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碳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自然环境的恶化,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极大挑战,发展低碳经济已迫在眉捷。通过分析我国环境现状,阐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并结合低碳绿在国外的应用,担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政协一号提案"以"把握机遇,走中国特色的低碳发展道路"为视角对低碳经济加以关注。"低碳"概念成为今年两会的一大热点。当前,中国正处于把握经济增长机遇和进行低碳转型的两难选择之中。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保护的一般规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潮流和趋势,同时还要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和国家利益,寻找一条适合中国自身发展的低碳经济之路,本文通过论述低碳经济的概念等对中国如何发挥低碳经济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霞 《现代商贸工业》2012,24(10):13-14
低碳经济的模式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发展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创建新的清洁能源结构和有效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在全球变暖等一些环境问题日益关注的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就已为人们备受关注的话题。世界经济吹起了向低碳经济转型号角。我国要实现资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不是那么顺利,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张冲 《商》2013,(10):211-211
现代社会,由于烟雾、酸雨、和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来说已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低碳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现如今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在工业革命之后,我国的低碳经济实质是清洁能源结构和高能源效率所带来的问题,制度创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观的转变,能源技术创新是核心。为了确保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低碳经济让城市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社会经_齐的可持续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也就此谈一些粗浅认识,供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通过工业结构调整、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在总体上为实现我国二氧化碳减少排放目标做出贡献,也是黑龙江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很大空间。但同时有一些不乐观的因素阻碍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条件和先进技术对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进行转变和建设,如通过城乡结合改变发展理念,转变成循环经济模式等。  相似文献   

6.
全球能源问题愈加严重,低碳能源的研究及发展应运而生,促使国家能源体系获得新的拐点。因此,在全球发展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应大力发展低碳能源,努力推动以低碳能源促进低碳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进程,在促进我国尽早进入低碳社会同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结构。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消耗与日俱增,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经济的增长更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那么我国的经济增长、能源消耗以及CO2排放之间到底存在一种怎样的因果关系?通过采用时间序列模型对28年(1985-2012年)的数据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出:经济增长随着能源消耗的增加而增加,同时能源的过度消耗会产生CO2排放量的增加,但是经济增长与CO2排放量的关系并不显见。因此在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低碳经济以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特征是未来经济发展模式的新选择,其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的脱钩。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以低污染、低排放和低能耗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了发展我国低碳旅游,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关注三个重点领域,建设绿色循环型旅游景区、实现酒店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重视绿色环保旅游企业评选和认证;建立四个发展机制,扶持奖励机制、融资创新机制、联合促进机制、示范推广机制;构建四个保障体系,生态规划设计体系、集约化生产服务体系、社会化宣传体系和绿色环境审计体系。  相似文献   

9.
怎样发展中国的低碳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潘家华 《中国市场》2010,(11):61-65
今后的竞争不是传统的劳动力竞争,也不是石油效率的竞争,而是碳生产率的竞争。综合考虑长远战略、现实竞争力、环境成本等因素,发展低碳经济不是高成本,而是具有竞争力的低成本。中国要低碳化,靠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受当前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的约束,空间有限;但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引导消费者行为方面,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就是低耗能、低排放和低污染的经济。"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不只能追求效益,更要遵照自然规律,考虑长远战略、环境成本等因素,使经济、生态保持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应该是中国的最终和最好选择。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可以靠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引导消费者行为等。  相似文献   

11.
低碳经济是工业化后期出现萌茅的新的经济形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包含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内容.低碳经济是适合我们当今社会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也是21世纪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低碳经济以应对化石能源对于气候变暖影响为基本要求,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通过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规模使用可再生能源与低碳能源,大范围研发温室气体减排技术,转变能源结构,减少污染的排放,建设低碳社会,维护全球的生态平衡.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新的产业革命,涉及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国家权益和人类命运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和能源安全,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我国应在清洁能源开发,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管理体制的完善等方面采取措施。旨在探讨低碳经济下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气候恶化和能源面临危机的背景下,调整能源利用结构以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能源和经济的发展方向。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降低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本文研究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现状。研究表明,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呈现富煤、少油、短气的特点,煤消费依然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有最大比例。为此需要加强政府的环境管制,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环保产业,最终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在气候问题备受关注的国际大背景下,发展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当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已经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发展绿色经济、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重要的国际潮流,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已经成为国际科技经济竞争的新领域,这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和煤炭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位置入手,客观归纳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煤炭企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必要性,并选取在煤炭企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神华集团作为案例,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煤炭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尝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6.
周韧 《商场现代化》2015,(5):140-141
本文通过对鞍山市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阐述如何构建鞍山低碳经济,从而实现鞍山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根宝 《消费导刊》2013,(4):100-100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电力行业作为CO2减排的主力军,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必须转变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在保持着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对能源的需求也逐年增大,由此产生的碳排放增长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根据江苏省1985年—2007年的能源消耗情况,可以计算出江苏省的碳足迹和单位GDP的碳排放量,并由此清晰地看出:江苏省的碳排放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从1996年开始单位GDP的碳排放量较1995年之前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是一直维持在较高的能耗水平,碳汇空间还相当大。最后,针对江苏省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是能源大省,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在全球倡导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黑龙江省能源的储备及生产状况,分析了我省改变能源状况对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能源对策.以期为我省发展低碳经济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20.
王文铭  艾尉 《中国市场》2010,(19):42-44
随着全球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变,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必须调整当前这种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结构模式,向低能耗、高效率的低碳经济转变。本文首先对当前全球环境下的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各国采取的政策以及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进行概述,然后对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途径进行分析,主要是从工业发展、城市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和消费行为4个方面进行阐述,最后提出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