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的地方,用一两句警句点明要旨,使全篇生色.作为以声画结合见长的电视新闻,如何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点好同期声和画面这两只眼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裴立敏 《活力》2012,(4):52-52
现场报道是电视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也是今后电视新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郑海芳 《活力》2011,(6):197-197
一、由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4.
程世伟  付瑶 《活力》2012,(5):50-50
电视新闻现场访谈是记者在现场报道新闻事实发生发展过程时.用镜头访问当事人、见证人和有关人士。并把现场情景以录播或直播的形式传播出去的一种报道方法。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现场访谈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一种形态,被广大新闻从业者采用,也赢得广大观众的认可与好评。一、现场访谈的优势1.充分发挥电视的传真和纪实优势。把新闻事件现场情景生动、逼真地展示给观众.从而使新闻报道更加真实可信。首先,现场访谈是现在进行时的报道,内容是“刚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件;其次,现场访谈具有强烈现场感,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历历在目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使观众如临其境界,如见其人:再次,现场访谈运用了多种电视语言.包括画面、声音、文字、图像、特技等得到了和谐运用。  相似文献   

5.
张蕊 《活力》2013,(17):58-58
在电视新闻的报道中,新闻采访是极其重要的,它是记者深入实际、认识实际、反映实际的过程.优质的采访不仅能够为观众带来更准确更生动的新闻.而且还能使观众聆听访问对象的声音通过他们的表情了解到更多大家想要的东西.以下是本文作者自身的工作经验及体会.关键词:电视;新闻采访;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杨荣 《活力》2010,(12):212-212
当代传媒的激烈竞争中.电视媒体继黄金时间竞争之后,把眼光转移到“早间”这个极富发掘潜力的时段。我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从1987年中央电视台设立早间新闻至今,在市场的召唤下,蓬勃发展,逐步成长。深受观众好评的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第一时间》、《凤凰早班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新闻早餐,  相似文献   

7.
高双红 《活力》2011,(8):165-165
一、喉舌性和贴近性结合 电视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喉舌性是电视新闻的根本属性。电视的对象是观众.贴近性也是电视新闻的基本属性。电视新闻选题强调喉舌性的目的是更好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目的是使电视新闻接近观众,争取观众。但是,选题强调喉舌性必须同时讲求贴近性,牢固树立强烈观众意识,不能脱离生活,不能脱离社会,否则宣传就无效果,电视就失去观众。电视新闻选题强调贴近性的同时必须坚持喉舌性,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不能为了贴近观众而刻意迎合观众,不能为了贴近观众而去盲目媚俗,否则报道就会偏差,电视就误导观众。喉舌性是贴近观众的重要原则和基础,贴近性是发挥喉舌功能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喉舌性与贴近性结合是电视新闻选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鹤 《科技与企业》2014,(3):200-200
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网络的基本普及、生活节奏日益快速化,人们希望通过最快捷的方法来获得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从而知道都发生了什么,这就导致了新闻媒介之间的新闻争夺战。随着竞争的产生,也使得新闻的质量和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但是,要抓住群众的眼球,必须进行创新来提高行业竞争力,这就对新闻编辑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考验,本文就现在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电视新闻编辑怎样培养创新能力进行一个小小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王玥 《活力》2011,(5):235-235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出镜记者正在成为电视新闻的“第一看点”。哈尔滨的冰雪节、哈尔滨经贸洽谈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以及水污染、50年一遇暴雪等等大事,都有出镜记者的身影。随着小型直播设备的普及,作为地方台的哈尔滨电视台也开始广泛运用记者出镜这一形式进行新闻报道。那么。在缺乏全国重特大新闻资源优势的地方台,在其赖以生存的民生新闻环境当中,记者该如何出镜,又有什么特殊技能要求呢?下面我就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与感受,谈些粗浅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出镜记者正在成为电视新闻的第一看点.哈尔滨的冰雪节、哈尔滨经贸洽谈会、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以及水污染、50年一遇暴雪等等大事,都有出镜记者的身影.随着小型直播设备的普及,作为地方台的哈尔滨电视台也开始广泛运用记者出镜这一形式进行新闻报道.那么,在缺乏全国重特大新闻资源优势的地方台,在其赖以生存的民生新闻环境当中,记者该如何出镜,又有什么特殊技能要求呢?下面我就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与感受,谈些粗浅看法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刘洪江 《活力》2014,(2):96-96
电视新闻主题报道,凭借着传播图像声音的直观性、现场性、实效性、及时性等优势,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第一个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的冲击力和影响力极大。是当前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形式,是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要决策、重大活动以及相关社会热点,围绕一个特定主题而展开的全面深入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报道。主题报道的目的在于凝聚公识、动员群众、推动工作,引导社会舆论。这就要求主题报道,必须是反映社会和时代的亮点,必须是群众关心,有较强的贴近性和可读性的新闻报道。近年来,各电视新闻报道宣传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不可否认,有的重大新闻报道依然模式化、程式化现象严重。如何做好电视新闻报道的宣传,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崔柳 《活力》2013,(10):75-75
电视的魅力在于直播,对电视新闻来说更是如此,毕竟把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摆在你的眼前,新闻的时效性发挥到了极致,也能最大程度满足观众追求真相的心理。随着中国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今天电视新闻直播也已经脱离了文艺直播形式的窠臼,脱去了华丽奢侈的外衣,新闻直播越来越简单化、常态化.作为一种常用的新闻表达形式开始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黄左伦 《活力》2012,(6):229-229
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表达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具有启发性或诱惑力的消息开头。它是整个消息叙述的一种凝练手段,将新闻的主要细节写成一个概要.万一截稿时间已到,它也能独当一面地说明问题。威廉.梅茨认为“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  相似文献   

14.
蒋帅 《民营科技》2013,(4):144-144
新闻媒体中,新闻采访工作是一项收集新闻素材的工作,这项工作要求新闻采访工作者深入新闻第一线,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会有一个互动,而不是单纯的倾听,会将自己的疑问,观众的疑问来进行陈述,以寻求答案。为了能够取得好的采访效果,新闻记者必须要能够把握住采访对象的心态,通过一些引导来让被采访的对象将事实表达出来。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因此在此文中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巍 《活力》2014,(6):82-82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传媒行业技术手段的迅猛发展,各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节目竞争也日趋激烈。毫无争议的是,电视媒体在如此多元化的发展过程中,新闻评论是电视新闻节目的旗帜和灵魂,在舆论引导与监督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结合作者工作体会,对目前企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从优化选题和改进报道形式两方面对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多样性进行探讨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李彦霖 《活力》2011,(8):157-157
电视新闻评论是运用电视制作、传播手段做出的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做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  相似文献   

18.
刘敬 《活力》2011,(6):245-245
近年来,各地方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越来越注重背景报道的分量,但在一些重大题材的报道中,背景报道对于主题的配合还远远不够,报道的内容方式还相当薄弱,这样就影响了新闻的宣传效果。本文结合地方电视台的一些做法,就如何加强电视新闻背景报道,促进电视新闻的报道水平谈谈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19.
姜鸽 《活力》2012,(19):127-127
运用同期声渲染气氛,烘托新闻的主题,是电视新闻记者常用的手法,同期声运用得恰当,就像是一盏点放在窗口的灯,使整篇报道平添亮色,让新闻本身更具活力.反之,同期声使用不当,也会无端耗费前期采访的时间和加重后期压缩处理的负担,报道出来的新闻就像是一只充满了水的气球,毫无实质意义.因此,如何精准地运用电视新闻同期声,是当前电视新闻实践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一般地说,记者在现场的解说,新闻人物的谈话,录制画面时同时录下的现场的各种声音,都应是电视新闻的同期声.  相似文献   

20.
胡淑玲  鄂艳 《活力》2005,(5):221-221
语言。作为电视媒介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是彰显电视特色和增强画面表现力的重要补充。优美、鲜明的电视语言.不但会给广大电视观众带来美的体验,同时也会引发他们深深的思考和无尽的想像。新闻语言的审美情趣应该包含下列几个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