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亚娥  王振明 《发展》2007,(1):141-142
首先要了解韩非及其思想的本源,对国人来说或许显得更具有现代意义.这个应使我们思考的问题就是:一种思想观念的产生及其影响,不能只从其自身得到解说,而应从其赖以产生的这一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中去寻求正确答案.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在吸收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批判与改造、创新与提高,建构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从而将早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化、理论化,将其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综合了法家的三大思想,创立了法术势兼用的君主治理论.其中形名术是韩非学说中最重要的一种御臣手段.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说韩非"喜刑名法术治学",将"刑名"冠于"法术"之前,足可看出形名术在韩非学说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韩非子的法治思想及其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非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散文家和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创立的法家学说,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要对其法治思想进行辩证的分析,摒弃其思想糟粕。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家之法治主义思想,在诸侯割据向一统天下的征战演变过程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秦国最终能够得以灭六国而一统天下,法家之法治主义思想功不可没.身为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的韩非,其"以法为本",法、势、术三结合的法治理论更令秦始皇大叹:"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韩非列传>).而与素昧平生的孟德斯鸠(1689-1755)则是法国十八世纪上半叶著名启蒙思想家,他在<论法的精神>中所论述的法治理论对后世具有巨大的、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老子韩非列传》,叙述了法家和道家的源流关系,法家是道家的继承和发展,这是思想的逻辑。但在《秦本纪》和《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又描述了历史的逻辑:历史推动了道家向法家的转向,历史促使秦人选择了法家为意识形态,历史以秦国的法治实践为中介,实现了由西周政治模式向帝制的变革。思想的逻辑最终是由历史的逻辑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王旭艳 《黑河学刊》2008,(2):106-110
韩非之法的最基本的意义等同于刑,其所提倡的法治,实际上就是刑治。韩非要求法具有公正性和强制性,具备成文性和公开性,具有变动性和稳定性。韩非的法就其实质而言,只是君主个人意志的体现,是君主权力的派生物。韩非法治思想当中的公正性,虽然在实践中很难实行,但对尊贵卑贱的等级观念有所冲击。韩非的法治思想对于历代君主专制统治都起了重大作用,它和儒家思想一起,共同构成了封建君主实现专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逻辑学是一门基础课,它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国的逻辑教学存在着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相适应、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逻辑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思想,充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7.
韩非子是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一个著名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的思想内容很丰富,本文浅析了韩非的人口过剩思想及其对当今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众观是韩非政治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韩非凭着他对人性的认识,认为民众趋利避害,无知无识,所以会成为专制政治的障碍,于是就主张用各种手段严格的控制民众。并且利用民众,让民众都参与到"耕战"的行列,为统治者服务。对于难以控制、不于统治的群体要坚持铲除,甚至主张鼓动民众相互告密以达此目的。研究他的民众观的得与失,在今天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人性欲望的深刻洞察和透彻了解是韩非整个思想大厦的重要基石。韩非正是基于对人性欲望的把握来展开对于道德、法治和经济的思索,提出他的道德观、法治观和经济观,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他对人性的看法过于悲观,对于道德和自律的作用加以忽视和贬低是不当和需要批判的。  相似文献   

10.
张铁钢 《魅力中国》2011,(12):181-181
韩非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一、韩非对前期法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的治国思想中就孕育着法家思想的萌芽,申不害、慎到、商鞅等人对法家思想的发展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韩非对他们的思想进行了继承、扬弃、综合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分析洛克的"白板说"与莱布尼茨的"大理石花纹说"指出,莱布尼茨对洛克思想的解构表面上看来是对经验主义的批评以及对天赋观念论思想的贯彻,但是实际上这种貌似彻底的解构恰恰运作在非此即彼的传统逻辑学思路上,并因而错失了两种思想之间的相通性、关联性.因此,本文主要认为,尽管莱布尼茨期望并且也实现了对洛克的一种转向,但是他却也从洛克那里得到了不少灵感,可以说莱布尼茨的思想是对洛克思想的一种超越、一种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人性欲望的深刻洞察和透彻了解是韩非整个思想大厦的重要基石。韩非正是基于对人性欲望的把握来展开对于道德、法治和经济的思索,提出他的道德观、法治观和经济观,具有很大的合理性。但他对人性的看法过于悲观,对于道德和自律的作用加以忽视和贬低是不当和需要批判的。  相似文献   

13.
赵延华 《魅力中国》2010,(23):157-157
韩非是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提出了“以法为治”治国理念,形成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思想体系。本文重点论述他的法治学说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一理论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对中国当代建立法治国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韩非汲取和改造了老子之"道"理论,将之用于政治领域,借道释君,认为君是"道"在人间的体现,君主只有体道,才能成为明君圣主。他提出了明君之道的基本原则:三守、虚静自处、用人之长、不依仁义,并从反面对君主提出了告诫。事实上,其明君、圣主只不过是韩非设定的理想君主形象而已。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今日重庆》2013,(5):93-93
《思想门》黄坚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孔子、孟子、庄子、墨子、韩非、苏秦等人被还原成鲜活的有弱点的"个人"和身处严峻时代的思考者,他们的思考和今日中国息息相关。在不断的探询、猜想、修复中,黄坚和诸子百家一一交谈。他的语调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行文锋芒。  相似文献   

16.
韩非是先秦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在战国末期周礼作为维护社会运转的基本规范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韩非认为必须以法代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法"具有丰富的伦理思想,惩恶扬善的正义性、执法上要求的平等性、"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的公开性、"一民之轨"的统一性等为我国建立现代意义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对完善我国政治伦理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韩非从人性好利恶害出发,主张通过赏罚的手段来治理国家和实现君主的目标。本研究阐述了赏罚的对象、标准、原则,尤其强调重赏重罚,并探讨了其赏罚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李耀 《魅力中国》2014,(21):273-273
法家最后代表人物韩非在总结前人的思想,提出了自己的法治理论。认为由于人心的缺点,无法去治理国家,因此需要以法治国。而这种治国之法,要具备公正、公开、强制、稳定和因时而变的几个特点。实行法治的具体方式为赏和罚,赏罚需名实相符,其中韩非提倡重刑,认为这样能够使国家治理的更好。  相似文献   

19.
在实证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马赫的要素论思想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他的自然科学背景使其哲学主张有了深厚的经验基础和较强的说服力,因而他的思想被看作是超越了传统哲学的范畴;另一方面,他的思想是维也纳学派的直接思想来源,逻辑经验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都与马赫的要素论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当马赫的要素论遇到马克思的实践论的时候,就不难发现,其实马赫的要素论的各个要素在相互发生作用的同时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崔文芊 《魅力中国》2013,(13):274-274
语言逻辑是从语言哲学中分化并逐渐独立出来的新兴学科,它使用现代逻辑的方法来研究自然语言的逻辑问题,包括自然语言的结构意义和使用的问题。语言逻辑直接从自然语言中研究思维形式,它直接接触的是自然语言,逻辑学的直接研究对象是思维形式,更确切地说是思维形式结构,它更关注的是结构联结方式演绎出的真假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