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985年4月10日至7月9日,根据教育部与日本学术振兴会交流协议的安排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的招聘,本刊主编、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杨国桢赴日从事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和学术交流。他先后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参加了“明清时代的国家与社会”、“17世纪以降东亚细亚公私文书的总合的研究”的共同研究活动,讲演《明清契约学引论》,并到大阪大学文学部、名古屋大学文学部、仙台东北大学文学部进行学术访问,应邀作了学术报告。访日期间,杨国桢与日本近畿、关西、关东和东北地区的明清史学者举行多次学术座谈,还与日本史、朝鲜史学者作了中国土地契约文书与日本、朝鲜土地契约文书比较研究的讨论,利用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和东北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清代江苏土地契约文书,撰写了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2.
王万盈教授在汉晋隋唐史领域浸淫多年之后,转战明清以降中国历史,继《清代宁波契约文书辑校》,复于2009年推出新作《东南孔道——明清浙江海洋贸易与商品经济研究》(下文简称《东南孔道》)①,以海洋社会经济史的新视角进行商品经济史研究,对于明清浙江海洋社会经济史、商品经济史,颇具匠心,从多个方面反映了学术发展的时代潮流,试论如次.第一,在研究视野上,《东南孔道》同时具备了海洋史与世界史的观察角度.长期以来,中国历史学界对于经济史的研究,以陆地-海洋二元对立论下的“陆地史观”为指导,相对重视农耕文化的研究,而对海洋文化未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市镇史研究的力作——读《宋代草市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镇是社会经济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古代城乡商品流通中出现的新环节,研究市镇发展史,有助于揭示古代社会经济的总体结构及其演变趋势。有的西方学者认为:“中世纪经济组织中最显著的特点便是集市的重要地位”;“每个国家都有很多集市,而且每处的集市都具有相同的基本特点,因此,它们可以看作是一个国际性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有不少学者致力于中国市镇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学术成果。但就其研究对象而言,大多只是局限于明清乃至近代的市镇,对明以前的市镇则未有专论。傅宗文先生的新著《宋代草市镇研究》,填补了中国早期市镇史研究的一大空白,可以说是一部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4.
土地所有权史研究与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相结合,是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法.<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的写作意图,是试图透过土地契约文书反映出来的土地所有权内部结构及其历史运动,揭示明清社会演变的底蕴.修订版对内容作了补充,希望能为深化中国土地所有权史研究提供再出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地理学会在1983年5月召开了第三十届大会,会议就经济地理学方法论展开深入的讨论。大会筹备委员会为使讨论更好地适应现代课題,在当前日本已形成的若干主要研究潮流中,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1)地域构造论;(2)区位论;(3)资源论与环境论。在全体大会上有三个主要报告:“经济地理学与国民经济的地域构造”(山川充夫)、“从近期经济地理学成果看方法论——以区位论研究为主”(金田昌司)、“资源论的动向与课题”(森潼健一郎),本文即根据这三个中心发言整理而成。战后日本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流派主要有两个,即“区位论经济地理学”和“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它们的方法论由于所依据的经济学不同而有差别,但是都认为经济地理学是属于经济学范畴的,并且都同意把研究对象限定为“经济地域构造”或“经济地域”。区位论经济地理学者对其研究对象“地域构造”作了如下定义:“地域以区位为构成单位,同时它又是更大地域的构成单位。换言之,若干个区位的集合即为地域,这种地域聚集形成更大的地域以至整个地表。地域的水平集聚和垂直集聚——地域的排列组合状态,即为地域构造或空间构造”(西冈久雄,1976年《经济地理分析》)。“马克思经济地理学”学者则注重从生产关系和历史的观点研究经济地域如何形成。也有一些学者提出希望两学派更好地融合交汇,以开创理论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许檀教授是一个有明确研究计划和细致推进目标的学者。自1986年发表第一篇华北商业城镇的论文《明清时期的临清商业》~((1))以来,她已经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988年,许檀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山东农业、渔业、手工业、矿业等各类商品流通状况进行细致考察,描绘出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轨迹,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区域社会经济史力作。  相似文献   

7.
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政治因素的角度来分析明清政治对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明清统治阶级在改朝换代之初的经济恢复政策和为了改善财政进行的赋役改革都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促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但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长久,明清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都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压制和摧残,破坏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  相似文献   

8.
序 傅衣凌教授是我国当代知名的老一辈历史学家之一,他在史坛上辛勤耕耘了半个世纪,论著宏富、影响深远。他的著作,如《福建佃农经济史丛考》(1944)、《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1956)、《明代江南市民经济试探》(1957)、《明清农村社会经济》(1961)、《明清社会经济史论文集》(1982)等,启发和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国和日本、美国许多研究明清社会经济史的学者。他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发凡起例,反响不绝,由附庸而成大国,形成一个流派,对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今年是傅衣凌教授治史五十周年,为了表示后学对他的衷心祝贺和崇高敬意,同时向海内外学术界全面介绍他的学术思想和学术成就,我从他已经出版的著作和尚待定稿问世的专著《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论明清时代的土地关系》之外的大量文稿中,选编了这部集子。所收文章共三十篇,起于一九三四年,止于一九八四年,定名为《傅衣凌治史五十年文编》。 傅衣凌教授对历史学的贡献,主要在于开创了中国社会经济史学派。这个学派,在研究方法上,以社会史和经济史相结合为特征,从考察社会结构的总前提出发,探求经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三年十一月,日本富山大学人文学部付教授访问了厦门大学,和历史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室有关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就明清社会经济史感兴趣的问题举行了座谈。一九八四年二月十四日至十九日,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第二次会员代表会在泉州召开。会议就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对中外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的影响、中国造船、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古代海港的兴衰变化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是由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和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  相似文献   

10.
从“文革”发端的1965年到日中恢复邦交的1972年,“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席卷日本。本文以当时日本综合性杂志的有关中国报道为素材,从日本论坛的“中国论”的变迁过程来探讨“文革”对日本的影响和)中击,同时也回顾了“文革”之火在日本,从学生运动到工人阶级,从“全共斗”到新左翼各派,从学园纷争到个别斗争的阵地战的变迁过程。本文认为,研究“文革”对日本的冲击与影响,不能仅仅将其作为一个时期研究中国的成果总结来认识,还要将其置于战后日本精神史的高度进行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11.
近代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北海道大学副教授、明代社会经济史专家滨岛敦俊先生在来厦访问期间,于三月三十一日与厦大历史系部份教师、研究生举行座谈.座谈中,滨岛先生介绍了日本史学界研究明代社会经济史的情况.滨岛先生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日本研究明史的人很少,其中仅有清水泰次先生一人从事明代社会经济史与明代赋役制度史的研究(清水先生与中国学者梁方仲先生亦有交流).四十年代后期,局面始有改观,研究明代社会经济史的人多起来了.藤井宏先生、西岛定生先生和山根幸夫先生,便是战后初期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人物.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以后日本的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具有重大影响.例如,近代西方流行一种“中国社会停滞论”,一直到威特福格尔(K·Wittvogel),仍坚持这种论点.西岛先生深入地研究了明代江南地区的商品生产(特别是棉业生产),揭示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从而破除了“中国社会停滞论”,倡导了对中国社会发展状况及规律的研究.这对于日本的明代社会经济史研究,是一个重要的贡献.西岛先生的治学方法,师  相似文献   

12.
“最低生存水准”与“人口压力”质疑──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两个基本概念的再思考李伯重“最低生存水准”和“人口压力”,是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最常使用的两个基本概念。之所以称它们为一基本概念”,乃是因为我们对于明清中国社会经济的许多重要见解,实际上都是...  相似文献   

13.
明代赣南的移民运动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清两代是外来移民入迁赣南地区的主要历史时期,也是赣南客家社会文化形成的关健历 史 时期。因此,研究明清时期赣南的移民运动,有助于我们对赣南客家社会文化的形成及其历 史内涵作出切合实际的解释。以往关于赣南地区移民的研究,往往侧重于清代的移民,而对 明代的移民只作简略的论述,以致赣南客家的早期历史不明晰。①这便是赣南客家社会文 化 未能得到全面解释的重要原因所在。事实上,无论就其移民规模、抑或是对赣南的历史影响 ,明代的移民都值得深入探讨。本文拟着重探讨明代赣南地区移民的具体来源、方式与分布 特征,以期廓…  相似文献   

14.
明清经济史的研究是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从政治因素的角度来分析明清政治对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认为明清统治阶级在改朝换代之初的经济恢复政策和为了改善财政进行的赋役改革都在客观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促成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但是为了维护统治的长久,明清两代的君主专制制度都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压制和摧残,破坏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  相似文献   

15.
中国历史上的海关机构,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设在内陆边境的“关”,唐宋以后逐渐移至沿江、沿海,又有市舶司、户关、工关、海关等不同名称。古今中外,有不少学者写过中国海关史志,如明朝高岐的《福建市舶提举司志》、清朝梁廷丹的《粤海关志》、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的《宋代之市舶司与市舶条例》、民国初年黄序鹤的《海关通志》、近代海关英籍税务司莱特的《中国近代海关的起源和发展》等,都是有关中国海关史的专著。但是,前人的这些著述难免有其时代的局限,未能正确客观地反映中国海关的全部历程。五十年代,海关总置出版了一套档案资料丛书《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共十本),为研究中国近化海关史提供了资料基础;到八十年代,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执行,海关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海关史研究  相似文献   

16.
明清江南区域经济史研究的又一力作──读《明清杭嘉湖社会经济史研究》王日根明清社会经济史在古代经济史研究中堪称热门,过去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讨论,都是围绕明清社会经济史展开的。而在明清社会经济史中,又以江南区域的社会经济史为中...  相似文献   

17.
陈学文教授长期致力于徽州学、明清史、中国社会经济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极为丰硕.近期版行的《陈学文集》(黄山书社2011年7月出版,630千字,计831页),则是他半个多世纪以来耕耘学术园地、辛勤治史的集其大成者.陈学文,浙江省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曾兼职中国商业史学会常务理事和中国明史学会、中国经济史学会、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等多个全国性学会的理事,浙江省经济史学会会长.1993年应日本学术振兴会、大阪大学的邀请,赴日本讲学并进行学术交流.1996年应丹麦国政府之邀,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讲学.先后被日本大阪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古代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中,奢侈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现象。现代经济中,奢侈这一概念有着明确的内涵,但这很少反映在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的研究之中。学者们对于奢侈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传统伦理观念的深刻影响,也就很难以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明清时期中国社会奢侈现象的实质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做出科学分析。现代经济学奢侈概念的形成以及对奢侈的社会经济影响的认识,也有一个去道德化的过程,而在中国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学界,这一过程仍未实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明清史研究上出现政治史和经济史有机结合、互动互补的新尝试.韦庆远教授的《明清史辨析》和郑克晟教授的《明代战争探原》,都是通过这两门专门史学科知识的相互渗透,从而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的某些重变课题提出新的解释,作出富有启迪意义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通过对德国南部聚落分布的研究,提出了“中心地方论”(简称中地论)这一揭示客观地域经济规律的理论,作为一种城市和市场区位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中引进地理区位论首先是中地论,把中地论作为其重要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论,对促进历史城市地理的研究水平向着精确化和理论化深入,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