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新媒体以其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性将海量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极大地满足了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求.这种局面下,向来追求深度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面临严峻挑战,在面对受众第一时间满足信息需求的情况下,这类节目是否还有自己的生存空间,竞争力又在哪里?本文通过对新华社与黑龙江电视台共同打造的电视新闻专题栏目<新华视点>的分析,对电视新闻专题栏目的有效竞争力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王滨生 《活力》2010,(7):54-54
一、品牌定位的意义 品牌定位就是产品定位,它规定着品牌的发展方向,是品牌经营的前提。品牌定位的个性化越鲜明.消费者对其认知的程度也就越高。电视新闻栏目在品牌创建初期,也面临着定位的问题。定位就是把脉目标受众市场的需求.寻找栏目形象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凭借独树一帜的品牌塑造来实现与目标市场的准确对接。稳定的定位是形成栏目风格的基础。明确的定位可以让栏目长期形成稳定的传播形态和传播特征。  相似文献   

3.
马军 《活力》2011,(1):97-97,102
人物类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人生的一些特殊经历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这些人物类新闻专题比硬新闻要生动轻松。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那么这类节目应如何进行选材呢?  相似文献   

4.
王雪炎 《活力》2011,(20):123-123
目前,许多社会热点问题成为了电视新闻的专题节目重要内容,主持人如何对新闻专题节目予以良好的形象定位,正确的理解专题的串联词部分,以便更好的将涉及新闻专题要点播说出来,成为新闻主持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崔钢 《科技与企业》2014,(21):142-142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成熟与发展,我国的电视新闻行业逐渐崭露头角。由于新闻制作水平与电视媒体传播技术水准越来越高,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影响也越来越深远。我国电视台以及广播电台的数量数不胜数,每家电视台都是一个独立的经营主体,都能够自主的播放全球性的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视新闻专题节目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人们都是通过电视新闻专题节目这个渠道来获取国际、国内、地区时事新闻,掌握世界的发展新动态。本文着重探讨与阐述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研究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相关概况。  相似文献   

6.
电视新闻节目深受大众喜爱,以其独特的视觉解析社会新闻世界,并且其收视率领先于其它电视节目,但是随着各个电视台开设电视新闻节目的增加,结果造成电视新闻节目走向同质化道路,为避免出现节目的同质化现象,需要以独特的视角定位电视新闻节目,形成独特的节目风格,本文以《东方时空》电视新闻栏目为例,分析电视新闻栏目定位与内容设置。  相似文献   

7.
谷小娟 《活力》2012,(2):146-146
一、新闻专题节目的现状分析经过多年的发展。今天,电视新闻专题节目的各环节工作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不论是对专题节目的定位分类,还是各种制作传播技术的发展与运用.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王中晓 《活力》2012,(13):55-55
电视制片人是电视节目生产的管理者、引路人,是一线的指挥员,在如今这个竞争相当激烈的传媒时代,制片人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栏目质量的好与坏,更关乎栏目能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如何打造栏目的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一个制片人面前的一道难题,吃透观众的收视心理带领节目团队把栏目打造成竞争力强、信息量大观众喜欢的节目是一个合格制片人必须具备的能力。很多制片人都在这条探索的路上艰辛的跋涉着,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下面就以《第一时间》为例谈一下栏目制片人如何打造栏目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马志 《活力》2012,(9):54-54
新闻现场感是新闻事件的客观现场在记者和观众心里引起的主观感受。电视记者在新闻事件现场采访拍摄中,要深入实际。认真了解和掌握现场正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新闻事实,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感和新闻敏感度,善于在现场及时抓住最能反映新闻事实的本质的现场气氛,用充满活力的画面和声音营造强烈的现场感。把观众置身于新闻事件的现场。  相似文献   

10.
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是电视媒体观众的最重要需求之一,所以电视新闻被电视台视为"立台之本"。随着新媒介的崛起,电视新闻在面临行业内竞争的同时也要面临着与众多新媒介的竞争,并且在此背景下呈现出了竞争力下降的现象。本文在对电视新闻市场竞争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电视新闻市场竞争的发展趋势以及电视新闻自身竞争力的提高作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张春英 《活力》2011,(15):60-60
电视的特点是声画并茂。正是基于电视的这个特点才出现了现场直播这种独特的传播方式。现场直播是指以完全纪实的手法。把现场情景的图像、声音及记录、报道、采访等转换为电视信号,直接发射出去的即时播出方式。它突破了传统报道所受的时间、空间的限制,记者的报道、电视台的播出和观众的接受在同一时间进行,将事件在第一时间完整而又真实地呈现在受众面前,体现了新闻报道所要求的及时与真实,最大程度地还原了事件本身。  相似文献   

12.
朱兴明 《活力》2014,(3):78-78
一、新闻价值原则 所谓新闻价值,是指一则新闻能给社会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换言之,新闻价值是一个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成新闻的各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1.新鲜 新闻要新鲜,一方面是指构成新闻事件必须是新近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的,即新闻必须具有时效性;另一方面也指构成新闻的事件从内容上来看是新的,即有新意的.有新鲜感的。新鲜性,也要求新闻包含着新的内容。-件事情,如果是司空见惯的,没有多少新意,人们就不会感兴趣。相反,如果令人耳目一新,或者是自古未有的,人们往往愿意了解,愿意传播。  相似文献   

13.
庄震 《活力》2012,(21):102-102
电视新闻作为一门声画有机结合的综合性传播方式,画面所含信息量的大小和构图是否完美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收视率.因此,一个合格的电视摄像记者一方面要熟练掌握电视摄像基本技能,一方面要有一定的审美高度和审美意识.只有拍摄出高水准、高质量、令人满意的电视新闻画面,才能使新闻得到更好呈现.作为一名摄像记者在拍摄画面时最基本常识是要了解摄像机的基本操作流程和性能,其次就是在拍摄的时候了解画面构成(拍摄时怎样为画面构图),在拍摄时充分应用光线、影调、线条、形状等元素拍好画面,以独特的视角,利用多角度、多景拍摄,给后期编辑制作留下足够的编辑空间.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个再创作过程,新闻编排是门学问,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作为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至今,仍有一些人认为编排电视新闻是排稿子、串片子,不用动脑子.其实,电视新闻的价值固然取决于内容,但绝不能忽视编排工作,对新闻编排要刮目相看.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新闻编排处于核心地位,编辑工作的水平影响和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马军 《活力》2011,(5):224-224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个再创作过程.新闻编排是门学问,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作为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至今,仍有一些人认为编排电视新闻是“排稿子、串片子,不用动脑子”。其实,电视新闻的价值固然取决于内容。但绝不能忽视编排工作,对新闻编排要“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是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题材来表现主题的,随着人们对电视这一传播媒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电视新闻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受众心理、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拍活作鲜电视新闻,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造成更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创新意识在电视新闻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以及观念上都要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17.
曲乘砾  尚莹 《活力》2011,(5):215-215
电视新闻是以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音题材来表现主题的,随着人们对电视这一传播媒体认识的不断深化,对电视新闻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受众心理、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拍活作鲜电视新闻,最大限度地调动受众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造成更强烈的心理冲击,从而收到最佳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创新意识在电视新闻的策划、拍摄和后期制作以及观念上都要如影随形。  相似文献   

18.
陈怀旗 《活力》2012,(4):54-54
“把新闻做得软些、在软些”。这是近几年众多媒体新闻工作者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笔者认为,这里面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媒体在关注重大新闻的同时,还要注意日常平凡的小事;其二是突出强调了新闻的表达形式。尽管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但事实报道得好坏、信息传播是否到位,能否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等等.都与表达形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苗壮 《活力》2013,(6):79-79
传媒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推动了新闻节目的不断创新。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笔者认为要着重把握好内涵和形式两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20.
祝金萍 《活力》2011,(6):228-228
当前,在新闻报道中,平民化视角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可以说,平民化视角对于新闻报道来说,是一次理性回归,是拨乱反正。至此,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体,终于回归到他本身所指的“大众”上。而所谓的平民化视角,是指新闻报道应贴近受众,站在老百姓的视角上,反映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电视新闻以其独有的特点和优势与平民化报道相结合,加深了新闻报道在受众中的传播效果,从而增强了媒体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