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子商务应用的深化是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四川地震灾区农村服务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服务业内在推动力理论,在分析构建现代农村服务业集群是一个可行的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依托电子商务拓展现代农村服务业的模式。分析了建设农业信息体系、农村流通体系、农业服务业集群分区,以及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新型农民的具体举措,重点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和以区域特色农产业基地带动配套的服务业集群,集群发展与联动发展相结合以及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外包企业,扩展农村服务业的产业链,是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农村服务业产业升级的一个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一大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村服务业是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城镇化的客观需求和保障,对农村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还非常滞后,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本文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分析农村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进一步发展农村服务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发达省份农村服务业发展经验及对黑龙江省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江苏、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比较迅速的地区,借鉴其发展的先进经验,对促进黑龙江省农村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天津、江苏、浙江的农村服务业发展比较,黑龙江省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方向是要大力发展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以及新兴农业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4.
提升我国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赋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通过动态面板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农村三产融合、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农村三产融合对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并在空间层面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异质性分布格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农村三产融合驱动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为13.47%;相比于专业化集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的中介效应更显著;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中介效应具有区域异质性,按中介效应占比由大到小对四大地区排序的结果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因此,政府部门可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打造平台模式驱动农村三产融合;行业协会可通过创建示范区、构建全国性平台、构筑示范项目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多样化集聚,为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提供支持;东部地区政府和生产性服务业应发挥辐射作用,带动西部、中部及东北地区全面实现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农村服务业对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农村服务业增加值、农村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农村居民服务业收入等方面分析中国农村服务业的总体规模发展趋势,并从农村三次产业结构和农村服务业内部产业结构两方面分析了中国农村服务业的结构演进。  相似文献   

6.
关于县域服务业发展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县域服务业发展 ,对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科学制定县域服务业发展战略 ,提出县域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基本思路 ,并建立完善的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县域服务业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7.
张娅妮 《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6):107-109
农村服务业是指服务于农业再生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环节发展起来的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山西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以及发展目标发生的重大变化,农村服务业已蕴涵了更多的内容,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也显著增强,急需从多方面着手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流通创新的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爱民 《商业时代》2012,(34):16-18
本文在回顾以往学者对于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的基础上,从农村流通的角度,深入分析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运行机理,并以此作为指导,分析当前我国农村流通创新不足对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通过农村流通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来促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现代农村服务业是保障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河南省现代农村服务业存在着发展水平低、速度慢、缺乏协调整合、整体功能难以提高等问题。从国内外的经验看,通过转变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完善政策保障体系、构建农村服务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和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措施,可以极大地推进河南省现代农村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为农业提供全产业链的服务,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进而成为提高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突破口。基于2010—2021年中国30个省份(不包括港澳台及西藏)的面板数据,研究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同时引入包含工业化水平的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化水平-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传导路径。结果表明:第一,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而赋能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第二,工业化水平在两者关系中存在中介效应,且呈现一定的异质性特征,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化水平对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高于非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非粮食主产区工业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正,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不显著。第三,在城镇化、数字化和劳动者素质较高的地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更显著;在中西部地区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的地区,其对农产品出口贸易竞争力的影响更强。因此,各省应积极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打造农村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推动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必由之路,而农业旅游就是发展农业服务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已经进入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时期,农业旅游是产业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农业服务业,能够与城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形成良好互动,有助于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统筹城乡背景下的农村产业融合趋势,探讨了农业产业化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关系,分析了农业与旅游业实现融合的条件、农业旅游的形成过程及存在意义,在此基础上,基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乡村旅游加强质量建设、提升竞争力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思路。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立足农业大市实际,以产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为核心的“两区同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切人点和“三化”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合村并居”促进土地流转和集约经营,有力推动了人口集中居住和产业集聚发展。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德州市由原来的8319个行政村合并为3070个行政社区,社区平均人口由原来547人增加到1353人,已建及在建居住社区340个,至少15万户农民搬进了新社区,规划建设工业、商贸、农业各类产业园区876个。德州“两区同建”拓展了农村服务业发展空间,开创了一系列农村服务业发展新模式,探索出一条以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海南乡村振兴开局良好,成效显著,但在其实践过程中存在乡村产业发展不充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利于推动海南乡村“三产”融合发展以及培育本土创新型人才,有助于海南构建新型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业服务业的产业体系。自由贸易港与海南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政策建议是:合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国际化开放性政策,坚持创新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模式;加强国际农业交流合作,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开设国际化农村技术院校;建立新型农业“试验区”。  相似文献   

14.
农村金融服务业对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业在体制机制方面不尽完善。在分析美国农村金融服务业在法律法规、组织机构、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实践和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扶持和完善农村信贷机构,规范农村金融服务,建立农村金融信用合作系统以及健全农村金融相关法律法规等建议,以促进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黑龙江省农村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总量不足,发展速度缓慢;城乡差别较大,发展速度明显滞后;缺乏总体规划,服务业结构不合理等方面。黑龙江省应加快构建农村服务业发展机制;转变农村一、二产业增长方式,增加服务业需求;加强专业教育,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加快体制创新、打破垄断,为农村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加大农村服务领域资金投入力度。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农村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了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羁绊.随着我国经济向"十二五"阶段迈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任务.本文以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入手,提出新时期下我国"三农"对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刚性需求,进而探寻促进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创新理念、模式及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较高,边远地区较低;异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为防止农业发展因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受到严重的冲击,应进一步强化支持农业的政策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特征: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较高,边远地区较低;异地农业、工业、商业饮食业和服务业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行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仍存在着相当程度的盲目性。为防止农业发展因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而受到严重的冲击,应进一步强化支持农业的政策力度,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金融是现代化农村经济的核心,构建农村金融体系的战略意义十分重要。当前我国的县区域经济是以农业经济和农村工业经济为主,农村服务业在发展中也逐渐显现出发展潜力,因而构建合理稳定的农村金融体系,不仅可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满足"三农"资金需求,更可以分散农业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促进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龚中  陈部阳 《农机市场》2010,(11):14-15
农机购置补贴是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购置农业机械实行政策补贴,一方面是为鼓励和支持农民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稳定增收。2003年以来,国家农机补贴资金逐年加大,有利于拉动农村内需、带动农机工业及农机服务业发展。因此,落实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