视对股票市场风险的预测,加强对投资操作风险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陈兵 《经济导刊》2002,(1):44-48
一、投资银行:企业并购中的弄潮儿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由于生产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影响和要求,各国和地区纷纷加大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企业并购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报告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跨境并购活动增加了5倍。1999年,全球跨境并购活动激增五成,OECD29个成员国共耗资7670亿美元收购其他国家的公司,高于1998年的5150亿  相似文献   

17.
冯军 《当代经济科学》2006,28(3):119-121
一、目前我国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的问题 1.基金份额持有人追求的目标是基金资产投资收益的最大化,基金管理公司股东追求的是基金管理公司利润和利润分配的最大化,基金管理公司高管追求的是管理资产规模和个人发展空间的最大化.三者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谁的利益最重要?如何协调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在证券公司与客户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下,客户逆向选择的结果,就是大量委托理财资金流入问题证券公司,加大了整个证券行业的风险。证券公司进行公开信息披露,让客户自主选择代理证券公司,从源头上化解证券公司风险。  相似文献   

19.
借助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利用2004年及2006~2009年的5个年度部分中国证券公司的一组数据,对中国证券公司的规模经济属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证券业仍处于规模经济阶段。为进一步发挥规模经济作用,应主要借助并购方式来实现规模扩张。为促进证券公司间的并购,应完善券商退出机制。券商自身需要调整盈利模式、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政府需要完善相关的法律和制度、改变监管方式和对市场化并购给予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actors which eliminated the nonperforming loan (NPL) problem in Malaysia and Thailand following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The number of NPL, which expanded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crisis, has since declined in most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lthough previous studies have explored the causes of the increase in NPL numbers, few have analysed the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reduction in their number in Asia. In Malaysia and Thailand, authorities put in place several measures to manage NPL. As a vehicle to acquire NPL from banks, Malaysia established the Pengurusan Danaharta Nasional Berhad (Danaharta) in 1998, while Thailand established the Thai Asset Management Corporation (TAMC) in 2001. We analyse whether th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of banks, improvements in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facilities for purchasing loans caused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NPL in Malaysia and Thailand.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selling loans to a public asset management company was effective in reducing the number of NPL in Thailand. While macroeconomic conditions influenced the decline in NPL ratios in Thailand, in Malaysia, well performing commercial banks and large commercial and investment banks generally had smaller NPL ratios throughout and following the cri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