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民社会的培育、发展,个人逐渐以公民身份自主地参与社会生活,并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社会变革又对人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通过加强公民文化的建设,才能促进公民社会的发育、完善以及社会的整体文明.公民文化建设既是-项根本的社会使命,也是公民个体的自觉实践.为此,公民要培养和形成强烈的主体意识,应具备良好的参与意识并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应具有契约观念和诚信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政治认同感、公民认同感.本文探讨了公民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并结合我国社会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为当前公民文化建设所亟待解决的几个观念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内涵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公民意识薄弱的原因,具体包括传统农业社会阻碍了公民意识的生长,西方文化的入侵对公民意识的消解,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错位,高等教育大众化导致大学生身份认同感的丢失等四个方面,明确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实施的内容和途径,通过将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大学生“两课”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与日常生活、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等途径重新塑造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公民意识具有复杂的内涵体系,其基本内涵包括权利意识、责任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等.对农民进行公民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发挥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有利于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农村基层民主的进步.应一如既往地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巩固公民意识在农村得以树立的基础;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文化教育和观念灌输;将公民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公民的权利意识增强,公民参与已是公共决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我国的公民参与也处在一个转型的阶段,逐步从一元化向多元化发展,从被动向自主型发展、从借鉴向本土化发展,但同时也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应该在我国现以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从公民引导、加强沟通和政策规范的角度更加规范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5.
院公共决策是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此过程有其特定的主体,其中,公民是影响公共决策过程的重要主体之一,对公共决策的影响程度日益增强,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强度也在不断加强.但是,公民参与具有不完善性,存在着各种非理性参与的现象,如低度参与和过度参与.各种公民的非理性参与行为对国家的政治生活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如降低政策合法性、导致决策失误、使政府权威丧失、引发政治动乱及影响政策制定效率等.这些非理性参与的形成有其观念、公民自身、政府措施、社会组织发展及制度背景,为实现公共决策中公民的理性参与至少应采取如下措施,即培养公民的公共理性、培育社会组织、拓宽并完善公民利益诉求渠道并以制度来保障参与者权益.  相似文献   

6.
政治冷淡作为一种存在的消极的社会政治心理和行为在我国当前社会一部分公民中表现出对政治制度的陌生感、对政治过程的隔离感、对政治的恐惧感和缺乏政治责任感。受经济利益、传统体制、政治文化、教育水平和社会变迁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的政治冷淡,应注重从经济发展、打造政府的亲民形象、疏通公民的参政渠道和增强公民的主体表达参与意识去消解。  相似文献   

7.
公民信用文化建设作为政府、企业信用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对深化社会主义文化体制改革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公民信用文化建设转变的思考,有利于营造良好社会信用环境,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因此,要转变公民信用文化建设的思路,扩大公民信用文化的领域,规范公民信用文化的基础,建立公民信用文化的机制,提高公民信用文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现代国家制度构建的成功取决于现代国家制度和适应合理性及民主化需求的“公民参与网络”型社会资本之间的良性互动。契约信任、公民意识与公民文化、公民社会构成了这种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其中契约信任是核心,公民意识是文化规范,公民社会是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9.
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问题分析——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是联系政府和群众的基础组织,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改革关系城市高速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之命脉。传统的治理模式、治理主体、治理体系已然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城市要发展必须要进行基层社会治理改革;政府已意识到多重治理主体介入城市基层治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中城市公民参与程度对城市基层社治理改革的影响毋庸置疑。以贵州省贵阳市为例,从公民参与视角对城市基层社会治理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在电子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治理时代,重视引导公民参与,才能形成有效治理体制与机制,形成政府、社会、公民共同承担的"协同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公司在集团公司及上级公司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学习十八大会议精神和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立足于大局,着眼于社会,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在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起点上改革开放,开拓进取,解放思想,改变思路,努力培养社区公民的文明素质,提升社区公民的文明意识,加大改善社区精神文明的力度,提高社区公民生活质量,丰富社区公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到了实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营造了非常和谐的社会氛围,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社区居民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社会中,社区治理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管理模式,对于促进社会稳定、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多元参与作为社区治理的核心理念之一,强调广泛吸纳居民的参与和决策权力的分享,已经成为推动社区治理创新和发展的重要路径。而思政教育作为培养公民意识、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具有引领多元参与社区治理的潜力和作用。基于此,文章将探讨思政教育引领下多元参与社区治理模式,旨在促进社区治理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相似文献   

12.
王剑英 《民营科技》2008,(9):134-134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其中社会公德的建设,尤其被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道德教育是继承和发展的,不能割断历史和传统。当前,结合社会实际情况,借鉴吸收传统社会公德观念,对于培养公民的高尚品质,创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公民意识的不断增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日益提升.原来由政府单方主导的社区管理已经逐渐发展为政府、企业和社区组织、社区成员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管理,在住宅小区综合管理中,业主大会、业委会发挥的作用越发重要。充分发挥居民自我管理作用,是摆在社区综合管理多元主体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对此.上海市虹口区作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成熟,利益群体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参与主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社区体育是社区文化的重要方面,它对于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促进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内涵。本文将子长县社区体育开展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结果显示封闭的地理环境制约了该县社区体育的发展,也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使得该县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冷漠。所以我县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借助外部力量依靠自身优势大为发展,社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丰富社区体育文化。逐步提高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从而促进我县社区体育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现状,说明当前社会对于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根据现状,以国家重大纪念和庆典活动为契机,提出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感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纪荣 《乡镇论坛》2008,(32):23-24
农村社区,是指在农村地域中以建制村或中心村为一定范围,以农民为主体的同质人口组成的,以村委会为农村社区居委会自治组织,便于镇街指导,便于以村委会为主体进行社区建设与管理的,具有明显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近几年城市社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8.
钛合金的应用以及钛合金加工企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钛合金企业在重视钛合金技术研发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这样才能得到长足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认同感,加深企业改革,同时对于提升企业形象有重要影响。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重视价值观和品牌的建设,加强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物业管理》2012,(8):81-81
<正>"我们将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培养业主的公民意识、环保意识,提高社区业主的生活品味文化素养,增强业主对物业管理企业社区文化的认同感以及管理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形成我们独特的经营理念,在行业内树立起一面新的旗帜。"——执行总经理:许素英  相似文献   

20.
《新远见》2008,(6)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要有公民的积极配合与广泛参与。这就需要将分散的公民在不同的利益基础上自我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公民社会,并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与社会的上下协调、沟通,以形成良性互动。当前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已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条件,应在坚持公民社会自然演进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其的正确引导和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