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确立进一步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它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不断认识的结果.这一目标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突出的创新性和内涵的丰富性等特征.它对我国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如何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共同难题.美国学者塞缪尔·P·亨廷顿通过对二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动乱的考察,曾得出过这样的结论: "现代化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邓小平在综览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深刻反思近百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曲折历程的基础上,创立了独具特色的社会稳定理论.对于目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而金融风暴又带来不小影响的情况下,再次准确地把握邓小平的社会稳定理论,对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梅新育 《中国经贸》2012,(15):22-25
"世界工厂"——英国崛起的根基 按照中国发展经济学界和现代化研究者中流行的说法,英国的现代化进程被视为典型的"先发"和"内源"型现代化,即主要凭借内部创新而自发演进,率先主动进入现代化进程,依靠市场力量而实现现代化.其实,英国经济在西欧曾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在欧洲经济中长期占据核心地位并被英国朝野上下视为学习和赶超对象的是荷兰. 依靠敲骨吸髓地"发掘"殖民地的商业潜力,荷兰在17世纪中期达到了它的商业繁荣的顶点.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中,马克思引用了德国学者古·居利希著作中的满怀歆羡的描述:"(荷兰)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年的现代化实践有否形成现代化的"地方性知识"?这些现代化的地方性知识是否具有一定的共性和普遍意义,能否丰富和完善已有的现代化理论知识?它对中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化具有什么样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与此紧密关联的问题就是:现代工业的发展是否只能是一种高度集中化的大生产方式,还是同时存在着一条分散化工业发展的道路?现代社会生产组织是否必然如韦伯所说的企业与家庭、家族的分离?现代化的过程是否就是传统的消解与现代性确立的过程?这些的问题都使我们深深感到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国地方的现代化发展实际历史,提出符合"社会事实"与历史逻辑相统一的本土性的解释框架和理论概念,社会化小生产的理论框架的提出正是这种努力的一种尝试.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以"社会事实"为依据,以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现代化实践为主要分析对象,深入研究阐述了"社会化小生产"是一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基本生产单位、以社会分工和市场为联结纽带的生产方式.这一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是以家庭、家族为主要生产组织,以亲缘、地缘、业缘为主要生产网络,以分散化、专业化、小规模为主要生产形式,以市场和社会分工体系为主要联结纽带.认为它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相吻合,是中国现代化发展一条可资深入探索、现照的发展路径,并可为现代化知识体系注入中国"地方性知识"元素.  相似文献   

5.
"人情社会"是一种特殊社会状态,是由人与人之间的私人关系而构成的特定利益集团.这个看似隐匿的社会结构无处不在.而由此形成的"人情文化"在传统中国社会一直就占有强大地位,而其延续和变迁也为农村现代化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文章试图从经济、政治等诸方面分析"人情文化"对农村现代化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是江西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我们要认真总结"十五"期间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寻求实现"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城市现代化的误区在哪里? 反思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从汲取20世纪50、60年代"洋冒进"的教训,到70、80年代的"跨越"发展和现在一些城市"率先"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我深感走出现代化追求中的"误区",科学理性地认识与追求现代化在当前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相似文献   

8.
刘倩 《科学决策》2003,(8):57-60
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现代化"的讨论,大多都将民间传统看作"落后"因素,当成现代化进程的"阻力"和"障碍".这种观点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社会哲学家斯宾塞和韦伯等的社会进化理论.这种理论认为,西方现代化的前提是宗教改革以后形成的新教伦理中的资本主义精神,而东方的印度教、佛教、中国宗教(儒教、道教)不具有这种精神,没有提供现代化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准备,所以现代化过程中有更多阻力.这种观点被许多非西方世界的国家奉为政治的宗旨,对其治国的政策和策略产生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中国.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时期,各门社会科学都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使得现代化研究呈现出多学科、多视角的特点.社会学研究中国社会现代化有其独特的视角,如把社会看作有机整体、进行实证研究等.要发挥其优势,必须加强研究成果在现代化实践中的应用;重视人才培养;使社会学"本土化",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理论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在人民行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东南亚奇迹"。从新加坡政党政治与其现代化发展的互动关系、人民行动党对现代化的产生和发展起领导和推动作用、新加坡现代化的发展保证了人民行动党权威的合法性和有效性等层面对这一奇迹进行解答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韦伯庞大的宗教社会学体系以其独特的宗教文化视角来考察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文化观念作为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韦伯思想的启示意义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冲突,"全盘西化"与"固守传统"都是不对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传统的现代化,即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之精华,吸纳西方先进的文化元素,构铸新的现代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世界各国独具特色的国情与发展状况,决定了不同国家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尽相同。"现代化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观点虽然存在缺陷,但对我国现代化仍具有一定的警醒与实践指导意义。对"现代化理论"的再研究,能为我国现代化发展、改革道路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与指导,从而在坚持"中国道路"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体制改革和政府角色转型是当前中国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性思路.哈尔滨市近年来人口流失严重,过去依托发展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必须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制度红利"和"政策红利".本文通过对哈尔滨市政府治理体系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哈尔滨市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规划:首要任务是着力转变政府人员观念意识,以公共服务为中心转变政府职能,具体改革事项通过领导负责制和部门负责制确保落实,建立起政府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的监测系统,培育公民社会和扩展有序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由于现代化启动条件和社会历史环境的独特性,决定了存现代化的道路上会遇到其他现代化国家所不曾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直接影响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现代化任务艰巨,而民间现代化的推动力量弱小就是这些困境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的特殊展现,作为回应,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做出的决策和选择最终导致了"大跃进"运动中高强度的政治动员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立足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思想。这一思想在政治方向、思想基点、重心任务、动力引擎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南。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过程包括了科技的进步、工业的发展、政治的民主化、人口的都市化等诸多领域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的口号,这对未来五年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化的发展目标远大,但现实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推进浙江加快现代化发展。回顾当今世界的现代化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阶段。第一次现代化,是以18世纪工业革命为标志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主要是农业文明向  相似文献   

17.
亚宁 《东北之窗》2010,(Z2):45-47
1月30日,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10》称,中国的现代化在2006年就已经达到了"初等发达水平"。网友在网上一片质疑,我们是不是"又被现代化了"。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不是短期能完成的行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人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而思想政治教育与人的现代化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对人的现代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实现人的现代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目标,也是现代化教育的目的.该文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的全面阐述,然后分析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指出了在现代化进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对人的现代化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俞华 《发展》2004,(6):54-56
当前,各地都在热情高涨地大搞现代化工程,提出的口号都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口号令人振奋鼓舞,但冷静地思考一下,我们到底对现代化了解多少?现代化进程中还有哪些问题?如何加快现代化进程?这里有必要谈一下.  相似文献   

20.
农村现代化是实现国家整体现代化的关键,对整体现代化有基础性作用。因此,认清农村现代化所面临的困境,是我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关键。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三个安全"问题1.耕地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事关农村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我国是农业大国,耕地是解决13亿人口温饱和生存、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基础性条件,目前农业和农村所面临的耕地问题和粮食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耕地流失、耕地肥力消失、土壤污染和破坏等方面。(1)新农村民居建设、招商引资建设厂房、架桥修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