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萧惑之 《中关村》2014,(5):121-121
年届“随心所欲”的老朽很难再有精气神儿浏览小说,更不屑阅读强加你“普世”或“教义”的文字,尤其是“仰望星空”的虚空官腔。我只想了然世态样貌,然后用“心之官”判断是非。当然,也不相信星云大师布道的“舍就是得”,只因中国老百姓“舍”的太多,“得”之甚少,至今鲜见“佛光普照”、“普度众生”。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09,(1):9-9
2008年12月下旬,著名学者余秋雨教授来京时,作为本刊顾问,席间曾对我们说:《中关村》应该更重视文化的“新元素”。“文化是宽泛的,应该是人类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新文化”是本刊为读者服务的“三大”宗旨之一,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将更加提升和强化。本刊参与承办的“2009艺术中关村博览会”,将是对“新文化”和“西区艺术”的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3.
萧惑之 《中关村》2012,(1):46-46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整理案头一摞去岁的剪报,最为“养眼”的就是“学者”们对中国经济态势的分析。若按大类分,不外乎两种:一种是以体制内的“官文”为主流的“莺歌燕舞”派。能让读者在CPI飞涨的背后看到光明:一种是打着独家见解“旗号”的“忧国忧民”派,哪壶不开提哪壶,给人以振聋发聩的感觉。当然也有另类。尽管为数不多,“冷眼向洋”,“热风吹雨”,却给人启迪。  相似文献   

4.
《中关村》2009,(9):15-15
令国人震惊的“力拓案”久议未决,由“间谍门”又抖出“贿赂门”,看来水落石出尚须时日,不过最终的结果可以预见——“国家受损”和“纳税人买单”。其实,在全球“无硝烟的战争”中,攫取经济情报和进行商业贿赂,从未停止过。  相似文献   

5.
我辈是在史无前例的“文革”中学会读语录的,那时有“一句顶一万句”的说法。不是吹牛,年轻时脑子好用,一部“小红书”,几乎倒背如流。后来被“专政”了,在“牛棚”里接受改造,每当用餐前,都要像教徒做祷告一般,叽里咕噜地背上几条,方准用膳。不过那叽里咕噜的声音,语焉不详,往往是嘴上说的和心里想的大相径庭。比如说,嘴上发声“万岁万岁万万岁”,心里想的竟然是“无罪无罪真的无罪”。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09,(9):14-14
“汇源集团”董事长朱新礼在“最大的一笔‘招商引资'”构想,胎死“守夜人”腹中之后,我们为之扼腕,曾发出“一声叹息”。时过境迁,日前我们又听到朱新礼的“豪言壮语”:“企业家不能喊冬天”!振聋发聩,启人心智。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09,(12):13-13
柳传志在国人心目中是“创业、创新和财富”的“三个代表”。“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今年2月柳总复出,具有“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气概,一句“联想就是我的命”的真情告白,令同行扼腕,为之感叹不已。日前,柳总一席“联想走出去的经验和教训”的谈话,充满着激情和凝重,  相似文献   

8.
《中关村》2009,(1):13-13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每逢佳节倍思亲,当2009年元旦钟声敲响之时,我们更加关心本刊顾问季羡林先生。“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季老尽可以坚辞“大师”、“泰斗”、“国宝”这些身外之物的浮名,但毕竟是年奔期颐的“人瑞”,这是无法更改的不争事实。不无遗憾的是去年岁末,“季羡林先生书画被盗事件闹得满城风雨”,  相似文献   

9.
《中关村》2012,(4):19-19
今年的“两会”期间,税改成为最热门的焦点话题之一。《南方周末》以“税中国”为题,用了8个版面,放谈改革开放以来“税改”的得与失,“税感”、“税声”、“税痛”,认为“人民和政府关系的最根本体现,便是税收”。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对记者坦言尴尬的现实,“联想电脑在国内没办法卖得不贵,有17%的增值税必须加到价格里面,但产品毛利率只有15%。”  相似文献   

10.
关村  刘恒图 《中关村》2011,(7):51-51
近年来,除了报刊网文中的“标题党”玩弄文字游戏哗众取宠外,再有就要算是“官员”“学者”们中的“新语派”标新立异以显所立卓尔。时下流行的“拆毁性建设”不过是其中之一隅,很是吸引人们的眼球。其实,多年前就有“建设性破坏”的用语,与今日的“拆毁性建设”,乃一脉相承,同祖同宗。  相似文献   

11.
关纯  CFP 《中关村》2006,(9):62-63
今春以来,《中关村》杂志接连刊发“点评”著名商家“成长中烦恼”的文字。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评论家用“第三只眼”看商家的“得与失”、“成与败”,这对有志干一番事业的读者来说,颇有启迪。对被作为“案例”的商家家而言,也有裨益。说对了,闻过则喜,可资借镜;说错了,无则加勉,一笑了之。“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拜读点评商家艰苦创业的文字,我们有一种与商家“同呼吸共命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感觉。一则以喜,为他们的成功而高兴;一则以忧,为他们的挫折而惋惜。  相似文献   

12.
我在《中关村》杂志上读到张士良先生发明“带翅锅”的报道。古今中外的“锅”,不论是由金属或陶瓷材料制造,底部形状都是平滑如镜的。然而,这位张先生别出心裁,勇于创新,造出一种“带翅的炊具”,一改人类几千年来“造锅”的传统。当你看过“带翅锅”的实物,似乎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不就是“锅底采用金属曲线翅片”的造型吗!殊不知,这一变化却让“锅”如虎添翼,改变性能,增添本事。因带翅的锅底受热面积增大了4到5倍,从而可节能30—40%。  相似文献   

13.
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2008年7月22日,著名经济学家、本刊顾问吴敬琏教授,在上海参加《解放日报》举办的文化讲坛时,曾“孤独”地发出“雷人”的警告:“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微妙的十字路口上”。吴老的“警示”,不幸而言中。接续就爆发了世界金融危机,“搅得周天寒彻”,美国混乱,欧盟恐慌,失业陡升。所幸中国政府“化危为机”,大手笔投入资金,度过了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时期,向世界交出了一份令人赞叹的答卷。  相似文献   

14.
当地球越来越“小”,名称逐渐被“村落”代替;当全球近70亿的人口越来越“多”,却在“地球村”成为一家人的时候,互联网的作用功不可没,其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看重,甚至在很多时候经常会听到诸如“倘若没有互联网,世界将会怎样?”这样感叹大于疑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萧惑之 《中关村》2013,(11):63-63
谁是中国的“乔布斯”?雷军“形似”,周鸿神“神似”,形神兼备者阙如。  相似文献   

16.
关村 《中关村》2009,(8):86-87
一代“大家”季羡林教授笑着离开了我们。季老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永远“定格”在人民的心中,那一袭蓝色的中山装让我们联想起父辈的艰辛,为新生看守行李的逸事折射出“布衣”的平易淡定。季老在九五高龄留给我们“三辞桂冠”的故事,彰显一种当代最缺乏的“宝贵精神”。“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竟独占‘国学大师’的尊号,岂不折煞老身!”一辞“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7.
《中关村》2007,(9):13-13
去年,“锱铢必较”的北京老百姓,“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眼睛”,做了—件较真的“小事情”,却引起了“大轰动”。北京储户段先生由于发现工商行在计算利息时将“31日”忽略了,在建议不被重视的情况下,他将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朝阳支行告上了法庭,结果段先生两审均告败诉。日前,据《中国证券报》的报道:“记者从工行获悉,  相似文献   

18.
《中关村》2005,(8):17-17
“科学泰斗,晶体动力学,英名誉中外;学海宗师,半导体物理,师表惠后学。”这幅挽联是黄昆院士一生的高度凝缩。黄先生的一生,“科研育人双辉煌”,“治学为人堪为师表”,作学问坚持“从第一原理出发”,干事业着眼“放手培育新人”,生活中“一向淡泊名利”……一件小事让人终生难忘:1955年先生已是中科院院士,理应拿薪300多元,先生见一位同事只拿50多元,他说,“我要吸烟,比你多拿6元钱,其余都交党费。”  相似文献   

19.
王宏甲  CFP 《中关村》2008,(6):56-58
一 夜很深了,你睡了吗?我不知道你是谁,这不重要。先向你问个好!我们用心来握握手。“握”字从“手”从“屋”,今天能给我们太多的图像。汶川之屋,成片坍塌,玉石俱毁。无数的手,伸向求生之手。十三亿人的手,在“下半旗”下——挽起我们千秋的传统,泪花光芒万丈。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14,(8):19-19
诺奖得主芬恩·基德兰德在《远东经济论坛》上发表了“关于经济周期及其背后的驱动力”的精彩演讲:“在世界很多国家当中,那种真正驱动生产、驱动经济的,就是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中小企业”,他们是“最聪明的一群人”。“要使经济能够长远可持续增长,政府政策制定在时间上的一致性至关重要”,“利用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周期发展,必须采用持续性的机制或政策激励新的物质和人力资本投资”,“从中国的案例分析来看,在政策的制定方面还存在着一致性政策不足、金融部门比如银行的重要性不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