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1.3%,首次出现城市人口大于农村人口的情况,2012年城镇化率进一步达到52.6%。我们认为,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其核心在于进城农民市民化,享受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中国时代发展的大势所趋,城镇化为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阐述城镇化中市民化这一核心问题,在城镇化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中对于市民化的私人成本和公共成本从政府和社会职能角度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张立 《福建金融》2015,(3):14-20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实现"人的城镇化"。福建省厦门市的城镇化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将继续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外来务工人口市民化。本文按照厦门市现行政策规定,对来厦外来务工人口市民化的资金需求进行全面测算并作结构分析,提出以人口城镇化资金需求为重要切入点,提供充分的资金保障与全方位、多元化、创新性金融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伪城镇化是以经济为导向的生产要素的城镇化而非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从居民消费水平的角度可以考察城镇化的质量并判断城镇化的“真伪”。利用1978~2014年城镇化率和居民平均消费支出的时间序列,通过协整检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及 Granger 因果检验后发现:居民消费与城镇化在长期中存在均衡关系;居民消费显著提高了城镇化率,但后者并未显著引起前者的提高,故两者是带动与被带动的单一关系而非相互促进的双向关系;且居民消费对城镇化率的作用存在滞后效应。这表明我国当前的城镇化已经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伪城镇化特征。为此,应将要素城镇化转变为人本身的城镇化,在推进人口城市化的同时必须兼顾农业部门的发展,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并以收入政策为核心扩大农村居民消费。  相似文献   

5.
王虎  张振飞 《时代金融》2014,(14):292-293,296
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将逐步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农民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是高质量实现城镇化的重要因素,亦是金融助力城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分析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支持城镇化发展的瓶颈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黄绪江 《新疆金融》2013,(11):153-158
<正>一、引言城镇化概念源于国际通用术语"城市化",是指在一定条件和社会机制作用下,通过促进农村人口向不同层次城镇集中以及城市文明要素向不同层次的农村地域扩散,使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成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城镇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单分析了城镇化的定义,对几种常用的度量方法进行了比较,然后依据由基础水平、社会发展水平和潜在动力等方面共14个指标构成的复合指标法,对2008年全国各省市及福建省各设区市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作实证分析,并与传统的人口城镇化率进行比较,较为客观和科学地反映了各省市和福建省各市的城镇化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指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城镇数目的增多,二是各城镇内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率(城镇内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9%上升到2012年的52.57%(见下图),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2002~2012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重点探讨区域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支持程度。运用面板模型分析,发现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与城镇化率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地区的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产业发展水平与城镇化率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但财政支出与城镇化率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郭凯明  余靖雯 《金融研究》2016,430(4):17-33
本文在城乡二元经济模型中引入了人口增长理论中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研究了城镇化与人口增长的互动关系。分析表明,农村劳动者转移到城镇,享受人力资本积累的外部性,这一效应形成了生育率的城乡差异,促使城镇化过程推动人口增长趋势发生转变。随着城镇化率提高,城镇化对人口增长趋势转变的贡献逐步下降。政策分析表明,我国应加快放松人口政策,消除劳动力城乡流动壁垒,通过推动城镇化过程促进人口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增长。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实现从农民工到市民的转变需要较多的资金投入。通过对河南省郑州、洛阳、鹤壁市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测算结果显示,三市农民工市民化的平均总成本为每人每年5.7万元,中央及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工个人大致各承担总成本的1/3。目前城镇化建设的资金供求缺口很大,亟须金融支持,这需要从金融政策体系、金融服务体系、金融生态和法律法规等相关配套体系方面进行科学设计。  相似文献   

12.
多元分担农民工市民化成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关键,面对高昂的市民化成本,采取多元分担解决的方式已成为必由之路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民生问题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过去几十年以农民工大量进城、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为特点的增长导向型城镇化道路,对城市的承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是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对于刺激消费、带动民间投资、积极扩大内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已达6.07亿人,城镇化率为45.68%;西部地区城镇人口4.1亿人,城镇化率为38.3%。从数据分析,西部地区城镇化率仍远低于全国水平。当前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尤其是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城镇化不仅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而且承载着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及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作用。在我国2012年城镇人口达到7.1亿的情况下,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目前应优先解决存量,有序引导增量,着力增加政府财政投入,用于解决已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詹向阳 《中国金融》2013,(16):18-20
商业银行要顺应城镇化进程中的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实现自身的业务转型和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2年末,城镇化率达到52.57%,较1978年底提高34.7个百分点,我国开始跨入城镇化发  相似文献   

16.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在于入城农业人口市民化,然而现实产生的种种难题,阻碍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本文立足于入城农业人口市民化过程中出现的困境,结合现实情况,具体分析入城农业人口在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难题,在入城农业人口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户籍制度等方面具体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在就业制度与培训、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建议,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胡东生 《福建金融》2013,(12):34-38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是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满足进入城镇农民的住房、收益、就业、消费、金融服务、信用环境等需求,促进农民进入的城镇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真正让进城农民转为市民.是目前农村金融改革为新型城镇化服务亟需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以福建省三明市为例,分析目前农村金融改革服务新型城镇化中的制约瓶颈,并阐述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对接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十八大部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中国的城镇化支持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增长和快速的经济转型,城镇化以低价的土地、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充足的劳动力为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新型城镇化关键是农民市民化,而实现农民的现代化是解决"三农"问题最艰巨的任务,因此农业银行推出一系列个人和对公"三农"产品,在促进中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形态不同的三个阶段,即1979-1984年城镇化恢复、1985-1991年的城镇化稳步推进、1992年至今的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不容置疑,过去三十多年的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然而,由于过去一直强调推进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是解决人和土地的城镇化,过于关注的是城镇化率,以至于留下了城镇化进程中"摊大饼"和"农民工"问题的深刻教训,以及土地和人口带来的其他问题。其中涉及如何有效解决资金的问题,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部分线性模型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的提升对区域保险密度的影响。研究发现:(1)城镇化率的提升会带来居民保险需求的显著提升,城镇化率与保险密度显著正相关。(2)城镇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区域城镇化率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在城镇化率小于40%水平时,区域保险密度随着城镇化率的提升而快速上升;当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时,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保险密度的提升作用逐渐下降,但仍显著为正;直到城镇化率达到60%之后,城镇化率提升对保险密度的影响不再明显。本研究证实了不同城镇化阶段,城镇化率提升对商业保险市场需求的影响差异,为合理规划保险产业市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