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村青年流动给其家庭关系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关系中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祖孙关系三个方面。夫妻关系中女性经济地位提高、夫妻关系初步平等,但离婚率呈上升的趋势;亲子关系中父权弱化,感情淡漠;祖孙关系更加亲密但随之各自也出现一些问题。应辨证地看待农村流动人口的离婚现象,关注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相似文献   

2.
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社会交流和交往态势不断的增强,促使人口流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流动人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对社会治安带来威胁。本文通过本地区流动人口的犯罪现状、犯罪特点以及成因,从而得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社会交流和交往态势不断的增强,促使人口流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流动人口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社会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流动人口犯罪问题成为了影响社会治安的突出问题对社会治安带来威胁。本文通过本地区流动人口的犯罪现状、犯罪特点以及成因,从而得出相应的控制措施以达到有效地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观点一般都对农村青年流动进城持乐观态度,认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必将给中国乡村转变和乡村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但是,笔者最近深入农村后发现,大批农村青年涌进城里的影响和后果是十分复杂的,对解决乡村发展中的问题并不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沈阳市是辽宁省的省会城市,全面的考察沈阳市外来流动人口的特征,从而揭示这种特征对城市的影响,将为合理引导沈阳市的外来流动人口的有序流动提供客观的事实和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认为沈阳市外来流动人口有如下特征及变动趋势:外来流动人口将会快速增加;外来流动人口年轻化是一种趋势;外来流动人口教育程度还是有所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大多数集中在第三产业。这些特点给沈阳市带来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且利大于弊。  相似文献   

6.
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人力资本障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林 《开发研究》2005,(3):29-31
随着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日益关键,西部农村劳动力人力资本相对于东部地区,质量低下、积累能力弱、市场文化特征弱,不利于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率、流动收益、职业稳定性的提高和流动后的就业选择,成为影响他们向发达地区和高级产业转移的巨大障碍。本文结合近年来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征,深入分析了人力资本因素对其流动过程的影响,为从提高西部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入手解决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0年中国农村流动人口新特征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城镇人口达到了45594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6.09%,同1990年人口普查城镇人口比重26.23%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普查数据显示了90年代是我国城镇人口发展的最快时期。城镇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促进了城镇经济发展,同时也给城镇发展带来了挑战。由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全部数据的录入汇总工作尚未完成,目前缺少详细流动人口资料,本文使用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从人口结构和经济活动特征方面,对我国从农村向城镇流动的人口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半流动家庭这一特殊的家庭模式应运而生。文章从半流动家庭的功能、成员互动及半流动决策对家庭成员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已有文献进行了梳理。针对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指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农民工、留守妇女等群体纳入家庭系统展开整体研究,同时也应深入研究留守妇女的亲职角色及亲职压力,为改善半流动家庭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孙文凯  李晓迪  王乙杰 《南方经济》2019,38(11):131-144
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是健康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并且其本身也产生众多经济影响。文章利用2014年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与心理健康专题调查"的调查数据,分析流动人口不同的本地城市人身份认同对其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由于身份认同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具有内生性,因此我们在OLS基准回归之外,采用流动人口"本地话掌握水平"及"流出地土地面积"作为工具变量处理可能的内生性问题。我们也进行了替代变量的稳健性检验以及各种异质性检验。我们发现流动人口不同的身份认同程度对家庭消费水平、家庭消费结构有显著影响:更认同本地城市人身份的流动群体消费更高、恩格尔系数更低。同时,身份认同的消费影响在不同群体间存在一定异质性:这种效应对于年长的流动人口以及农村户籍流动人口更显著,这些异质性发现也符合预期。文章也进行了影响的可能机制检验,发现认可本地人身份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在本地买房、长期工作生活和落户,减少在老家购房和生活的可能。研究结果对认识身份认同经济影响有一定学术价值;同时,文章的政策含义是,促进流动人口本地身份认同可以促进城市消费活力和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现实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养老是我国农村老年人口的主要养老模式,这一养老模式本身具有不可替代性。但随着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结构转型、人口老龄化、农村人口流动等对农村家庭养老产生了诸多影响,家庭养老面临功能不断弱化的困境。在这一现实情况至下,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模式成为未来农村养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选取超大城市流动人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中国超大城市流动人口健康教育状况;采用 计量回归的方法,研究个体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流动特征因素、公共服务供给与获得这四个方面的指标对中国 超大城市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超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健康教育水平低于其他地区,有较大 提升空间;个体特征因素、家庭特征因素、流动特征因素、公共服务供给与获得四个方面的指标对超大城市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水平均有较强影响。  相似文献   

12.
赵金龙 《北方经济》2012,(17):83-84
正由于二元社会制度的存在,流动农民的户口、教育、各种保障、工资待遇等都难以与当地人完全一致,这使得乡村农民的移动很不彻底,虽然外出就业,但他们必须把根留在乡村,以此谋得基本的生存保障和社会归属感。移动的农民成了"两栖人口",随着生命周期和季节的变化,游走在城乡之间。这种不稳定的迁移给农村土地利用带来了极大影响。一、农民转移对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影响从总体看,随着农民流出乡村,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利用效率不断降低、利用强度不断减弱。但这种影响存在着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陈蓉 《改革与开放》2012,(23):35-37
人口的迁移流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据普查和大型的流动人口调查显示,当前这种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家庭化流动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或与其全部家庭成员,或与其部分家庭成员一起远离乡村故土,进入城市重新安家、生产、生活,谋求更好的发展。其结果是大量的流动人口家庭涌现出来。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说,流动人口家庭是一种新的家庭模式,与流动人口同住的可能是其全部或者部分的家庭成员,对其分类将不同于社会学对于家庭结构  相似文献   

14.
庞小燕 《理论观察》2007,(2):105-106
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是城镇化中伴随农民流动转移产生的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农村留守子女教育环境不容乐观,如家庭教育不够充分、学校教育问题严峻、农村滞后文化环境制约等,这给留守子女的身心成长带来一定冲击和影响。因此,必须加以研究,寻求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单桂丝 《发展》2012,(8):105-105
我国人口众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向城市。他们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产物,具有历史先进性。但随着各类、各层次人口流动愈来愈多,也给我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过去我们依靠行政的手段就人管人的办法进行社会治安管理显然已经难以适应形势的需要。深入研究这一群体的文化特征,实现从硬性管理规定到文化引导、文化熏陶的模式转型,切实开展流动人口亚文化矫正,全面加强流动人口的文化建设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6.
目前社会各界对于“三农”问题的关注,存在诸多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同质化论述,缺乏对于同属于农村流动人口的进城经商的个体工商尸市民化研究的现状文章试图通过对中部某省会城市W水产市场个体工商尸的调查研究结合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等相关理论,从发展历程、现实状况、积极意义等角度入手,探究拥有一定财富和资产的进城经商农民市民化的基本情况,从而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和农村流动人口市民化提供范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又面临着第三个生育高峰,是建国以来基数最大、幅度最高、人口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当前,令人担忧的问题是:成千上万流动人口的出现,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些被称为“生育游击队”的流动人口,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他们遵循着老祖宗留下的“多子多福”  相似文献   

18.
刘军奎 《开发研究》2023,(2):131-139
代价付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普遍性。我国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既是突破制度羁绊并促进繁荣与发展的经济增长过程,也是流动人口付出代价的历史性过程。陇东南Q村的田野考察表明,长期流动务工经历中,流动人口付出了三类代价:身体性代价、情感性代价和心理性代价。各类代价伴随的不同创伤与损毁,以或隐或显的方式为流动者个体的生命刻上了深深的印痕,并通过代际传递对家庭产生持久影响。作为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流动人口的代价付出需要引起应有的关注与认知反思,缩减这一群体的流动代价,使其尽可能摆脱因多种代价付出而面临的发展困境,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实践需要,也是弥合城乡发展鸿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陈涛  邵巍 《特区经济》2014,(1):187-188
城乡统筹发展核心在于促进生产要素双向良性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但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城乡之间生产要素依然是从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农村人口和资金向城市流动、农村土地流转等给城市社会、经济及基础设施管理等带来较大挑战。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为例,全面分析了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生产要素流动对城市管理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兰 《特区经济》2010,(6):153-154
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使留守儿童与外出父母在时间上、空间上长期隔离,这给留守儿童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单靠个人及家庭的力量无法解决,只有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的公共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