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佳文坐在办公室的地毯上,旁边布置得像温馨的儿童房,他表情兴奋地举起手喊了一句:“我以后要成为马云!”“为什么是马云?”记者问。余佳文的表情恢复平淡,随便说了一句,“开玩笑的啦”。哪一句是真活?广州周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代表产品为一款针对大学生的“超级课程表”App,通过对接高校教务系统,快速录入课表到手机。  相似文献   

2.
﹃傻子﹄现象劲风畅剖析“傻子”现象以年广久为典型,应该毫无异议。因为在诸多的“傻子”中,谁也没有这样的资历———“中国第一商贩”且两上“邓选”,数度成为全国争议的焦点;谁也没有这样坦荡——把自己赖以辉煌的产品就命名为“傻子”,使得“傻子”瓜子名扬四海...  相似文献   

3.
何晓春 《浙商》2005,(11):49-50
马云在各种公开场合,总是口若悬河、口出狂言。曾被人称为疯子、狂人的马云却说:“有人认为我很狂妄,我不这么认为。”  相似文献   

4.
假如你是一个图书销售商,你会怎么选择你的商业模式?你是会像“单向街书店”一样增强购书体验,还是会像卓越网、当当网一样,完全消除客户体验的投入,仅留下便捷和低价,再或者像贝塔斯曼一样定制个人会员服务?由于图书是一种个性化需求差异很大的商品,以上的几种模式针对的主要都是个人客户,而天翼图书却将他们的目标瞄准了组织。  相似文献   

5.
周红艳 《华商》2014,(23):52-53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阿里系的又一重型武器“蚂蚁金服”渐渐浮出水面,坐实了马云在金融行业的雄心。阿里上市的钟声余响仍未停歇,另一个阿里系的重型“武器”就又浮出了水面。如果说去年今日的余额宝风潮,银行是被“撞了一下腰”。那“蚂蚁金服”推出后,恐怕就再也没有人会怀疑马云“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的决心.因为这枚“银色子弹”,几乎满足了人们对于未来金融行业的所有幻想。  相似文献   

6.
毕敏  南野 《华商》2013,(5):56-57
几乎成为中固实体商店掘墓人的马云,5月10正式宣布退休。这种财经新闻,有常识的人都当娱乐新闻看,因为财富和社会地位到了马云这种程度的人,大多数是没有欲望、没有勇气也没有条件退休的,即使说是退休,也是明眼人眼中的“伪退”。而实际上,马云辞去了CEO职务,却保留着萤事局主席的位胃,就像某省的省委书记不再兼任省长一样,如此,他依然可以干任何原来想干、能干的事情,并且显得更加“轻装上阵”。  相似文献   

7.
当记者把“财富归零”抛给我时,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新鲜的词,我没有想到过“财富归零”,犹如知道人终有一死,但在健康活着的时候从来不去想如何给自己的人生画句号一样。记者的提问让我陷入一种沉思,一种假设中的沉思,这也是他们所渴望得到的答案:做企业玩资本的人一旦没有了财富将会怎样?鸟儿没有了翅膀是否还能够飞翔?  相似文献   

8.
南存辉 《浙商》2007,(17):116-117
一等人说了算,二等人写了算,三等人说了写了都不算!由于父母的教育,做人要讲信用的概念,就像“牛皮写字”一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里,以致在我后来的创业过程中受益无穷。”[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服务创新”是目前很多酒店关注的话题,怎么样创新?我们不妨从“5W”这个角度对此作一剖析。 1.服务方法要创新(HOW)。服务员听到客人咳嗽,就送上姜汤;见到客人吃药,就递上温水;见到客人左手用筷子,就马上把筷子移到左边……当时的这些服务经典曾经在酒店广为流传,而现在早已变得习以为常,平淡无奇了。怎么办?就得需要创新,需要服务方法的创新。这里面,服务方法创新的核心是盯住客人的需求。只要以顾客的需求为关注焦点,用心用力,就能创造出层出不穷、精妙绝伦的服务方法和案例。最近有这么一件事:3月28日,小王在大堂吧值中班。15:30分左右,长住酒店的一位外宾来到大堂吧告诉小王,他要去鑫城大厦买电脑手提包,但不知道鑫城大厦的具体位置在哪,请小王帮忙。外宾语言不通,小王在班上又不能陪同客人去,怎么办?小王开动了脑筋,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他建议客人打“的”去,并写了两张纸条,一张是“请把我送到鑫城大厦”,另一张是“请送我到威海卫大厦”。当小王将纸条交给外宾,并向他说明了每张纸条的作用时,外宾高兴地哈哈大笑起来,连夸这是个好主意。两张纸条巧妙地解决了外宾的难题,这不就是服务方法的创新吗?  相似文献   

10.
百事可乐贺岁广告表现中国父子两代人用不一样的“我创”方式,在各自的年代同样获得认可,这就像百事可乐,不断地揣摩创新,演绎“我创”精神。  相似文献   

11.
认识机器人     
人类早就幻想着制造一种像人一样干活的机器(形状可像人也可以不像人),以代替人去干一些人不愿干、不好干或干不了的事情。常言道,没有伟大的幻想,就没有伟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果然,就像古有嫦娥奔月的幻想,后有登月火箭的研制;前有科幻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有潜水艇的发明;于是,机器人也在历史的进程中慢慢出现了。  相似文献   

12.
沈虹 《广告大观》2005,(7):25-26
就像没有人甚至没有任何机构可以统计出来这个世界究竟有多少头“驴子”一样,也没有人或者任何机构能够统计出来这个世界如今究竟有多少个“奖”。也许这样做根本就没有意义。但是,当我们经常性的被铺天盖地的自己“获奖”或者别人“获奖”的信息包围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个有趣而且值得思考一下的现象了。如果从一种社会现象、文化现象或者说经济现象的角度去分析一下,肯定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傻子”沉浮记张嵩山在每个大变革的时代,凡是过多引起全社会关注的人物的命运,都不再是他们个人的事情──哪怕此人是一个"傻子"!"傻子"年广久的十年几沉浮,对于他自己,是悲剧还是喜剧?对于他所存身的今日中国,又是怎样的悲喜剧?一则传闻5年的消息说起来这...  相似文献   

14.
“送礼要送脑白金”这句广告词现在可能是中国大地最脍炙人口的一句话,虽然像我这样的俗人一听到这句话就会心烦气躁吃不下饭,但还是有更多的能人志士坚决拥护这句名言,过年过节照买不误,没办法,“脑白金”的市场营销真是做得太好了,即使是挨骂,但也是有“知名度”地挨骂,好莱坞不是有句名言吗:一切宣传都是好宣传。脑白金的这种广告效果自然让许多IT厂商艳羡不已,但是问题接踵而来:软件产品能像脑白金一样卖吗?与时俱进的选择软件以应用为中心,以创造客户价值为目的,虽然脑白金也号称是科技产品,但在价值上与软件产品还是不…  相似文献   

15.
就像所有用电脑的人都知道微软一样,中国所有用电脑的人也都知道瑞星。在中国IT历史上,瑞星可以说是一家极具代表性的企业。10年的生死沉浮,瑞星从一个手工作坊迅速做大达到顶峰,然后又迅速滑到谷底,在沉寂多时之后,又奇迹般地起死回生,再一次成为国内杀毒软件市场上的王者。这当然是一个奇迹! 瑞星的命运与两个人休戚相关,一是董事长王新,另一个就是原总经理刘旭。刘旭与王新的合作是中关村传颂的经典故事。在与王新十年的合作过程中,两人也曾发生过争执,并曾数次提出分手,然而最终却因为在一个“事情还是要往前走的”的情况下,互相妥协而化解。如果刘旭当初没有遇到王新,不选择离开中科院,刘旭可能不会成为国内外反病毒行业的专家,也就不会在中关村成为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那么,刘旭的最终“引退”对瑞星而言意味着什么?英雄与理想是相伴的,当一个个人英雄盛行的时代走到尽头时,理想主义是否也成了IT业新法则下的殉葬品?  相似文献   

16.
橡子 《商界》2008,(4):I0003
两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和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最近不约而同地提到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并对他的创业精神和发展模式给予赞许。俞正声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像马云这样的人,在我们这儿没有成长?可能我们多少有一点问题。”汪洋的看法是:阿里巴巴的发展路径与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思路非常契合,广东中小企业发展目前面临着一些困境,阿里巴巴的发展有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7.
婷婷 《中国广告》2011,(1):63-66
世界上恐怕没有第二种产品可以像耐克一样, 将篮球运动和自己的产品形象紧肾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对天然的关系。 耐克已经是一种被物化了的体育精神或人类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象征。耐克品牌如何去实现这样的奇迹?  相似文献   

18.
或许对阿里巴巴新CEO陆兆禧来说,从一个“门童”到一个“掌门”的这20年间,他的角色并没有变化,他或许还将扮演那个活跃在幕后的“服务生”。从一个服务生到一个国内顶级上市公司CEO,有多远的距离?最新的励志大片显示是20年。这就是陆兆禧,1969年出生的他,在2013年5月10日正式接替马云成为中国阿里巴巴集团CEO。  相似文献   

19.
《浙商》2009,(17):22-26,28
马云的信 极具创意思维的阿里巴巴人,近日又干了一件让人感觉“无厘头”的事情——存浙江杭州滨江阿里巴巴新大楼的西侧,挂出一个超大信封。上面只有几个字:“亲爱的:我愿意!你愿意吗?”,署名是“十年”,时间是“200909”。这封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据说,要到9月初,由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酋席执行官马云亲自揭晓。  相似文献   

20.
《商界》2013,(11):144-144
10月20日,马云在阿里内网上表态:“在无线上没有建树,我们就不该考虑上市”。阿里员工被强令推“来往”,除开内部员工自己互粉,个人的粉丝数不过百,就没有年终奖。“来往”急匆匆地想超越微信,准备吃掉市场30%的份额。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布局并不是很清晰的阿里巴巴,仍然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而“来往”,显然已经被马云和阿里巴巴视为未来的最高一级产品,但马云以此种方法死磕微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