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唐永光 《特区经济》2011,(1):99-101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给东亚各国的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此后,东亚各国纷纷认识到开展区域内货币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并以此来增强抵御风险、化解危机的能力。这次亚洲金融危机改变了东亚国家的政策取向,区域经济一体化步入制度性安排的快车道,这也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创造了条件。另外,美元区与欧元区的相继建立和运行不仅证实了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实践上的可行性,也增强了东亚各国在货币合作问题上取得成功的信心。本文将要对东亚区域货币合作问题做以探讨分析,从而说明东亚区域货币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吴昊 《世界经济情况》2006,(12):10-13,4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东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东亚地区在总体上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各国深刻认识到,在全球不稳定的金融环境下,进行区域货币合作是有必要的。欧元的启动也为东亚进行货币合作提供了一个现实中的成功范式,东亚各国希望能够通过本地区的货币合作一方面降低金融风险,另外一方面促进区域内经济合作和经济发展。本文将结合最优货币区理论,就目前东亚地区各国的一些经济指标进行分析,并试图说明东亚各国目前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具备成立货币区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从东亚金融合作的历程看,东亚金融合作是在东亚金融危机中诞生,又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不断发展的。尽管东亚金融合作已经在一些领域取得了不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此次金融危机对金融全球化下东亚各国如何进一步推进区域金融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本文在分析东亚金融合作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对如何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4.
论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中的核心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货币合作是20世纪后期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变革,也将成为21世纪国际货币体系的主流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金融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给东亚地区提出了一个现实的紧迫课题: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东亚各国有必要加强本地区内的金融协调与合作,东亚区域货币面临着重新整合的必要与趋势.  相似文献   

5.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东亚各国认识到域内合作的重要性,东亚区域合作蓬勃发展。十年之后的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客观上推动东亚区域合作呈现出了一些新态势。与此同时,鉴于中国及东亚各国当前面临的发展问题,东亚区域合作应在遵循东盟主导的基础上开拓互联互通务实合作,增强区域凝聚力和内生发展动力,提升合作的机制化水平,实现区域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东亚金融货币合作:短期、中期和长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提高东亚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效率,区分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合作内容是重要的。本文认为,在目前阶段,东亚地区仍应将金融货币合作的重点放在地区最后贷款人和紧急援助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上,中期合作的重点是发展地区资本市场特别是长期债券市场,而东亚货币汇率合作只能留待更长远的未来去实现。一、时间视角下的金融货币合作1997―1998年东亚货币危机以来,东亚地区出现了一股区域金融货币合作的热情。这种热情的主要背景是东亚货币危机的教训和防止未来货币危机再次发生的意愿。此外,欧洲货币一体化的成功也激发了东亚各国金融与货币合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随着东亚金融合作的深入,发展区域金融市场对于降低东亚各国金融体系脆弱性的现实意义正在不断突现。而中国作为区域内的大国,应谋求在区域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本文将首先回顾区域金融市场合作业已取得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然后进一步分析中国参与合作的现状、动因以及所应采取策略。  相似文献   

8.
《清迈协议》签署的动因始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是东亚货币金融合作中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但发展至今其固有的问题和缺陷不断放大,亟需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鉴于当前东亚地区所面临的新一轮外部冲击,东亚各国可以此为契机将《清迈协议》建设成为一个更加成熟、实用性强的区域货币合作机制,推动东亚货币金融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肖敏 《世界经济情况》2007,(10):18-22,30
1997年开始于泰国的金融危机最终波及到整个东亚地区,给东亚各国的货币金融和经济发展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由于东亚地区缺乏相应的应对机制,难以应付危机的“传染效应”,又无法求助于外部力量,各国紧紧依靠自身的力量对抗国际游资短期性冲击,最终导致各国经济遭遇衰退。东亚各国都意识到经济区域一体化的重要性,也都认为货币合作是必然的趋势。但是目前东亚地区还没有形成货币合作的整体框架,如何进一步推进合作,采取何种方式合作,确定合作的时间表已经成为东亚国家密切关心的主要问题。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论述东亚货币合作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的东亚金融合作:面临的挑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尤其是2000年“清迈倡议”提出以来,东亚各国、各地区基本上达成以下共识:现行的全球性金融安排难以满足它们维持货币金融环境稳定、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在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和各国经济实力与结构的限制下,通过对外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对内进行金融改革的国别层次的努力,也难以保证稳定目标的实现。因此,东盟10+3框架内东亚金融合作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信息沟通、政策对话、融资便利安排和区域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但是,东亚金融合作在当前的初级框架基础上若要实现进一步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各经济体迅速推进了区域货币合作进程不同,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仅既有的合作框架或机制(如CMI等)未能发挥作用,各主要经济体之间有关合作的分歧也在明显增大,东亚货币合作遭遇了重大挫折。文章指出东亚货币合作本身存在的固有矛盾或问题如对现行美元体制的依赖等,是影响其未来发展的长期性因素,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东亚地区在整体上不具备推进货币合作深化发展的前提条件。未来东亚货币合作的开展应该在整体层面上巩固和扩大既有成果的同时,在具备条件的局部地区推进货币合作的深化发展。在这方面,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采取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in 1997–98 came as a dramatic shock to East Asian economies, and has prompted to institutionalize a regional financial and monetary cooperation.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strong will of East Asian countries to develop the regional financial and monetary cooperation, outlines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provides possible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option to keep consistent with the IMF system actually weakens regional solidarity, and recommends an immediate establishment of a strong regional surveillance and peer pressure mechanism for the Chiang Mai Initiative (CMI) to evolve into a common pool of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a sort of East Asian IMF. It also argues that East Asian countries should closely coordinate their exchange rate regime to maintain intra‐regional and extra‐regional exchange rate stability.  相似文献   

13.
安蕾 《南方经济》2019,38(8):21-38
近年来,东亚一系列区域金融合作引起了学术界对地区金融一体化现状和收益的极大兴趣。文章基于价格和数量的测度考察了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的程度:抛补利差和股权溢价的β收敛结果表明,危机之前东亚金融市场的全球和区域一体化并行,但在近几年,区域一体化趋势更强劲,超过了全球一体化;金融引力模型的结果表明,东亚主要的跨境金融投资者的区域内金融资产持有量比金融引力模型预测的水平更大。此外,面板回归确定了较高的金融一体化作为更广泛的金融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会显著降低东亚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常账户失衡,因此,区域层面的金融一体化可以作为加强东亚国家的增长来源和提高经济弹性的重要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朝向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 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程永林 《特区经济》2007,219(4):23-25
金融危机后,从单边角度考察,东亚各经济体又陷入了一种汇率制度选择的囚徒困境,东亚地区的汇率安排问题需要求助于区域性的金融合作机制。东亚强势国家的政府在跨国界的经济制度安排中更能够发挥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导功能,并提供制度化的合作体系。为了防止市场溢出和政策外溢,降低合作成本,避免逆效合作与搭便车行为,保证金融合作的稳定推进与分步实施,必须通过多次博弈,对东亚国家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以及汇率政策进行国际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对东亚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东亚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要求加强东亚货币合作。鉴于亚洲地区政治经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整个亚洲的金融合作条件远未成熟,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往来密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路径和前景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参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Main causes of 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 in 1997–98 can be divided into domestic and foreign ones. The domestic cause stems from structural and liquidity problems, with growing share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posing as the most visible manifestation of such problems. On the other side, there is the foreign cause, the sudden fall of the yen against the dollar under the region's unstable foreign exchange system and also its over‐dependency on the dollar. Unfortunately, these causes have not yet disappeared. In order to prevent another financial economic crisis from recurring and to secure the regional currency stability in the long run, an external safety device is indispensable. The purpose of the East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device is not only to absorb the external shocks caused by abrupt changes in the dollar/yen rate and sudden flow of capital, but also to settle international liquidity problems among the regional countries. If a device for the East Asian monetary cooperation is established, transparency in both financial and physical markets will be augmented and in the process, so will be the stability of financial and physical transactions.  相似文献   

18.
Since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bond market development has been one of the central pillars of financial cooperation in East Asia, with concerted efforts made by the East Asian economies to integrate regional bond markets. As a result, aggregate intra-regional bond investment expanded from US$49.56 billion in 2003 to US$352.18 billion in 2017.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pattern and determinants of intra-regional bond investment in East Asia. We analyse regional foreign holdings of long-term and short-term bonds in eight East Asian economies. Bond market size turns out to be the main concern of regional foreign investors participating in East Asian long-term bond markets. This analysis also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bond issuance and bond yield volatility in attracting regional foreign short-term bond investment. Therefore, initiatives to improve regional bond market development may be crucial to stimulating intra-regional bond investment and in turn enhance East Asian financial stab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