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小稿"是相对于重大事件、深度调查、系列报道的"硬题"、"大稿"而言的"软性新闻",其中包含景物报道、动物趣事、展示展览等."硬题"、"大题"一般是节目编排的构架支撑,节目运作的根本骨架,而"软题"、"小题"就应该是节目的色彩,调剂节目富有层次的编排.如何让给节目调色的"小稿"出彩呢?下面结合<新闻夜航>播发过的新闻消息,一起探讨一下.  相似文献   

2.
黄晓丽  孙艳艳 《活力》2011,(6):221-221
电视新闻编排的目的是依据编辑方针和思路.选择、修改、编排稿件,使零散无序的稿件形成井然有序的整体。在众多编排思路中,笔者认为.在一期新闻节目中,将有内在联系的新闻集结起来化零为整形成板块,把整期节目化整为零.这种板块式编排。更能有效发挥新闻价值,利于新闻传播,  相似文献   

3.
吴伟东 《活力》2012,(18):119-119
电视消息的编排是一个重要的加工、包装的程序,是一个体现编辑意图、发挥节目集群效应能动的创造性工作过程。编排播出是电视新闻节目传播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价值的最终体现。编辑是新闻节目编排环节的实施者。如果将一档电视新闻节目比作一桌盛宴.那么.  相似文献   

4.
马军 《活力》2011,(5):224-224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个再创作过程.新闻编排是门学问,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作为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至今,仍有一些人认为编排电视新闻是“排稿子、串片子,不用动脑子”。其实,电视新闻的价值固然取决于内容。但绝不能忽视编排工作,对新闻编排要“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5.
徐力军 《活力》2011,(3):204-204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传统新闻理念中,编排是后期工序,是对前期新闻采访被动态的有序化。当今的新闻编排已被赋予主动形态,位置也往往处在前期采访之前。也就是说早在新闻策划阶段就已经有了新闻编排的身影。特别是预发性新闻事件,新闻视角是编排的基石,找到切人视角,  相似文献   

6.
一、标题无神无采的稿.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如果作者不求准确、简明、鲜活,随意标题,没有个新意,就引不起编辑的强烈兴趣,稿件的见报率自然就低。人常说:“好题一半文”嘛。、二、编辑不喜欢宇迹潦草、难以辨认、缺胳膊少腿、错别字太多、语句不通的稿件。至于那些把“红头简报”掐头去尾,在前头加上“本报讯”的稿件,他们也会不屑一顾。三、从稿件内容上讲,一是不喜欢“四季歌”式的新闻。唱“四季歌”,见节目就唱,完成大小任务就唱.不管有无新闻价值,像公鸡一见天亮就唱一样,越唱越乏味,或虽有一定价值,但失去了新闻要新的…  相似文献   

7.
广播新闻是以传递信息快、节目容量大吸引着听众,要做好广播新闻节目,新闻编排是关键所在。广播新闻节目编排是一门艺术,随着网络、手机短信、数字电视等新媒体的涌现,广播新闻节目编排也面临挑战,呈现出一些新趋势。好的编排应当展现节目鲜明的主线、清晰的层次、顺畅的串联、丰富有效的信息等等,可以增强广播新闻节目的可听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达到先声夺人、引人入胜的境界。本文就此问题从多方面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8.
林艳春 《活力》2013,(24):74-74
《网罗天下》节目是牡丹江新闻传媒集团新闻广播自2010年开办的一档周播版新闻脱口秀节目,节目内容集合了每周网友点击率最高的网络新闻、国内国际趣闻,另外每期节目还挑选了一个当前热门的社会、文化、娱乐话题,两位主持人轻松、睿智的主持风格再加上适度幽默的调侃,使这档节目既生动、鲜活又不失新闻节目应有的沉稳厚重。然而,笔者在编排每期稿件时发现,在网络上选择稿件时,编辑不能只做单纯的“搬运工”、“粘贴匠”,不能做简单操作的”理货员”,编辑应对入选的新闻稿件进行编改,特别是要具有鉴别真假新闻的职业素养。《南国早报》几年前有过这样一则报道:“在一个果场里,记者看到一株柑橘树上长出了一个南瓜,瓜体直径10厘米,形似葫芦”还煞有其事地配上了照片。后来经过调查,是有人在恶作剧。从这个虚假事例我们不难看出,记者的草率轻信,当事人的刻意隐瞒,编辑的把关不严都是导致虚假报道出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绍敏  杜晓娟 《活力》2010,(9):69-69
我们中国传统的三大节目包括新闻节目、社教节目和文艺节目.大家都知道,新闻的定义很明确,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有广义的新闻和狭义的新闻.而社教节目的定义是什么呢?就是以社会教育为主旨.传达科学知识、社会公益、社会道德这样的节目。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除新闻节目和文艺节目之外的其他节目统称为社教节目。可以说,社教节目是个“筐”。  相似文献   

10.
范玉林 《活力》2010,(4):197-197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热线电话”节目大量涌进电台.在成就了纪实新闻、公仆热线、情感交流、导购专栏等热门节目的同时.医药热线类广告节目在广播电台一路高歌猛进,它的收入也因此成为广播电台广告收入的主要来源.甚至成为支撑电台的单一支柱。据“第72届全国电台经济信息交流会”调研统计发现,“医药热线”平均占到电台广告收入的50%-70%。城市越小,“医药热线”所占比例越大,医药广告泛滥成灾已经成为了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晓利  柴万金 《活力》2010,(8):326-326
《新闻夜航》是黑龙江电视台自办的一档晚间电视新闻栏目.到现在已经走过了十年多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欢笑与眼泪同行。机遇和挑战并存。就节目本身而言,《新闻夜航》已经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经验,对观众来说,《新闻夜航》已经承担起了媒体关怀的角色。十年来,《新闻夜航》获得了包括“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新闻名专栏”在内的很多荣誉.很多业内人士在谈到这个节目时,把它称为“新闻夜航”现象,这说明《新闻夜航》在国内电视新闻领域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相似文献   

12.
蒋仲 《活力》2013,(5):53-53
谈体育新闻节目特征.首先要解答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体育新闻节目”?笔者在这里给“体育新闻节目”归纳这样一个定义:体育新闻节目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与体育相关的事实进行特定的编排处理后,播出的节目。本文将研讨体育新闻节目一些共通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周凯莉 《乡镇论坛》2009,(27):19-19
阮家埠村里有两台“新闻联播”。一台是每个人都熟悉的中央电视台节目,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另一台则不同.必须钻进这个小村落的弄堂,或者来到村里的桥头,才能听到一个略显苍老的声音.不紧不慢地用当地话播报着新闻。  相似文献   

14.
电视新闻编排是一个再创作过程,新闻编排是门学问,电视新闻的编排工作作为电视宣传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至今,仍有一些人认为编排电视新闻是"排稿子、串片子,不用动脑子".其实,电视新闻的价值固然取决于内容,但绝不能忽视编排工作,对新闻编排要"刮目相看".在整个电视新闻节目制作过程中电视新闻编排处于核心地位,编辑工作的水平影响和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史艳欣 《活力》2011,(11):192-192
连线报道也可以称为电话连线采访报道,是以声音为主要传播载体,电话为媒介,由广播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述或是互动对话的形式,把新闻信息通过直播问直接播报出去。作为与广播消息稿、录音报道并用的一种手段.以记者口语化的描述,勾勒出新闻事件的画面.把现场氛围呈现出来,使听众如临其境,具有现场感.增强了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首先,“交通广播”连线报道,经验的总结。作为“交通广播”记者,在近几年的采访报道中。深刻体会到r,连线报道在制作程序上比录音报道更简便,表现形式比消息稿更加生动,所以成为当下广播新闻的重要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16.
刘学文 《活力》2014,(16):51-51
在所有的电视节目中,新闻和新闻评论性节目应该是质的支撑点;而电视画面在新闻评论节目中的作用,也具有支撑和理性力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以画面图像为主要传播形式的电视和以言论恩辨为主的评论很难结合在一起。但早在八十年代末,电视工作者就开始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探索和尝试。中央电视台最初在《经济半小时》栏目里.让经济新闻评论粉墨登场.继而有了《社会经纬》和《观察与思考》的摸索和修正,有了《东方时空.焦点时刻》的栏目雏形,终于在1994年4月1日郑重推出《焦点访谈》,后又有了《新闻调查》……地方台节目中,鹤岗电视台最初在《周末一刻》栏目中偶尔制作“经济观察”类的评论性节目,后《周末一刻》演变为《边城方圆》栏目,其中单独开辟了一块五分钟的小栏目《社会写真》用以“聚焦社会热点,评说百姓关心话题”。不到10年的探索,电视新闻评论节目逐步在蔚为大观的视觉消费产品中凸现出自己的品格。  相似文献   

17.
王胜 《活力》2012,(16):116-116
近年来地市级媒体的新闻报道紧跟时代潮流。为地方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其长期以来形成的“时政优先,主题先行”的基本模式和风格.却没有大的突破。致使时政新闻节目编排僵化。新闻内容趋同,形式创新不足。因此,面对着来自各种渠道的信息,尤其是民生新闻的冲击,时政新闻要走“主流化”的路子.成为主打强档栏目。必须创新。怎样创新呢突破新闻报道改革中的“瓶颈”呢?  相似文献   

18.
马军 《活力》2011,(1):97-97,102
人物类电视新闻专题节目是近年来在国内电视新闻快速发展的一个节目样式,它适应电视平民化的发展趋势.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百姓.以生动的形式讲述人生的一些特殊经历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这些人物类新闻专题比硬新闻要生动轻松。吸引更多层面的观众。那么这类节目应如何进行选材呢?  相似文献   

19.
孟莉 《活力》2012,(11):62-62
从2003年开始.我在黑龙江交通广播主持早新闻节目。这个节目既要播报各类新闻,义要对节目运行中的突发事件作准确、及时处理;要求主持人既要有一定的播报能力.还要有相当的新闻敏感和直播节目的驾驭能力。主持了一段时间后,经常听到我的听众对我说:“你说话真标准!”  相似文献   

20.
庞海江 《活力》2014,(13):60-60
在日常新闻编辑过程中,如何发挥新闻编排的最大优势,人们总结了很多办法,比如归类编辑、对比编辑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方法。然而,随着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新闻编排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新闻编排的技巧已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目前,打破正常新闻节奏,完全根据编辑意识,从新闻价值、受众需求出发,对各类新闻进行“菜单”重排,已经成为体现编辑意识,追求创新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