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态     
英国研究无人驾驶巴士;哈尔滨市“智能公车”建设正式启动;分布式超大型GIS平台软件在武汉国产化;中科院成功研制共相式新型地理信息系统;三者责任险不以车主过错为赔偿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14,(1):17-17
有中国经济学界“泰斗”之誉的厉以宁教授,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回答“中国产权改革到现在为止尚未完成”之问,给人深刻启迪。“没有产权界定谈不上市场经济”;“土地确权是农村改革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中关村》2012,(4):18-18
今年“两会”期间,深化改革的呼声,从下到上,格外强烈。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先生建言:要做好“顶层设计”,破除改革的“碎片化、应急化和部门化”,形成“制度红利”。鉴于诸多专家担忧的“中等收入陷阱”,辜胜阻认为,除了要分析“腐败和既得利益集团阻碍改革的难题”外,更要重视“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  相似文献   

4.
堵力 《中关村》2003,(1):74-74
草原的夜幕下有只羚羊在思考,天一亮,我就要拼命地奔跑,逃开跑得最快的狮子。这个时候,狮子也在想,天一亮,我要拼命地奔跑,追上跑得最快的羚羊。在城市,每天也有许多“羚羊”和“狮子”在这样思考,天一亮,就开始拼命奔跑。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群体,而且这个群体越来越庞大——他们就是在职的求学者。像羚羊那样奔跑,我不吝啬刘艳是天津姑娘,而她现在利用一个月的年假和倒休时间,坐在了北京的教室里。她每天早晨6点钟起床,从朋友家挤两小时的公共汽车赶到新东方教室、上3节的新概念,中午再捧个汉堡挤进公车再倒地铁到国贸,在“华尔街英语”跟外教聊两个小时、然后看那里的英语电影,一直到晚上。“充电族”多是上半天课或者利用周末、晚上时间学习,而绝不耽误工作。在北大中美合作的国际MBA项目的课堂上,出勤率十分有保证。无论多忙,那  相似文献   

5.
萧惑之 《中关村》2008,(11):83-83
中国改革30周年,按古人的话说我们已进入“而立”之年。如何由“而立”迈向“不惑”,这将是国家面临的一个战略问题。因此,总结中国改革的成功与不足,就成了国人最关心的事情。最近,拜读了“10位经济学家关于改革的思考”,发人深省,受益匪浅,很受鼓舞。  相似文献   

6.
《中关村》2014,(3):92-92
中国近三十年来有三件重要的大事:改革、开放和新技术革命。对于这三者的关系和意义,大部分人都在关注改革和开放,而忽视了新技术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我认为应该将“新技术革命”放在与“改革”和“开放”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12,(5):18-18
“改革只能前进,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都没有出路。”温家宝总理的答记者问,显示了决策层加大改革力度的决心。日前,著名经济学家高尚全接受采访时提出建言:“改革推进之所以如此艰难的原因,在于当下制约整个改革推进的除了思想因素外,还有更麻烦的利益因素。”高尚全认为,党的执政基础在于“三民”思想:即“民心、民生和民意”。  相似文献   

8.
陈英凤 《中关村》2011,(4):87-87
在东京,政府公车数量之少让人惊叹。整个东京都厅有1万多名公务员,但公务车的数量却仅有10辆左右。在东京的电车或地铁里碰到政府官员是很平常的事。  相似文献   

9.
萧惑之 《中关村》2012,(6):68-68
《南方周末》载文:一群耄耋之年的老人,为中国改革奔走呼啸。成为当下中国改革讨论中的独特一景——为改革“站台”的老人们。虽然他们已然进入“随心所欲”颐养天年最自由幸福的人生阶段.可是却不甘寂寞,“整天吃饱混天黑的事情是不愿意做的”,还在为实现振兴中华的理想而奋斗。“宁鸣而死,不默而生”。“寿高更难忘忧国”。体现出一种崇高的爱国情操。  相似文献   

10.
卫汉青 《中关村》2023,(3):90-93
<正>2023年2月27日,一代经济学界大师厉以宁先生走了。乍暖还寒的季节,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的心头一紧。厉以宁教授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最早提出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并主持起草了证券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是我国资本市场重要理论的主要提出者和奠基人,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被称为“改革先驱”,又获誉“厉股份”。2018年12月,在党中央召开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厉以宁教授荣获中国“改革先锋”奖章。  相似文献   

11.
《中关村》2013,(3):18-18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中国红利没有了”的论调影响我们的企业家,甚至更多的人。所谓“中国红利”即“人口、资源、改革”红利;“没有了”即意谓廉价劳动力没了,土地资源也用得差不多了,改革的潜力渐尽用完了。这种思维导致信心不足,某些企业不再重视实体经济,放弃了本行去从事地下金融放贷。  相似文献   

12.
关村 《中关村》2010,(12):12-12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被誉为“眼睛盯着真理的人”,是中国“好的市场经济”的倡导者,因之享有“吴市场”的雅号。在纪念改革开放30年的讲话中,吴敬琏曾表示,最大的遗憾是“社保制度”改革的失败。他分析失败的原因时,一语破的,“我看不出是什么财政困难,而是部门从自己的工作方便、从自己的权利、从自己的利益着眼太多,所以愿意保持旧体制,所以使改革迟迟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3.
“社保体制”的完善和“医疗改革”的成功,是咱老百姓最高兴的两件大事。有病就医和老有所养是“生存权”的基本内涵,“社保”和“医改”关系到国人的命根子。昔日,国家“一穷二白”,强调“先生产,后生活”,“先修坡,后盖窝”,“小车不倒只管推”,在“国库羞涩”的情况下,没有办好这两件事,苦了“三代人”,也就算挺过去了。如今,改革开放已经30年,国家经济状况今非昔比,有了很大的好转,党和国家倡导“关心民生,促进和谐”,让老百姓享受到改革成果。想起“父辈”、“爷辈”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孙辈”的幸福生活,心情无比快慰,九泉之下的“先辈”也可瞑目了。可是,春节期间朋友们在一起议论国家大事,对眼下“社保”和“医改”的现状,认为仍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7月份北大人事制度改革的论战中,远在香港的甘阳先生足旗帜鲜明的反对派,但是反对的层面却颇为形而上。他对北大教改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出了置疑,以“华人大学理念”为指导来审视北大改革,并预言这场改革将有可能使北大的人文社会科学沦为西方大学的“附庸藩属”。甘阳先生以其首创的“华人大学理念”来思考北大争创世界一流大学的改  相似文献   

15.
萧惑之 《中关村》2010,(5):106-109
吴敬琏教授一贯认为——“由于政府改革的实质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而自我革命往往是比较困难的,对于旧体制中有种种权力和利益的人来说就更困难。但是,我们只能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自身的改革。”“革命容易,革自己的命难,革既得利益者的命更难”。由此而引发出诸多的争论,往往使吴敬琏教授成为争论的漩涡和“孤独战士”。  相似文献   

16.
萧惑之 《中关村》2009,(7):110-113
中国发展出版社,响应著名经济学家王梦奎先生的倡议,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旨在“继续推进这场历史性的社会变革”,出版一套“中国经济学家改革论丛”,《厉以宁改革论集》则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马文良  关邨 《中关村》2013,(11):48-51
“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8.
萧惑之 《中关村》2008,(12):112-115
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时候,久旱逢甘霖的中国老百姓热切盼望的是:如何加大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如何加快改革的速。度与进度,如何将这场“革命”学行到底!由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主编的《中国改革30·10位济学家的思考》—“中国改革,30年风云激荡,30年岁月沧桑;30年大业初成,亦有艰难痛楚,困境隐藏”。这是一部敢讲真话和实话的著作,经济学家对30年的思考、评价、展望与交锋,凝聚着学者的智慧,体现出经济学家的良知,对关心过幸福生活的老百姓无疑是“兴奋剂”,对身居庙堂之高的领导者则是难得的“清醒剂”。  相似文献   

19.
《中关村》2010,(10):14-14
在改革的征途上不断传来“大国企”荣登世界500强的消息,名利双收,可喜可贺,被称为国企骄子“富二代”。可是在国人的眼里,喜中有忧,乃至“富二代”国企却无法获得国企真正的主人——纳税人的尊敬和认同。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08,(3):15-15
“蚂蚁雄兵”对中关村IT卖场的巨大贡献有目共睹。他们个体弱小,但群体很大;他们肩膀柔弱,但支撑起中国IT产品零售主渠道;他们是一个新兴的群体,典型的“中华草根族群”。无须讳言,中关村的“蚂蚁雄兵”,虽然可以“立业”,但无法“安家”,京都不给他们“户口”,意味着没有城市居民的身份,也就享受不到城市居民可以获得的一切福利待遇。日前,《求是》主办的《小康》杂志,用“大户籍改革”为题,回顾了我国户籍改革风风雨雨的50年变化,呼吁“历史契机也许就在眼前”!城乡二元化是现行户籍制度的始作俑者;户口成为利益分配的载体和护身符。户籍制度的辐射力量是惊人的,其背影掩盖着劳动就业、医疗保健、住房分配以及接受教育、转业安置、通婚子女落户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