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为什么开展社会制约的研究 传与传播,这是人类社会横漫八方、纵贯万古的社会现象,是人的社会行为.传播工具是作为社会的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交往、互动的媒介.作为现代社会普遍联系的强劲纽带的大众传播媒介,其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具有影响社会的强大功能.  相似文献   

2.
王晓敏  苏娜 《活力》2010,(16):113-113
大众传播是指职业传播者和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书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向大众提供信息、知识、观念更新、娱乐等过程。舆论监督是其主要社会功能之一,这一强大社会功能旨在新闻媒体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信息快速传播与运转的时代中,农民工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众传播媒介作为一个中转器,承担着传播信息、监督社会环境、传承文化遗产等多种社会功能,但它却在对农民工这一群体想象的塑造、构建中有着一定的偏颇,并且形成了刻板印象,令大多数受众对这一群体有着片面的了解和较差的社会定位。文章将分析新闻媒介对农民工这一边缘群体的形象塑造,探求原因,解决对农民工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传播特性:追求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 电视谈话节目属于大众传播范畴,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值得讨论的是,它属性中的另一个因子是角色传播还是人际传播. 作为由职业传播者制作,专门传播机构通过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传播的节目样式,电视谈话节目当然具备了大众传播的一般属性,其表现有:传播对象面广量大,构成复杂等.  相似文献   

5.
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权力是社会权力系统中具有强大影响力的部分。媒介权力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作为社会权力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又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权力的影响与制约。其中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关系最为密切,既有对抗、冲突的一面,又存在着互动、共生的一面。而后者是两者关系中的主要方面,并且不断得到巩固加强,日益走向了媒介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合谋。  相似文献   

6.
王凌燕 《活力》2010,(10):222-222
大众传播作为社会控制的文化渠道大众传播的社会控制,是指各种社会因素和社会力量对大众传播实施的牵制约束和控制。社会对大众传播实时控制的形式和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其意图在于影响大众传播的过程和传播内容。社会控制有的采用限制性的手段,有的属于积极性的手段,实施社会控制的有可能是政府、团体、民众也可以是个人。总地看来社会控制主要有政府控制、经济控制、公众控制和传播组织控制几种。  相似文献   

7.
孙慧明  唐滨妮 《活力》2012,(19):119-119
自从人类的诞生,新闻传播便随之而来.从开始时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迈步扩展,后期便有了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及日益重要的大众传播. 传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传播通过的媒介手段便也日新月异,方式也层出不穷.理论家麦克卢汉指出:"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而所有媒介都能与人体发生某种联系,如石斧是手的延伸,车轮是脚的延伸,书籍是眼的延伸,广播是耳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新闻传播简而言之,就是新闻传播者对新闻信息源加以采集,通过新闻传播媒介传给新闻收受者的过程.若这里的传播者是点,而收受者作为面,则该类传播称为大众传媒.  相似文献   

8.
刘涛 《活力》2014,(3):73-73
一、跨媒介传播形式出现的社会背景 纵观人类大众传播史,大众传播主要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是纸质传播时代,其媒介载体为报纸、书籍,杂志等形式;第二个是电子传播时代,其媒介载体为广播、电影、电话、电报,电视等形式,第三个是数字传播时代,其媒介载体为高清晰度电视,电脑、VCD、DVD、互联网等。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三个时代的划分是科学进步的三次飞跃,而从受众需求的层面来说,三个时代反映了人们的生存态势对媒介与信息需求的不同程度。在数字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当单一形式的传播媒介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时,或者单个媒体不能承担高质量、广幅度、大范围的传播任务时,跨媒介传播便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9.
媒介素质教育理论从受众如何使用媒介和社会如何干预受众使用媒介的研究,在信道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将传播效果研究推向了全球化的主题,从受众角度,治大众传播之恶、从大众传播之善,使这一学术研究的社会意义远大于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飞  郭萍 《中外企业家》2011,(10):47-52
唐宋茶道,萌芽于魏晋六朝,发展于唐中叶,盛于宋代。唐宋茶道大行,究其原因,有诸多表现,本文不赘述他家之言,侧重跨学科的方法,运用社会心理学的分析方法,认为唐宋茶道是一种集群行为:流行与时尚;其传播主要是自上而下的方式,其产生与发展,则涉及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有闲阶级之闲暇、大众传播媒介、群体时尚意识等因素。唐宋茶道大行,有深刻的社会心理学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戴淮明 《活力》2011,(8):190-190
一、受众是大众传播的受传客体 受众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处于何种地位?受众是大众传播的受传客体。传播活动作为信息授受活动,其基本内容就是传方传递信息而受方获取信息。传播者站在信息传播的起点上。没有传方的发,就没有受方的收。就信息的传播运动来说,传播者处于主动状态,接受者则处于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了世界,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媒介、社会与文化构筑的场域中,网络媒体的兴起不仅为中国传媒自身带来了冲击与震荡,而且为社会发展与文化创新提供了嬗变机遇。中国的大众传媒如何顺应媒体变革的时代潮流,如何提升中国互联网传播力,塑造中国媒体形象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在大众传播的视野中,检视中国网络传播的环境和中国媒体自身的作为,并作深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价值工程》2017,(7):239-241
社会人假设认为人是社会的人,个体会遵守所在群体的约束。个体具有多重特征属性,基于每一种特征属性所形成的群体对个体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个体与所属群体形成差序格局。由内向外(即由强到弱)依次形成三个群体圈:亲缘群;业缘群、学缘群、地域群、兴趣群;其它群。转型时期的中国,政治人假设和经济人都难以解释地方政府官员的行为,而社会人假设能够较好地解释。最后,提出识别和管理地方政府官员所属群体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赵柳青  王鹏 《河北企业》2009,(11):21-22
长期以来,传统大众传播媒介对于社会舆论的影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特网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对信息进行多元选择,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单一方式,匿名的个性化交流成为一种时尚,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具有数字化、多元化、多媒体化、实时性、交互性、虚拟性等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5.
当代审美文化正在日益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这是方兴末艾的电视、广告、电脑、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在我们眼前策动的一场文化巨变。视觉文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视觉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当代文化中的主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16.
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审美文化正在日益变成一种视觉文化。这是方兴末艾的电视、广告、电脑、互联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在我们眼前策动的一场文化巨变。视觉文化正在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当代社会,视觉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当代文化中的主导性力量。  相似文献   

17.
网络传播的文化功能及其发挥 根据经典传播学的观点,大众传播能起到监视环境、使社会各个部分相关联以适应环境及社会传承的作用.从功能论的角度来看,大众传播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对文化知识信息的需要,具有社会教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人们观察社会动向,寻求涉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保证与指引,使文化知识、价值观念以及创新成果能得以流传,维系社会系统均衡和谐前进的稳定状态.不同的媒介,作为文化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对于社会文化所发生作用的方式、程度和过程等都会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8.
<正>绪论大众传媒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强大工具;总的来说,如果不加以适当地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更大。一、不良传媒与犯罪传播的关系1.传媒中存在大量犯罪信息的原因通常,大众传播媒介涉及犯罪案件内容的最初目的是  相似文献   

19.
孙强 《活力》2006,(11):26-2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人们的思想和心理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表现在个体的心理变迁上,也表现在群体的心理变迁上。群体是组织和社会生活的基础。社会心理学家认为群体是表露个人才能、表现个人特征的领域,是在社会价值、观念和规范影响下促成个体社会化的领域。在一个组织中,群体是实现组织目标、完成组织任务的基本单位。对于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来说,仅仅了解单个个体和对个体进行管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处在一定群体中的人以及对群体本身进行研究,对群体进行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在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进一步研究企业中员工的群体心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企业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更应着重对人的心理状态及其行为的管理。这也是保证企业改革能否顺利进行,企业能否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转型期的今天,公民的道德教育问题也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特殊形式,凭借大众传播媒介,通过提醒、批评、规劝向广大公民传播着各种有利于社会进步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为准则.本文就公益广告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加强公益广告对公民道德教育作用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