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经济法基础理论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内在经济法基础理论的研究中形成了“国家协调论”“、经济管理与经济运行经济法论”、“国家干预经济法论”、“国家调节经济法论”和“经济管理经济法论”等若干有代表性的学说,其主要分歧在于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理解不同,而对经济法调整范围的不同界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界定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涉及到确立经济法调整对象范围的标准,以及界定经济法调整范围的大小等问题。本文试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一种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截然不同的新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法是指调整因循环经济活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的各种法律法规和法律渊源,是指有关循环经济的各种法规所形成的体系.循环经济法应归类为经济法范畴,而不是环境法,循环经济相关立法的主体范围应当包括一切从事生产、服务和消费活动的政府、企业和公众.  相似文献   

3.
王春晖 《商业时代》2011,(28):22-23
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是对循环经济学科的建立和学科地位问题,国内尚未明确,这造成了在研究、讨论和管理循环经济方面的不便。本文试图从循环经济学的产生历程、哲学属性和研究内容入手,指出传统经济学的缺陷,廓清人们对相关经济概念的模糊认识,界定循环经济学的学科地位问题,从而推进循环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公众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公众参与是环境立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循环经济法规定公众参与制度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现有立法体系完善的需要。国外丰富的循环经济立法经验和国内的政策、立法、实践为循环经济法规定公众参与制度提供了基础。循环经济法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包括公众参与决策、实施消费和进行监督等内容。循环经济法应在总则对公众参与制度进行概括规定,并在分则中根据循环经济的各个阶段及环节分别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5.
曹旭东 《品牌》2014,(9):33-3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水平得到了质的飞跃,经济的提高使得我国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发展,我国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经济活动的频繁使得经济法的地位日益突出,经济活动离不开经济法,经济法是解决经济活动中突出矛盾的主要手段。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全面、系统、整合调整的法律。但由于我国经济法起步较晚,一九七九年我国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时才开始提出经济法制定计划,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才真正确定经济法。我国经济法概念的核心之争,在于经济法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法部门,并且近些对经济法及经济法诉讼独立性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经济法诉讼更成了众多学者研究的对象。本文将针对经济法诉讼独立性问题展开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轩 《商业研究》2004,(16):26-28
我国经济法从产生之初,就受到民法与行政法的挑战,无法清楚地界定它们之间的规范和调整范围。法律的价值范畴旨在揭示法律的存在意义与目的意义,即法律因何而存在,并决定了法的调整对象、特征。经济法特有的产生历史告诉我们国民经济效益是其直接追求的价值目标,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经济法的国民经济效益这一价值属性的探讨,说明经济法的国民经济效益价值的特点,并证明其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循环经济法》,但是在循环经济的引入到现在还未有完善的相关法律制度对其运行进行科学指导。本文就现阶段我国的循环经济法律进行分析,探讨其调整与修订,同时还应该使循环经济的法律理念贯穿于整个法律体系,重视生产者和消费者各自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于芳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14):234-235
法的价值是指法律满足人类生存和需要的基本性能,即法律对人的有用性。法的基本价值包括秩序、自由、正义和效率。不同的部门法因为调整范围和调整方式的不同,它们的价值也有所差异。民法和经济法在调整对象、法的渊源和作用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因此,民法和经济法在具体体现法的价值时,各有不同的侧重,表现为不同的价值取向。经济法和民法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核心,区分两者之间价值取向的差异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叶明  汪洋 《价格月刊》2008,(2):54-57
日本已经实现了循环经济法治化,而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循环经济法律制度还很不完善,特别是循环经济法的缺失,使相关管理部门难以运用权威的法律手段保障和引导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笔者通过简介日本循环经济立法的成功经验,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循环经济法基本原则,指出构建循环经济法在生产建设、流通消费、激励支持等环节的特有法律制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二十多年来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中国法制建设来说是一个深刻的变革。由于经济法学者们对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地位、体系等基本问题所持的观点很不一致,致使对于经济法体系框架的争议至今尚未停止,进而影响到经济法教学乃至经济法学科的建设。本文拟通过分析经济法体系的相关概念及经济法体系的基本现状,结合笔者自身在经济法教学领域的新体会,力图对经济法体系的合理构建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乔秋珍 《商业时代》2015,(2):118-119
循环经济法的价值主要通过其存在、性质以及对主体的使用程度、目的实现程度等来实现的。本文将从我国目前循环经济立法和实施现状出发,提出立法价值应追求的目标或效果,进而探讨实现循环经济法立法价值的途径。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以期能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实现形式,其实施要遵循减量化、再利用以及在循环三大原则。在经济法背景下提出循环经济相关经济法问题,并从国家推动机制、市场调节机制以及社会参与机制三个角度来应对循环经济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对循环经济和财政政策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财政政策在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有效促进市场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引领更多人进入循环经济发展领域。最后,本文针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制定提出若干发展建议:制定优惠贷款政策;实施政府低碳绿色采购制度;改革现行税收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岳博 《商场现代化》2007,(2):262-263
经济法与行政法一直以来因调整对象混同难以分清而影响经济法的独立。本文试图一个收缩的思维,纯化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并从管理学的角度对经济法与行政法调整对象进行比较,以期构建经济法——国家维护经济规律良性运行法律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我国现行经济法中不同的经营者定义、概念的对比,形成对于经营者的全面分析,反思我国定义、概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期盼完善我国经济法下经营者的概念,最后得出经济法语境下研究有关主体概念的一般性思路。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公益诉讼作为经济法"内部生命的表现形式",体现了经济法规所包含的强制约束力,维护了经济法的实施.循环经济法是经济法的子部门法,其实施也离不开这种有效的表现形式.本文系统阐述了经济公益诉讼对于循环经济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区域循环经济是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层次.本文首先界定了区域循环经济的内涵,然后研究了影响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阻力因素,包括区域循环经济主体目标的不一致、制度制约、市场机制和收益的外部性等因素.最后,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推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经济系统内部物质流的分类研究,在引入"物质流时滞"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物质流循环模型,并利用模型和循环经济理论,以微观的视角深入分析了经济系统内部的物质流特征与流动规律.文章针对不同类型的物质流特征和流动规律提出政策建议:对主干物质流应重点强调减量化原则的落实;重新界定生产者责任,降低交换类物质流中的废弃物排放;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促进物质流循环利用中的引导作用等.  相似文献   

19.
关于经济法的概念、法律属性及其与其他的法律部门(特别是与经济法又诸多相似的社会法)有着何种关系等问题,在经济法理论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迄今为止仍未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从传统的法律部门划分的立足点切入,分析经济法产生的基本假设和原因,最后得出经济法的法律属性是第三法域法、现代法。  相似文献   

20.
关于经济法的概念、法律属性及其与其他的法律部门(特别是与经济法又诸多相似的社会法)有着何种关系等问题,在经济法理论界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迄今为止仍未形成比较一致的认识。从传统的法律部门划分的立足点切入,分析经济法产生的基本假设和原因,最后得出经济法的法律属性是第三法域法、现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