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手机媒体的传播优势1.其受众资源极其丰富.衡量一个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现实和潜在受众,而对手机媒体化来说,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用户资源.眼下,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32.7部.  相似文献   

2.
冷艳 《民营科技》2010,(12):144-144,105
面对全球化新媒体蓬勃的发展潮流,具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目前在通信传播领域中呈现出领跑的发展态势。手机媒体的媒介特性和传播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与此同时,手机正在悄然地改变社会生活方式,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人们已经陷入其构建的网络世界中,依赖于其所带来的便利通信空间与有效的信息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3.
田烨 《中外企业家》2013,(6Z):241-241
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每个人一天要被动接受的信息达到了近两千条。对单一受众来说,由于绝大多数的信息都是无用或不被需求的,所以"地毯式"轰炸的大众传播在上世纪90年代末已经达不到从前的效果,并且使多数受众产生了信息屏蔽的习惯。这种传播形式是相对于大众传播形式的,我们称之为分众传播形式,它的产生代表着一个新的媒体形式雏形的出现,意味着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的到来。笔者主要分析了手机媒体的发展对分众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加速了新媒体的诞生,而手机媒体作为第五媒体,既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优势也发挥了新媒体的特点。并且手机有其自身的特点,例如:现代智能手机集录音、照相、摄像、编辑文字于一体,从而为新闻传播的时效性、真实性创造了条件。并且手机媒体的使用范围特别广,所以如果用手机媒体传播新闻可以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从而很好地起到新闻宣传作用。因此要想了解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首先要知道手机媒体的特点,才能更好的为加强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正面影响奠定基础。本文主要通过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势和具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的技术更新速度加快,手机成为了一种信息传播的新媒介。由于其交互性、按需推送、受众广泛、传递的及时性及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使得手机媒体成为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五媒体。开放性的传播方式使手机媒体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模式和路径,令手机媒体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尽管如此,其发展过程仍遭遇一定的  相似文献   

6.
手机媒体正以独立的媒体形象与电视、报刊、广播和互联网等共同活跃于媒体的大舞台。随着3G技术的推广,手机的信息量和表现形式会更加丰富,手机媒体也会更加规范化,有着很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同时,还有一些发展瓶颈需要克服和解决。  相似文献   

7.
侯明廷 《经营者》2004,(8):84-85
对功能型饮料企业来说,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通过对品牌的投资来拉动产品销量;同时,要加大自身品牌与其他品牌的差异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品牌个性。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注重品牌文化内涵的建立,而不论是对品牌的投资还是加大品牌的文化内涵,都需要通过媒体的广告传播,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在电子、通讯和互联网技术的共同推动下,手机成为人们获取和发布信息的掌上终端。手机媒体成为一种自媒体在中国快速崛起。手机媒体个人性、即时性、私密性等优点,改变受众的生活。手机媒体也对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和传播理念产生深远的影响。传统媒体通过对手机媒体的开发与完善,满足和适应了信息产品多元化、信息需求个性化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背景下,手机媒体融合式发展模式对我国传媒产业格局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介绍我国手机媒体融合式发展的原因、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袁瑛 《东方企业文化》2014,(12):202-203
目前,随处可见人们低头摆弄自己的手机,可以看出,手机已经真正的走进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手机媒体也逐渐开始在人民群众的日常娱乐生活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就将在手机媒体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阐述手机媒体的基本概念,阐述手机媒体发展到今天的优势之所在,也具体地分析了手机媒体发展过程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的大众传媒一般都是被动的“一对多”的传播模式,而Internet开辟了一种交互式的“多对多”的传播模式。本文先分析三种不同的传播模式, 其次比较各种传媒的特性,最后是结论部分。一、三种传播模式 1.“一对多”传播模式 Lasswell(1948)提出“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厂商通过传媒将信息传播给多个消费者,根据媒体  相似文献   

11.
现在媒体体在报道社会热点事件中越来越多地围绕着人们的猎奇心理、消遣心理等展开并引发了诸多关注。然而在当前以市场为导向和消费理念至上的社会中,传媒娱乐化呈现出了主流态势。网络的出现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媒介传播塑造了更加广阔的平台。由庸俗化的新闻和对带有负面信息的过分报道所产生的不良效应,提醒媒介的传播者不能一味投大众所好,需要对社会传播责任有更清醒认识;而这些关注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人们所谓的的言论自由和民主是应当被质疑的。因此,对于媒介的监督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不同类型媒体的特点,对其产生的传播效果进行描述,试图找出不同媒体类型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及其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企业技术开发》2016,(11):75-76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医院应如何利用好网站、微信、微博这类自媒体传播平台推广医院、服务社会,这是一个热点课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经过多年探索在自媒体传播上有着独特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6,(11):180-181
微信公众平台是继微博之后产生的新型大众化媒体传播平台,目前已发展到第五版了。个人或者组织均可以申请使用个人或者小型媒体。然而,快速的对已注册平台进行很好的建设、推广,以发挥平台辐射效应成为平台建设的关键。本文以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汽车自媒体传播平台设计为例,详细说明微信自媒体传播平台的设计过程及应用推广过程、方法。  相似文献   

15.
赵迎春 《活力》2010,(8):327-327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初露端倪。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媒体”依托个人终端即时通信的蓬勃兴起,成为普通大众使用最广泛的传播平台,自媒体带来了“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惊人态势。截至2014年6月,中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5亿,这标志着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7.
陈媛 《价值工程》2013,(34):316-318
亲社会行为指自愿帮助他人而不期望得到回报的行为,是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媒体通过有所侧重的集中宣传一个人或一类事物而对社会大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IAT内隐联想测验,探究媒体传播与大学生内隐亲社会行为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媒体正面积极报道增强大学生内隐亲社会行为倾向,反面批判报道降低其内隐亲社会行为倾向。  相似文献   

18.
董鲁晓 《新远见》2010,(3):83-89
借助媒体资源进行的传播活动对目标群体有直接的影响和强烈的效果,但是在国际传播活动中,在接受和认知的层面上,由于文化传统的隔阂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和误解,正规的媒体传播活动很容易引起目标国公众的自然抵触和抗拒,因此反而很难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甚至会产生相反的解读和效应。此时,恰当地借助非媒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体的不断出现形象地称之为"北四媒体"。本文认为,第四媒体即网络媒体的传播和发展速度超过了报纸、广播和电视,并成为了有鲜明特性的新媒体。主要体现在传播的快捷性、传播时间上的自由性以及全球性空间上的无限性以及传播的变互性和方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现代护理报》为例,阐述了专业媒体的功能与事业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