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建超 《魅力中国》2014,(19):100-100
河南曲剧是河南地方流行最广的剧种之一。它流行于河南及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新疆、内蒙古等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它是由民间的“高跷曲”发展而来的年轻剧种。  相似文献   

2.
河南曲剧是中国五种曲剧(北京曲剧、云南曲剧、四川曲剧和白族的大本曲剧)之一,广大群众通称为"河南曲子",1951年被正式冠名称"河南曲剧".它是河南地区土生土长地方戏曲剧种,具有鲜明、浓厚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3.
河南,中国中部六省之一,在中国实行中部崛起战略中,河南的地位作用具有特殊意义。它的经济贸易发展状况因此受到人们的注意。我们给读者提供的不光是河南经贸发展的数据,更有河南经贸发展的理念和实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河南曲剧是中国五种曲剧(北京曲剧、云南曲剧、四川曲剧和白族的大本曲剧)之一,广大群众通称为"河南曲子",1951年被正式冠名称"河南曲剧".它是河南地区土生土长地方戏曲剧种,具有鲜明、浓厚的地方特色.近百年来,经过广大群众及专业、业余艺术人员的不断创作、吸收、实践、改进,逐渐形成了目前的曲剧风格,被公认为河南省三大戏曲剧种之一.  相似文献   

5.
河南曲剧自1926年登台至今,已有八十五年的历史,如今它是河南地方戏的第二大剧种.在其发展的最兴盛阶段,专业剧团数量在全国300多个剧种当中排列第十,流行到了新疆、内蒙、甘肃、台湾、安徽、湖北、山西等13个省(区),基本上覆盖了整个河南.  相似文献   

6.
王伟力 《新财经》2005,(8):74-75
地处河南的彩管玻壳大王——安彩高科杀入了TFT-LCD液晶玻璃基板的战局。它能成功跨过资金、技术难关,填补国内液晶面板产业链的空白吗  相似文献   

7.
刘联合 《魅力中国》2013,(13):95-95
地方风格浓郁的河南曲剧,作为戏曲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原儿女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河南曲剧已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倍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及人民群众的喜爱,她已经为河南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并且将继续做出更大的贡献。河南曲剧,发源于洛阳与南阳,发展于汝州、登封等地,盛行于中原大地。其形成与发展有着浓郁的历史积淀。河南曲剧又称曲子戏;它植根于华夏文明发祥地一洛阳、南阳等地,与中原文化一脉相称,是华夏文明、民间艺术的精髓。其历史渊源可上溯到明代中叶在黄河流域弹唱的俗曲小调。  相似文献   

8.
陶爵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为铜爵的产生提供技术与艺术指导;它是一种区别社会等级的物化表现形式;它的演变过程隐含着社会政局的变动.基于此,本文对陶爵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其起源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消亡于殷墟文化四期,期间经历了探索、繁荣发展、停滞、变异、衰落、消亡六个时期.在对陶爵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夏文化形成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夏商分界在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之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开放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下,河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呈逐年上涨趋势,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外资已经成为推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它为促进中原崛起提供了强大动力和重要保障,但是同全国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文章从各方面较为全面地分了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国民经济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陶爵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为铜爵的产生提供技术与艺术指导;它是一种区别社会等级的物化表现形式;它的演变过程隐含着社会政局的变动.基于此,本文对陶爵的起源与演变进行了探讨,认为其起源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消亡于殷墟文化四期,期间经历了探索、繁荣发展、停滞、变异、衰落、消亡六个时期.在对陶爵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夏文化形成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夏商分界在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之间.  相似文献   

11.
在河南车市,提起裕华金阳光,没有人不知道的。随着今年下半年它的第四家分支机构郑州西区中原路店的正式开业,裕华金阳光继2003年成为北京现代“河南第一家”后再一次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2.
曲剧的魅力     
牛艳荣 《魅力中国》2013,(20):398-398
曲剧这个新兴剧种,是近百年来在我省土生土长的一个富有强大生命力的舞台戏曲艺术。它不仅盛行河南全省,而且象湖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安徽乃至边远的新疆、云南和内蒙古,也有专业的演出团体。一些优秀剧目,如《游乡》、《赶脚》、《陈三两爬堂》、《卷席筒》、《风雪配》以及《背靴访帅》等拍成电影以后,加上剧团的巡回演出。它的影响早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遍及全国,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一、河南曲剧伴奏乐队的演变  相似文献   

13.
张明云 《魅力中国》2012,(29):195-195
曲剧,是河南的第二剧种,曾名“高台曲”、“曲子戏”,20世纪50年代改称曲剧。流行于河南大部及周边毗邻省份部分地区。它在民间说唱大调曲(鼓子曲)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汇集了明清俗曲的精华,多姿多彩的唱腔曲牌优美动听,亲切宜人。正是凭借着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广泛的影响力,2006年,曲剧人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国家教委在广东,海南、河南、云南4省搞试点,高考录取时使用“标准分”,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那么,什么是标准分,它有何意义?全国考试专业  相似文献   

15.
方小珂 《魅力中国》2013,(14):103-103
豫剧滋生于黄河两岸,根植于中原腹地,蔓延于神州大地。它承载了厚重的河南文化元素,以鲜明的个性在中国剧坛独领风骚。豫剧声腔中倾吐着中原儿女的心声,凝结了河南的风土人情,其唱念做舞皆有力的展现其独特的美学品格,它的文化艺术博大精深,戏曲服装文化是戏曲文化与服装文化双重作用的结果,是戏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舞台艺术中的一项重要的创作。人物造型,  相似文献   

16.
公司     
8亿重组河南航空 6月18日,由河南煤化集团牵头,与河南交通投资集团、郑州地产集团共同出资的河南省管国有企业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河南航投)举行揭牌仪式,准备8亿元重组河南航空。  相似文献   

17.
公司     
《中国经济快讯》2012,(25):13-13
8亿重组河南航空 6月18日,由河南煤化集团牵头,与河南交通投资集团、郑州地产集团共同出资的河南省管国有企业河南民航发展投资有限公司(河南航投)举行揭牌仪式,准备8亿元重组河南航空。  相似文献   

18.
由于近代世界市场的形成,河南也成为国际贸易的组成部分。茧绸作为河南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近代河南的经济发展。河南茧绸的生产,有其深厚的历史积累与区域基础,近代史上河南茧绸的生产在进行着自身的改良与革新,并为茧绸的贸易提供相应的支持。在生产日益发达的基础上,河南茧绸的贸易形成了产地、运输线、加工的整个完整体系,汉口、上海逐渐成为河南茧绸的贸易集散地。但是,由于生产的相对落后,以及各种客观不利因素,近代河南茧绸的生产及贸易市场,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在市场体系中不断沦落到非常不利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正在地理学界,有这样一支教师团队。它历史悠久,已走过95个春秋;它出身名门,由杰出的地学家冯景兰先生创立;它步伐坚韧,名家辈出;它脚踏实地,创始之初就扎根中原、立足全国、面向世界,围绕黄河开展教学科研;它紧贴现实,在国家发展和河南地方经济建设中,一直有它的身影……这支团队,就是被称为"铁塔牌地学人"的河南大学地理学教师团队。他们,彰显着"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风采。  相似文献   

20.
何玉倩 《魅力中国》2014,(15):71-71
河南曲剧是一个年轻的剧种,其所演唱的曲牌明清之际已在民间广为流传。二胡是中国民族器乐的代表性乐器,它音色细腻、优美、柔和,表现力非常丰富,善于表现抒情、叙事、忧伤等音乐情感,故有“东方小提琴”之美称。其充满着浓郁的河南地方韵味的优美音乐,在作曲家的精心编配下,成为了一首首、一段段质朴、清醇的二胡独奏小曲,为烘托剧情、渲染人物感情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