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最高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当前,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目的就是让全体人民共同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认识越深刻,把握越准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理的行动才越自觉越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是每个财政工作者的最高财政精神体现.作为一名非税干部,也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3.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对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认识越深刻,把握越准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才越自觉越坚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是每个财政工作者的最高财政精神体现。作为一名非税干部,也最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4.
实践表明,适度的收入差距有利于促进改革与发展,但当一个国家贫富差距过于悬殊时,必然对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在经济上,贫富分化必然直接阻碍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在政治上,贫富悬殊容易衍生其他政治的、社会的问题,激化各种矛盾,危及社会稳定。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对日益拉大的收入差距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从近几年的情况看,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虽然不断提高,但居民相互间的收入差距仍然是逐步加大。在导致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和加大的因素中,制度因素至关重要。导致城乡收入差距形成和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拟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视角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初次分配单靠市场机制的调节将难以实现公平,而社会保障制度在有效保障劳动者收入、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当前应强化财政的收入分配功能,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收入再分配的制度层面改革,以保证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公正性,有效保障劳动者权益. 相似文献
7.
我国政府增加对基础性人力资本的公共投资,可以使中低收入居民的人力资本投资获得更高收益,这能够缓解我国日益严峻的收入分配状况。但是,相对于公共医疗卫生投资,我国公共基础教育投资的较快增长在提高部分中低收入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的同时,也恶化了他们的健康状况。另外,受到收入水平的制约,最贫困居民无法取得公共教育投资的收益,而高收入居民的教育水平却得到了提高。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我国收入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的推进,我国在取得经济增长的同时,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本文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发展模型,结合我国经济制度转型的基本现实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经济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劳动力流动限制等城乡差异的政策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政策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导致城乡经济发展的速度不同,从而使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相似文献
9.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应有什么样的收入分配原则与之相适应。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收入分配原则也需作出相应的调整,应转变为"立足公平,保证效率"。这一原则不仅是科学发展观对收入分配提出的新要求,而且在新的历史阶段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这一原则的贯彻,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为从科学发展观对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指导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用科学发展观丰富利用外资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针对目前就具体政策和实践层面的问题而展开利用外资的争论,指出利用外资是一种中国式的新的发展观,而这种发展观仍需不断丰富和完善,并要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创新外资理论的指导思想。最后,文章指出了今后实现利用外资新发展的障碍以及提出解决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来剖析“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机理,洞悉“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本质,从而增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其主要结论是强调整体性、内生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应“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均衡”;要采用“绿色GDP”的衡量指标来衡量、选择政府官员更全面的标准;把握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内涵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总结1994-2010年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基本特征,从经济税源基础、财税体制制度、税收征管机制三个方面剖析了中国税收持续快速增长的基本原因;文章进而分析"十二五"时期中国税收可持续增长面临的主要挑战:经济税源增长趋缓、税制建设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财政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以及征收管理能力的瓶颈制约等;最后提出建议:实行有减有增、总体减负的结构性税制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以壮大税收可持续增长必须的税源基础;推进税费改革、统一规范政府预算、深化分税制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以巩固税收可持续增长的财税体制;推进全社会依法治税、实施政府综合治税、提升税收征管能力,以强化税收可持续增长的征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重要的行动指南。将我国56个民族作为统一整体紧密团结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深刻体现了系统性思想。立足于科学发展现的基本内涵,层层递进,分析科学发展观基本内涵所体现的系统性思想,以达到更加具体、深刻、科学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建立以来成效显著,但管委会也面临法律缺失、示范效应不突出、行政体制运作不畅、政企不分等问题。这是立法缺乏顶层设计、行政职能越位错位、社会中介组织不发达等造成的。因此,应加强开发区法治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示范效应、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处理好与同级政府职能分工等。管委会应将下属国有企业交付国资委,自身做好市场监管和企业服务。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在科学发展观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进行了新的探索,认为其核心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分配关系,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社会的物质利益关系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未来一个时期,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针对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八大问题,本文提出了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公共预算决策分析框架与中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的基本分析框架由决策参与者、目标、信息、决策权以及决策模式组成.文章结合中国公共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实践,探讨在不同历史时期各主要决策要素的变迁与演进.认为只有在公共财政体系背景下,重新调整预算目标的设定,理顺预算权力的分配,完善预算的信息条件,优化预算决策模式,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国公共预算决策的质量,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财政的法治化是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讨论法治化财政的理想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现实,对中国财政的法治化进程进行定性评价.理想的财政法治化指标体系至少应涵括六个方面的内容:财政的民主立法、财政的法律至上、财政法律体系的完备(健全性)、财政的权利保障度、财政的司法公正、财政行政行为的受约束程度.中国财政立法奉行了民主立法原则,但民主立法进程仍需进一步加快;财政行为的法律至上度有待进一步提高;财政法律体系虽已覆盖财政各领域,但立法层次低,立法质量不高,法律体系尚不够完备;财政的权利保障度和财政司法的公正性正在得到逐步改善;财政行政行为已经有了各种各样的法律约束,但是财政法律体系的不健全从根本上影响了约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生财、聚财、用财,其中生财是根本,聚财是关键。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政实力得到了极大增强。但是地方财政困难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困难就更加显著。本文以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增长影响因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样本地区山东省菏泽市1994-2009年的GDP以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等数据,采用弹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自向量回归模型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样本的分析,本文认为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增长要遵循可持续增长的道路。提出要加强服务意识,培植适合本地发展的骨干财源以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发展是客观事物的普遍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丰富理论和观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发展现。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则对中国历史和现实发展进行了很好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具有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