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现代化是现代化丰富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口现代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选用了15个人口与社会发展指标建立了人口现代化指标体系,通过收集、整理和计算2012年西南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的数据资料得出指标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多角度对西南地区人口现代化现状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已实现人口"三低"的现代生育模式,但该地区人口分布严重失衡;文化教育方面,除四川省具有一定优势外,其余省(市、自治区)教育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从人口构成看,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比较相差甚远。此外文化娱乐设施还未能全面普及,城乡人均收入差距问题严重,医疗卫生水平低于国内平均水平。鉴于以上研究发现,提出了促进西南地区人口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新城发展的人口构成特征出发,通过对不同特征类型人口的影响因子,分层次、分方法对新城人口规模做出预测,并通过校核因子反馈人口规模的合理性,从而得出新城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世纪以来,城市化是世界性潮流,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工业化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口城市化的速度更为迅猛。目前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平均超过70%,基本上实现了城市化;发展中国家虽然城市人口比重不过30%左右,但从950~1980的三十年中,每十年城市人口的递增率都比发达国家高,显示了方兴未艾的势头。全世界实现城市化是历史的必然。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城市化水平还低,尽管有2.1亿市镇人口(1982年),论绝对数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但市镇人口只  相似文献   

4.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社会后果分析及政策选择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由未成年人口,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构成。由于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迁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人口的老龄结构会不断发生变化。在总人口中,如果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而其他年龄组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我们就称这一动态过程的人口老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人口从乡村向城镇转移,在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影响着城镇化质量。在此背景下,本文测度、分析我国及各省市的流动人口规模及其对城镇化的影响,并基于城镇化率和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的比较探讨我国及各地区的城镇化质量,结果发现:一是我国正经历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流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但人口由中部向东部流动比由西部向东部地区流动更为明显。二是人口流动使得流入省和流出省的城镇化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在人口流出大省和流入大省表现尤为突出。三是随着人口流动规模的迅速增长,各地普遍存在着城镇化率高于其非农户籍人口比重的状况,且有持续增长趋势,即各地存在许多没有非农户籍的人口,这部分人无法享受城镇化福利和待遇,这与城镇化的实质相悖,我国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李玲 《经贸实践》2016,(7):48-48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域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向,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就是说老龄化率达到7%而且会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而且会渐渐缩短的征象。明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纳有效措施,解决好因为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各类问题,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态环境警示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条件。当代科学技术使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人类活动规模空前扩大,从生物圈进入宇宙空间。但是,随着世界人口剧增,以及人类违背自然规律的活动对自然界的冲击,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当代世界面临的共同性社会问题。而在我国走向现代化的进...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结构在年龄结构、城乡结构和教育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少儿抚养比不断下降,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城镇人口比重不断提高;高学历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正> 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体是人,适度的人口数量、较高的人口素质、合理的人口构成及人口变动对经济协调发展起促进作用。纵观我国40年的历史,人口因素作用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成为三者协调发展的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下面,分两个历史时期分析人口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国人口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王桂花,张银光1.中国人口文化素质状况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我国人口文化教育构成特点是低文化层次的人口比重极大,而高层次人口比重却极小,呈“金字塔”型。我国人口总体文化构成很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不足...  相似文献   

11.
《经济前沿》2004,(10):i041-i042
龙岗区计生局针对辖区内各封闭住宅区人口构成复杂,非户籍人口多,人户分离现象普遍,居住稳定性较差,入户登记信息采集难度大,管理与服务工作未能真正到位等特点,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促使人口计生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在全区开展了封闭住宅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试点工作。试点工作从2003年10月开始,抓住深入宣传贯彻《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对当今中国人口特点即数量大及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背景下进行分析。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及计划生育政策控制婴儿数量的两个因素造成未来"人口红利"期的大幅缩短,国家背负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劳动力匮乏的场景将在不久呈现。同时受高等教育的高级人才将面临"人口逆淘汰"效应的影响,会进一步造成其群体绝对数量与比重的双重缩减。文章将进一步论述人口逆淘汰趋势的严峻性,如不加控制会产生人口逆淘汰的自我增强效应影响,使原有高级人才之代际人口规模进一步萎缩。文章对该现象进行讨论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在经历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速的过程.人口老龄化不仅将导致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和规模的增大,而且还将导致其他年龄组人口的相应变化.从人口结构角度来看,人口老龄化使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超过了少年抚养比的下降趋势,致使总抚养比出现增长趋势,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的养老负担日益加剧.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产生的不利影响,本文建议完善“全面二孩”政策的相关配套措施、加快出台延迟退休政策、改善养老和医疗等配套设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生产的视角勾画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结构框架.通过对生产过程、生产要素的分析,揭示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内在联系;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大系统中分析了人口生产系统、资源环境生产系统和经济生产系统的生产目的及其相互关系;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应该实现对来自人口的人力资源、来自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和来自经济系统的人造资源三种生产性资源的有效配置,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红丽 《经济》2015,(1):34-35
近年来,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3年老年人口总量超过两亿,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而到了2052年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而在当前人口结构中,高龄老人达到2300万人,并且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到2050年将达1.18亿。而失能老人目前有3800万人,占老年人口比重19%。这些上亿的数据提醒着我们不得不面对人口老  相似文献   

16.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也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人口形势决定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宏观决策。中国因执行"一胎化"计划生育政策,30年间少生了4亿人口,不仅有效扼制了人口过快增长,且为后来经济发展奇迹打下了坚实基础。但该政策也累积了严重的负效应,给人口安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带来一定隐患。如果继续推行该政策,生育率会持续下降,且再难以逆转,负效应会更加凸显。面对后人口转变时期的人口趋势,中国当前应在坚持"计划"生育的同时,尽早把握时机,调整生育政策,在未来30年间,从允许生育二胎向鼓励生育二胎转变,从控制人口数量向提升人口质量转变,以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能够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原因及对策浅析黄顺祥一、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的原因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重一直在70%以上,而在这些农业人口中,又有相当一部分是农业剩余劳动力。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主要是以下几个因素所致:1....  相似文献   

18.
上海人口老龄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达到一定高度的一种人口现象。国际上通常认为,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以上,则该地区进入了人口老龄化阶段。国内通常用60岁及以上人口占到总人口的10%以上作为标准。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化过程中的准市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居民主体,人口集中、工商业发达的地域综合体,是一定地域范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城市的这一本质特征,揭示了人口构成对城市的决定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城市中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这就是来自农村的新市民或曰与市民共存的“城市农民”。无论是新市民还是“城市农民”,他们在一定时期内不可能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蜕变,在这个意义上讲,他们还只能是“准市民”。城市化的加快发展,一个明显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准市民”这一特殊群体队伍的迅速壮大。我们在此把城市中这部分特殊群体称为“准市民”,丝毫不含有任何不尊重的意思,并不认为他们是“二等市民”,而只是指他们在总体上与市民的差距,特别是综合素质还没有完全达到市民的应有程度。 准市民素质及其对城市运行秩序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所谓准市民,既包括由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的、有城镇户籍的人口,也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持续发生的大规模乡城迁移背景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养老保障的供给方面看,人口乡城迁移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经济保障水平,但在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会有所欠缺。农民从农村走向城市,不仅提高了人均收入水平,而且在经济上为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养老提供了可能。事实上,人口乡城迁移在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同时,也加快了我国农村地区养老观念的转变和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