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湖南省森林保险情况分析及相关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保险属于大农险的范畴。2009年,作为全国政策性森林保险的三个试点省份之一,我省森林保险试点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基本实现了"政府得民心、农民得实惠、农业得发展"的工作目标。本调研报告对我省森林保险的基本情况、主要特点做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我省在开展森林保险过程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政策性保险是政府为了某种政策上的目的,运用商业保险的原理并给予扶持政策而开办的保险。然而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中,实施政策性保险的实际效果会与其维护宏观经济利益的初衷相背离,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调节作用。本文以"甲型流感"对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的影响为例,明确建立政策性保险调节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建立这一机制的办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推广情况及存在问题,为广大农民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张掖市辖政策性农业保险呈现保险需求扩大、投保意愿增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认知度提高、承保理赔程序不断规范等特点,但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各方不断加以栽解决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有效平衡农业保险需求与供给的非均衡关系以及是否需要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是其发展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基于1990-2011年我国农业保险市场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构建供求双曲线型非均衡计量模型来分析在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前后的农业保险市场的非均衡性.实证结果表明实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能够有效促进农业保险市场供求朝均衡方向发展.最后提出应大力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不断提高农民农业收入以及尽快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多层次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2003年起我国开始新一轮农业保险试点,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经营.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面临着有效供需不足、政府支持乏力、巨灾风险累积等突出矛盾与问题.在当前农民收入较低和国家财力支持有限的约束下,作为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客观上需要政府支持.同时由于农业存在较大的风险,需要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保险合作社经营原保险、国家经营再保险和巨灾风险基金、巨灾风险债券化三个层次的风险分散机制,作为政策性保险的补充,实现农业保险自身稳定经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6.
根据税法的可税性理论,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应给予税收优惠;为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营农业保险,增加其赔偿准备金,应给予其税收优惠;各国都把税收优惠作为支持和保护本国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对国有农业保险经营组织、农业相互保险社、相互保险公司和保险合作社应免除一切税收;对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应根据具体情况,或予以免税,或予以减税.被保险人获得的赔偿金,不应被课税.我国应在已有针对农业保险的税收优惠法律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制度,对农业保险经营主体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免征一切税收.  相似文献   

7.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有效抵御农业风险、稳定农业生产的惠农政策.自从2007年7月陕西省在泾阳县试点开办奶牛保险以来,咸阳市通过政策创新,加大投入力度,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很快,在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铺开的第一年,人民银行塔城中支重点关注和分析了霜冻灾害农业保险赔付案例,采取了"实地走访为主、随机抽样为辅"的办法,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200份,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山东省支持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针对山东省农业保险开展的历史情况,以及目前的农业保险试点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所在,探讨符合山东省省情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保险是一种有效地分散农户风险和经济损失的风险管理机制。近年来,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在回顾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保险的准公共物品属性,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运用交易费用、外部性以及产权等相关理论剖析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需求诱因和收益,同时分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后带来的新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良性发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11.
随着福建经济快速发展,对精算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表现在福建省保险业的发展刺激保险精算人才的需求、福建省社会保障制度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需要精算人才、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技术的提升需要精算技术。为此,要提高对精算的宣传与认识,扩大精算本科招生规模、根据精算应用方向来设置课程、在教学上要从理论到实践,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闽台两岸精算人才培养与合作,最终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精算复合型人才及促进福建省精算本科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巨灾风险及其保险具有特殊性,风险可保性"经典定义"和大数法则不适用于巨灾保险及其费率精算。基于巨灾保险概念,在对巨灾事件离散模型、经济损失模型和保险损失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巨灾保险费率精算模型。以福建巨灾保险区划内住宅所面临的巨灾台风为例,利用实证数据资料对该模型及其矩阵化的应用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巨灾保险费率精算模型通用性强,易操作,结果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13.
搜集整理2003—2013年福建环境状况公报中公布的土地利用、水土流失、森林、海洋、自然保护五个方面生态环境的相关数据,分析11年来福建的生态环境状况。指出要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人民满意度等五个方面选取24个指标建立生态环境建设绩效评价体系,进而推动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土地的稀缺性和价值性要求人类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必须注重土地开发与利用的经济效率.以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采用综合评价法从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两方面构建福建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了福建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演进趋势和空间差异.在时间序列上,1992-2012年福建省土地利用经济效率整体良好,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产出效益基本持平,在2003年之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和产出效益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福建省的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空间分异规律不强.当前,福建省9个地市所处的土地利用阶段不尽相同,各地市应根据自身随处的发展阶段合理规划土地利用的投入水平并严格把控经济产出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我国保险业发展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中产阶级”的形成与壮大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对保险需求的重要来源,社会经济总量的扩大导致经济社会的保险需求在质与量上发生深刻改变,西部大开发也需要保险的保驾护航,保障保险法制的健全,以及保险知识的普及,提高全社会的风险与保险意识。在保险业的创新发展中,既要重视传统业务,又要打破传统观念讲创新,充分利用并发挥保险的金融性质,将“形象创新”摆到保险公司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16.
实现农地在农户与台商之间的合理流转,是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与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需要.分析农户与台商的农地租赁行为发现,租赁价格与交易费用是影响农地租赁的主要因素.健全农地承包经营权市场,稳定台商农地租赁使用权,同时积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当前闽台农业合作中的农地租赁问题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节点上。从结构优化的视角,分别对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考察福建省经济转型的状况,并构建相应的指标体系,动态地测算福建省经济转型程度。  相似文献   

18.
浙江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从宏观经济发展指标和农民家庭缴费能力两个方面对浙江农村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可行性进行分析后认为,浙江省总体上来说已经具备率先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91年—2011年的有关经济数据,使用经济计量的方法对辽宁省养老保险支出与人均GDP、65岁及以上老人占比之间的关系进行数量分析,结果显示,辽宁省养老保险支出占GDP的比例低于合理的支出水平,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支出的影响大于人均GDP的增长对养老保险支出水平的影响,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辽宁省将继续面临养老保险入不敷出的严峻形势,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根据福建省1995年至2010年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数据,选取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作为稳态因子,建立一项包含15个指标的衡量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和特尔斐法,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但各种机制和因素的权重即重要程度不同,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产生的影响效果也相应地存在差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在时间上有的显著相关性,也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