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递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酝酿与形成投递网是邮政服务的末梢,是邮政业务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邮政法》的实施和用户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提升,社会各界对邮政投递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在实施投  相似文献   

2.
王爱平 《中国邮政》2005,(12):28-29
邮政投递网是邮政通信网的末端环节和特有资源,是邮政区别于其他行业的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邮政履行普遍服务面对用户的前沿窗口,其运行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邮政的长远生存和信誉形象。近两年来,面对社会经济的日趋发展、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用户需求的日趋多元,常德局站在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对投递网的建设和管理做了一些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3.
蔡君宇 《邮政研究》2011,27(1):19-20
在邮政实物传递体系中,邮政投递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因此做好投递的个性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邮政投递个性化服务的必要性,阐述了邮政投递不同阶段的个性化服务,探讨了提高投递个性化服务水平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1999年9、10月间,陕西省安康市邮政局在部署千禧年报刊发行工作中,从改革内部机制入手,鼓励广大投递人员积极扩大各自管段的订阅数量。分管铁路分局道段的几名投递人员,从铁路单位大多实行轮班制、轮乘制;工作岗位散布在铁路沿线;职工家居分散等实际情况出发,尝试依托铁路部门的单位收发室、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站及有条件的个体小商店,建立邮政报刊发行点,改善报刊收订和投递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邮件丢失损毁、滞留延误以及订户收不到报刊,是长期困扰邮政投递和发行的难题。末梢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邮政的信誉。铁路分局道段…  相似文献   

5.
《中国邮政》2005,(12):24-24
本期主题业务:投递 投递服务是邮政通信生产流程的最后环节,也是邮政对外服务的重要窗口,更是邮政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能力。投递服务水平的高低,代表和反映着邮政的社会形象。随着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投递量、投递对象、投递领域不断增加,这给邮政投递在时限、质量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期以来,各地邮政各出“高招”,不断完善投递服务,提高投递水平,为邮政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添加砝码。[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李群 《中国邮政》2003,(10):10-11
邮政投递网是邮政企业的优势所在。随着社会用邮需求的变化、城市建设的发展、服务人口的剧增,邮政这支历史悠久的专业投递队伍的投递深度和广度,已滞后于整个邮政的发展,在投递中产生矛盾和发生争议的事件时有发生。投递,已成为制约邮政发展的一大瓶颈。一、管窥现有投递服务状况作为省会市局,成都邮政局服务面积目前达到228.11平方公里,是1991年的2.68倍;服务人口1013万,城市化水平提高了34.8%。建设路分局地处成都东郊,其投递组现有投递员40人,共设22个投递段道,服务人口40余万,全年投递各类邮件量约2100万件(份)。据统计,邮件的80%集中…  相似文献   

7.
投递网是邮政的售后服务网,投递服务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邮政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形象,作为邮政全程全网运作的最后一个工作环节,投递工作体现着邮政全程服务的最终价值,它是邮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邮政投递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邮政投递是邮政全程全网的末梢 ,是邮政作业组织的一个环节 ,是整个邮政通信的主要组成部分。投递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效益和消费者的利益。按照市场规律和用户需求 ,改革邮政投递 ,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是一个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当前投递工作的实际 ,谈几点思考与对策。邮政投递改革势在必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 ,邮政投递作为邮政的一个形象窗口 ,已引起了邮政同仁和社会的关注。但目前的现状已不能适应市场和用户使用邮政的需求 ,主要问题表现在 :1、机制与市场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9.
蒋贤旭 《邮政研究》2001,17(4):13-13
根据国家邮政局《关于印发城市普通包裹实行按址投递工作座谈会会议纪要的通知》和《关于做好部分包裹按址投递到户的通知》文件精神要求 ,全国县以上城市投递范围自 2 0 0 0年 1 0月 1日起包裹必须实行投送到户。此举一出 ,立即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邮政信誉得到了提高 ,邮政包裹的业务量有了较大的发展。一段时间以来 ,据调查发现部分邮政职工甚至基层领导和管理人员对此做法不理解 ,对普包直投到户工作存在抵触情绪和消极思想 ,因此 ,本文拟就此谈些认识 ,以供大家探讨。一、普包直投到户的必要性1 .普包直投到户是市场经济竞争的要求随…  相似文献   

10.
农村邮政投递改革之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发 《邮政研究》2008,24(5):35-36
为适应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对邮政普遍服务的要求,文章深入分析了目前农村邮政投递的现状,探讨了将农村邮政投递转变为邮政综合服务“前沿”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邮政社区服务,是社区服务这一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邮政实物投递网络的进一步延伸。邮政开展社区服务,可以提高服务深度,拓宽服务市场,整合邮政和社区的资料优势,促进邮政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发展,使邮政进一步贴近民众,树立起邮政的新形象。  相似文献   

12.
投递网是邮政通信生产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邮政企业面向市场、服务客户的关键环节,也是邮政实现产品价值和服务功能的基础平台。在如今强调"终端为王"的市场竞争中,如何继续发挥投递网这一核心资源的优势,在保证普遍服  相似文献   

13.
近日,皇家邮政在伦敦及周边地区启动周日包裹檪投递测试服务。檪檪周日包裹投递测试服务旨在满足网购客户周末接檪收包裹的需求。此外,皇家邮政在英国境内的100个檪檪投递站点还推出周日营业服务,满足顾客随时到投递檪站点领取包裹的需求。檪檪皇家邮政包裹部门经理表示,公司持续以客户为檪中心,满足客户需求,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  相似文献   

14.
李忠儒 《邮政研究》2010,26(4):12-12
众所周所,投递工种是邮政企业的末稍环节,也是邮政服务社会和客户的重要窗口。投递工种技术含量不高,每日周而复始地做着同样的事情,为社会和客户提供普遍服务。同样的事情天天做,因此投递员队伍建设与投递专业的效益提升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TNT德国公司计划通过现有的投递组织---邮件联盟和独立邮件网络P2,构建一个全国性的投递网络,与德国邮政展开竞争。TNT德国公司希望邮件联盟和P2能够协同合作,建立一个全国性的替代投递网络,以提高同德国邮政的竞争力。TNT德国公司是邮件联盟的主要股东之一,2010年同三个出版集团合作成立该组织,业务范围涵括140种本地邮件服务。P2网络覆盖另外44个投递伙伴,其中近24个公司与出版商有联系。  相似文献   

16.
庞大而细微的投递网是邮政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邮政行业真正的、最大的优势所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特别是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 ,社会对邮政投递的方式、深度、时效、方便程度等方面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传统的邮政投递模式已不很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和多样化的需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如何以市场为导向 ,不断加大城市邮政投递网的改革力度 ,将传统的生产型投递网改造成面向市场的投递营销网 ,最大限度地发挥投递网的综合服务功能 ,是邮政企业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笔者认为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转变观念 ,增加邮政投递…  相似文献   

17.
许葵 《中国邮政》2000,(8):17-18
邮政投递网是邮政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势所在 ,在邮政生产、经营和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 ,使传统的邮政投递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首先是信息社会的发展对邮政投递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是电子商务的诞生和发展给邮政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经营空间。目前邮政投递在经营机制、投递能力和服务质量等方面与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 ,优势不明显 ,因此改造邮政投递网是邮政企业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一、投递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通过对邮政投递网进行改造、改组、改革 ,把现有投递网改造成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 ,适应市场竞争 ,满…  相似文献   

18.
德国邮政宣布,自2011年1月开始减少每周一广告邮件的投递量,进一步削减公司邮件的运营成本。广告邮件改在周六投递,时间早于通常投递时间。德国邮政表示,公司将在收到邮件后四个工作日内完成投递工作。通过这种方式,德国邮政将继续保持全国范围内有关投递时限的服务承诺。  相似文献   

19.
邮政投递是邮政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邮政生产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邮政与客户联系的纽带之一。随着邮政业务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投递服务方式已成为邮政发展的“瓶颈”,迫切需要对原有投递体制进行改革,建立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的投递“接入网”。 2000年下半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我区确定了在全区各盟市及人口集中、业务量较大的旗县局成立邮政投递局(公司),将原有的普邮、报刊发行、特快专递等涉及投递的人员、车辆全部纳入投递局。投递局作为盟市邮政局下属单位,实行单独核算。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各项邮政…  相似文献   

20.
为重新优化设计城市邮政投递网 ,首先分析了城市邮政服务中心的功能 ,然后就如何划分投递段道、核定投递人员、确定最佳投递路线以及合理设置信报箱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