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霞 《江南论坛》2014,(12):29-29
正[本刊讯]近日在上海召开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提出,面对当前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长三角地区将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深化区域合作,强化创新驱动,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继续在制度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新的起点上提升区域协同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会议指出要全面深化重点改革领域,发挥改革试点的示范带头作  相似文献   

2.
近日,长三角城市群党建联建会议暨"迎百年华诞、促一体发展"共建共育共享党建资源发布仪式在沪苏浙皖三省一市会场以视频连线方式同步举行. 会上介绍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工作推进情况.三省一市党委组织部围绕同心筑梦、同向发力、同频共振,推动组织共建、队伍共育、资源共享和实现党建进步、发展进步、治理进步,共同发起"三同、三共、三进步"长三角城市群党建共同行动倡议书,并发布了48项长三角三省一市党建共建共育共享资源清单.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4和2018年长三角区域115个城市中心城区和县(区、市)域的建成区卫星遥感大数据,分析了长三角地区空间发展态势,发现区域空间整体呈现拓展趋势,中心城市、都市圈和交通干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三省一市”空间呈梯度差异,普遍扩张与局部收缩共存;省际毗邻区空间扩展较快,上海与周边区域协同能力较强;区域空间、人口、经济发展总体协调,部分地区存在“空心化”风险。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完善规划引领下的空间协同治理机制,加快推进都市圈和省际毗邻地区发展,促进区域空间、人口、产业协调联动,建立区域卫星遥感大数据空间监测管理系统,提升长三角区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4.
朱英明  张雷 《技术经济》2008,27(5):8-14
进一步提升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本文以长三角二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反映城市间互动作用以及竞争力影响因素间互动作用的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理论模型,采用“多维乘数法则”对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其综合竞争力的区域分异和发展演化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长三角二级城市群间综合竞争力的协同增强、进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基零途径。  相似文献   

5.
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联系程度差异会对城市群的协同发展产生影响。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经济联系看,三大城市群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也都呈现明显的梯度发展结构。但对三大城市群比较分析发现,城市群中各城市与主要城市的经济联系总量、联系强度、空间梯度结构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加强城市群内部的经济联系,应构建京津冀城市群聚疏有序的发展格局,提升长三角城市群边缘城市发展水平,缓解珠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过度极化效应,实现城市群一体化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依存型多层网络视角,利用2009—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包括合作网络、知识网络和城市-知识元素隶属网络在内的多层网络,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特征演化,构建ERGM模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形成机制的内在、外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但仍处于弱联结状态;协同创新网络空间由“三足鼎立”格局向“多中心、多层次、趋平衡”格局转变;协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领域出现空间聚集,各城市在不同领域各有侧重发展;协同创新网络形成受地理同配性、知识独特性和结构嵌入的影响,合作关系更倾向于中介2-路径结构。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7—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数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区域一体化的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扩容通过与周边新城市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整体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城市整合为一个城市群经济体,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三条渠道共同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3)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技术创新水平更高、第二产业比重更高的城市,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中国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区域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8.
谢侃侃 《技术经济》2023,42(2):100-108
随着我国实施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数字共治成为提升国内区域协同发展能级、降低交易沟通成本、扩大产业辐射力的重要支撑。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协同发展基础最好的地区,近年来,在依托大数据平台和数字共治手段,助力区域协同方面,开展了广泛和丰富的探索实践。本文拟从城市群协同发展和数字共治理论视角出发,对长三角城市群数字共治创新实践作了梳理,提炼了包括长三角在内我国城市群数字共治的主要特征,并从进一步畅通城市群数字共治体制机制、构建丰富数字共治生态和工具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陆桥视野》2014,(23):20-20
长江三角洲地区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2014年12月2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学军出席会议。三省一市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和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在审视长江三角洲地区时,一个巨大的都市群正在形成,它包括江苏、浙江、上海等三省市,并具有1.4亿的人口。”从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大西隆的陈述中,不难感受到所有外国经济观察者在面对中国长三角这一“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时都会油然而生的一种感慨:复杂的欣赏与合理的担忧。  相似文献   

11.
基于“3D”框架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空间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密度、距离和分割三个层面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探讨了后WTO时代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密度保持升高态势,群内经济密度的差距仍在拉大;南部的经济距离较北部优良;近10年经济空间整合度有所下降,虽然北翼经济整合度水平高于南翼,但以苏锡常为代表的北部地区近年来经济分割较为剧烈,南翼宁波、舟山、台州等地的经济空间整合水平增长较快.研究认为,经济空间分割是北翼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南翼城市将成为经济空间优化发展潜力最大的区域,提升南翼城市经济密度和整合水平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优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是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和应对突发外生冲击的重要支撑,加强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和打造全国经济重要增长极具有重大意义。目前,长江中游城市群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一强两核”格局,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基础不断巩固,呈现良好势头。但与国内其他主要城市群特别是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协同、数字基础设施支撑、数字产业化协作体系、产业数字化协同平台、数字技术协同创新、数据要素共建共享机制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距。长江中游城市群应推动数字经济产业政策协同、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布局协同、加强数字技术研发创新协同和促进数据要素共建共享共通,多措并举,切实提高数字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程雁雷  郭胜 《江南论坛》2023,(11):25-29
长三角商事仲裁协同机制自成立以来在跨区域庭审、仲裁制度改革、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成效显著。但当下仲裁协同机制面临脱逸于实质而停留于形式的危险,表现为“三省一市”仲裁协同具体措施缺乏,使协同停留于框架层面;商事仲裁程序协同缺乏上位法依据等方面,进而制约长三角商事仲裁协同的有效推进。本文基于长三角商事仲裁协同面临的困境,试从互联网仲裁上位法完善、推进商事仲裁协同制度具体化建设以及强化合肥仲裁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以促进长三角区域在商事仲裁领域的紧密协同。  相似文献   

14.
蒋骏 《当代经济》2018,(12):56-58
以我国两大城市群为例,构建了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对两大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水平进行测度;引入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了2008-2014年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和综合协调指数,并对测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运用BP神经网络建立耦合协调预测模型,对系统未来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震荡幅度较大,且各区域存在较大差异,长三角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第二,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与生态环境并未实现协同发展,绿色金融发展滞后,大部分地区处于拮抗阶段,并逐渐接近磨合阶段;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第三,未来城市群绿色金融-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在波动中缓慢增长.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协同发展是现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下,为把长江中游城市群打造成区域经济发展第四极,以城市群差异为基础的城市群间协同发展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的关键.本文从经济发展的外在条件出发,就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引擎的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经济联系进行分析;从内生条件出发,通过介入机会和介入能力模型就两者间产业同质化程度进行对比.综合内外两个维度得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环鄱阳湖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联系最强,环长株潭城市群对长三角城市群介入机会最好,而武汉城市圈对长三角城市群介入能力最佳.在区域整合和协同机制下,整合外在和内生条件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各自特点和当前发展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城市群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及协调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网络格局发展演变及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同创新是加快城市群一体化进程,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动力。文章利用2001—2015年合作专利数据,通过块模型分析、凝聚子群分析、知识复杂度测算等方法,论述了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创新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不同区域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知识差异。研究发现:(1)2001—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模式实现了由外部型向综合型的转变,"Z"字形交通主轴沿线城市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最快。(2)上海、南京创新带头作用显著,多层级创新板块组合模式是提升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有效方式。(3)长三角内部城市技术知识生产水平与其技术知识复杂度相关性较低,有必要构建分工协作的区域创新共同体,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进一步提升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是目前及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之一。该文以长三角二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反映城市间与竞争力影响因素间互动作用的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理论模型,采用"多维乘数法则"对二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对长三角二级城市群竞争力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二级城市群竞争力协同增强,进而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业于勤  陈晓雪 《当代经济》2021,(11):108-113
就长三角地区的经济结构而言,长三角三省一市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该地区GDP总量的66%以上,其总量在一体化国家战略实施以来逐年提升.然而作为民营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营企业,其结构竞争力仍然存在提升的壁垒,阻碍了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影响了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本文将通过构建企业结构竞争力动态模型,选取市场主营业务收入、财政税收以及利润总额指标进行现实分析,得出影响长三角三省一市企业结构竞争力提升的三个方面的提升壁垒,并通过分析其原因,提出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民营企业提升结构竞争力应选择产业聚集、区域合作以及自主创新三个方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多样化和异质性的创新种群及其高度共生性是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动态演化的重要力量。在厘清创新生态系统异质性种群结构及其功能的基础上,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理论和博弈模型,推演表明,为达成多方长久协作目的,需确保合作收益高于协作成本,而满足该条件的重要前提是创新种群的高度共生。运用长三角“三省一市”2011—2018年相关数据,分别采用Lotka-Volterra模型和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创新种群的共生性水平进行纵向和横向测算。研究表明,上海、江苏、浙江和安徽的共生度逐年增长,保持良好演化态势,且空间差异逐步缩小;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创新生态系统中异质性创新种群互惠共生状态尚未完全形成,科技中介服务能力有待加强;“三省一市”共生度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上海创新引领作用不够突出,安徽则低于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
正长江三角洲地区三省一市主要领导座谈会2014年12月2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学勇;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安徽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学军出席会议。三省一市党委、政府有关领导同志和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会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