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了解寿险新产品开发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同业公司产品开发的策略,对于各家寿险公司制定有效的新产品策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北京开和迪的监测统计,仅2005年1至9月各寿险公司就推出了73款寿险新产品,外资公司在产品开发上显得尤其活跃,数量占了50%以上.以友邦保险为例:  相似文献   

2.
冯嘉亮 《上海保险》2005,(10):22-23
防范经营风险是寿险公司经营过程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寿险公司通过风险管控来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以获得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寿险公司的经营风险有多种:如财务管理风险、行政管理风险、信息技术管理风险、产品开发管理风险、人力资源管理风险以及业务管理风险等。为提高寿险业务风险管控的实效,笔者就寿险业务各大环节的风险管控的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中国寿险市场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寿险行业也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推动力和保障之一。寿险业作为对外开放的重点行业,随着WTO协议的不断深化,外资寿险公司大量进入中国市场。截止到2004年,中国共有寿险公司31家,其中外资寿险公司21家,其中外资独资公司1家,中外含资公司20家。外资寿险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发展策略成为国内外寿险行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在个人寿险营销20年的发展中,笔者认为保险代理制是中国特色的“友邦模式”.在保险公司普遍“重”外部营销“轻”内部营销的情况下,中小寿险公司无疑是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找到了一剂良方.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中小寿险公司的内部营销现状,提出中小寿险公司内部营销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保险业竞争力的提升是与保险业务创新密切相关的,保险业务的创新是提升保险业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之一。保险业务创新,首先突出表现在保险产品的创新上,而考察保险产品的创新,则首先要考察整个保险产品开发体系是否需要改进。本文介绍了美国寿险新产品开发体系,并在分析我国开发寿险产品时存在的差距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适合我国寿险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体系,以期对我国寿险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时有所借鉴。 一、美国寿险产品的开发步骤及方法  相似文献   

6.
寿险产品策略—新险种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金萍 《浙江金融》2001,(4):45-45,44
产品是寿险市场营销组合中最重要的因素,人寿保险公司在制定营销组合时,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目标市场需求。产品策略的研究,将使这一问题得到全面、系统的回答。寿险营销组合中的其他因素,也必须以产品为基础进行决策。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寿险市场中,要打好产品策略这张牌,新险种的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其他一系列策略,最终都要归结到险种上来。  相似文献   

7.
寿险公司的内含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寿险公司的经营目的在于为股东和保户创造持久的价值,因此,以价值评估为基础的价值管理模式,已逐步成为国际上许多著名寿险公司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公司发展的一种重要管理方式。内含价值是寿险公司价值的主体,是对公司真实价值比较客观的描述。准确地评估内含价值是准确评估公司总体价值的基础,然而,寿险公司经营的特殊性,使得一般公司价值评估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它。  相似文献   

8.
本通过对1000户寿险市场保户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概要阐述了国资寿险公司服务技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存在的缺陷,提出了国资寿险公司修复自身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年金保险大发展是发达国家 寿险公司业务结构转型的必然 美国年金保险的发展 在过去的二十几年中,美国年金保险保费收入和寿险保费收入占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在1986年以前,寿险保费收入一直多于年金保费收入,从1986年开始,年金保险保费收入第一次超过了寿险保费收入,此后年金保险保费收入的增长幅度一直快于寿险(参见图1)。随着年金保费收入的快速增长,年金准备金也快速积累(参见图2)。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比各国寿险营销策略,并结合我国寿险公司营销渠道的特点、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系统性分析,找出我国传统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推进我国传统营销策略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健全的内部控制是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力保障,贯穿于寿险业务的全过程。虽然各寿险公司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了控制责任,在促进业务发展、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与寿险业实现专业、审慎经营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寿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市场经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管理漏洞较多.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对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监督、管理制度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寿险业务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监管部门和公司必须通过增强内控意识,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监督机制,实施内控评价推动寿险公司强化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12.
寿险公司的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决定了寿险公司存在利率风险,利率期货的作用机制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寿险公司的利率风险,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我国推出利率期货的前景广阔,利率期货这一行之有效的手段应得到寿险公司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大决战”看新兴寿险公司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上海保险》2006,(6):9-11
在寿险竞争日益白热化的今天,个险续期业务已成为寿险公司永续经营的根本和生命线。然而,大多数新兴寿险公司还没有在全国范围形成真正的竞争实力。如何快速有效地建立起个人业务的竞争实力,已经成为各新兴寿险公司战略选择中必然要面临的重大课题。解放战争时期“大决战”的战略案例。  相似文献   

14.
寿险保单的特殊性决定了寿险公司的价值构成,价值构成要素对寿险公司价值评估方法和评估思路的确定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分析了寿险公司价值构成和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寿险公司价值评估的特点;同时对收益法在寿险公司价值评估应用中的具体模型进行了阐述,并以具体案例探讨评估思路的确定。  相似文献   

15.
卢雨萱  赵桂芹 《金融论坛》2023,(10):59-68+80
本文基于2010-2020年寿险公司和原银保监会披露的保险业监管处罚数据,实证检验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对寿险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寿险市场中竞争压力能够显著抑制违规,符合“竞争—治理”假说,且以上关系在寿险公司为中资公司、业务地区集中度较低以及偿付能力波动较小时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声誉机制是市场竞争影响公司违规行为的潜在渠道,银保监会合并成立使市场竞争对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加有效,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类和业务经营类违规行为都存在显著治理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丁昶  商敬国 《中国金融》2006,(10):58-59
寿险价格管理的历史 1995年以前,保险公司自由定价 在这期间,原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寿险业务主要以简单化的产品为主,总公司和分公司都有产品开发权,准备金的提取是按照收支轧差法。保险资金的投资权分散于分公司,投资决策随意,形成了一些不良资产。保险监管也非常初级,寿险费率基本由公司自由决定。基于当时的经营水平,保险公司制定出的费率往往缺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率是上下波动的。寿险公司属于利率敏感型的行业,利率波动对寿险公司产生怎样的影响又再次成为敏感话题。本文试想从利率波动对寿险公司影响,探寻寿险公司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保持稳健经营之策。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人寿保险公司的经营面临着日益加大的市场风险与死亡率风险.提出了一种同时规避死亡率风险与利率风险的综合免疫策略。假设寿险公司采取资产主导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通过对寿险公司两类主要产品(死亡给付产品和生存给付产品)的组合比例调整,实现对死亡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双重免疫。为此首先建立寿险公司死亡率自然对冲模型,在此基础上将利率风险引入模型,进而构建起同时规避死亡率和利率风险的寿险公司综合免疫产品组合策略。  相似文献   

19.
1996年以来,中国寿险市场活跃发展,当时银行利率为9.18%,寿险公司预定利率为9%以上,之后四年内一共降息七次。1999年6月10日第七次降息,银行利率由4.78%降至2.25%,同时,寿险公司预定利率由5%降至2.5%。由于当对寿险市场以仟储蓄型产品为主,中央银行连续降息,寿险公司销售的高预定利率产品,投资收益大减.产生巨大的利差损。利差损问题直接影响了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成了心腹大患。  相似文献   

20.
正自2013年8月启动寿险费率市场化改革(以下简称"费改")以来,普通型人身险新单保费同比增长了520%,费改使得以保障为主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重新受到关注。中小公司踊跃推出费改产品,抢占市场话语权,而较大型的寿险公司采取了审慎观望的态度,延缓推出费改后的新产品。虽然中小型寿险公司在费改后较快速地推出了新预定利率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但毕竟中小公司的市场份额比较有限,市场并未给出强烈反应。而2013年,大型寿险公司多在银保渠道推出费改新产品,个险渠道一直未做出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