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尽管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已把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界定为当事人,但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却并不具有当事人的完全形态。该文从犯罪的本质、刑罚、刑事诉讼目的等方面综合地探究了我国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应然诉讼地位。 相似文献
2.
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一般指被害人及其家属无法从犯罪人处得到应有的赔偿,国家以其公共资金给予适当补偿的制度。这一制度的理论基础有国家责任论等,笔者认为加强对被害人的保护是现代法律的立法趋势,本文仅就由于被害人诉讼地位的变迁来论证国家补偿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作为刑事诉讼程序的参与方,相较于被告人的上诉权,被害人在检察院拒绝抗诉的情况下,缺少在对等情况下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机会,也就是上诉权。但从现实角度来说,如果不对不赋予被害人以上诉权的理论和现实理由进行分析,而单纯以公平正义为论点,未免显得过分苍白。因此,应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合理性进行解释,并给出被害人上诉引起二审时的诉讼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事诉讼法在保护受害人合法权益方面仍有一些不周到之处,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加以完善.应该保障被害人对犯罪的追诉权,保障被害人的诉讼参与权,保障被害人获得实际赔偿的权利,实现对被害人保护的整体性和被害人在诉讼过程中的全面参与,完善对被害人权利的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法理学认为:刑事诉讼构造是由一定的诉讼目的所决定的,并由主要诉讼程序和证据规则中的诉讼基本方式所体现的控诉,辩护、裁判三方的法律地位和相互关系,在国内,也有学者称之为刑诉形式、刑诉模式、刑诉结构。在人类刑事诉讼中, 相似文献
6.
该文研究的对象是刑事诉讼的成本效益,诉讼成本是指国家和诉讼参与人为实现其诉讼目的所支出的、客观存在的各种损耗,也是指诉讼主体在实施诉讼行为的过程中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诉讼效益是指诉讼过程中对司法资源的最优配置,除去各种成本耗费后,进而实现司法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综合效果.通过对诉讼成本效益的分析,使诉讼成本效益达到最佳整合. 相似文献
7.
诉讼的公正性,就是要既能保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又能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两者不可偏废。如何才能做到保护好被害人的合法权利,文章从法制的制定到执法的理念来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刑事被害人是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人,在现代刑事诉讼中具有当事人的地位。被害人作为诉讼当事人应当享有体系化的权利赋予和保障,对此有关国际刑事司法准则是有明确且完备的规定的,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得到了很好的实现。但是,中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被害人权利的体系化和国际化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10.
通过刑事诉讼法和刑法的修订,刑事被害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在请求赔偿权、获得救助权、参与诉讼权和上诉权等方面,需要在立法上进一步完善,或者需要在实际执行中得到落实。 相似文献
11.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被害人权益保障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国家纷纷制定、修改立法以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而在我国刑事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至今仍被强大的国家公诉权所掩盖,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现行立法对被害人各项权利的规定不仅范围狭窄无法适应世纪的需要,而且由于具体操作等方面存在缺陷导致被害人现有权利在司法事务中很难有效实现。因此,借鉴国外的立法经验并结合我国司法实际构建一套完备的被害人保障制度是我国目前司法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众所周知,犯罪嫌疑人是刑事调查和刑事诉讼中的重要主体。对于犯罪嫌疑人在案件调查和刑事诉讼中权力的保护,有利于维护司法的公正,同时也是刑法文明化的重要体现。然而我国长期受纠问式诉讼传统影响,在犯罪嫌疑人全力保护方面,依然需要加大力度。特别是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保护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刑事调查中的权利,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3.
14.
刑事诉讼制度,是一种既重视有效惩罚犯罪,又重视保障诉讼民主,维护公民权利的法律制度。犯罪既侵害了公共利益,也侵犯了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国家既有保护公共利益的责任,也有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的义务。重视对刑事被害人利益的保障,建立刑事被害人的救济制度,对于调节国家与社会成员的关系,均衡人权保障,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网络诈骗犯罪的被害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诈骗犯罪在网络环境下的新面貌,以被害人为中心,重点从网络诈骗被害人特征和诈骗实施阶段两方面阐述被害人在预防诈骗中的重要性。同时,尝试把适用于传统环境的“防卫空间”理论迁入网络空间领域,将其作为治理网络诈骗的重要理念,并讨论其在调动被害人自治气氛,预防被害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被害人是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其对于自身遭受的损害结果大都持反对态度,但不排除在有的案件中损害结果是被害人所积极追求的,这就涉及到对于被害人承诺的损害结果是否可以阻却行为违法性的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争议颇大。但既然是权利,则权利人有积极行使、消极行使,甚至放弃的自由,因此被害人承诺应当阻却违法性。 相似文献
17.
18.
在大多数国家的立法中,将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范围限定为股东,但少数国家(如加拿大)立法规定,派生诉讼的原告还包括公司债权人以及被法庭自由裁量为适当之人,所谓“适当之人”是指那些对于公司如何进行管理享有直接经济利益的人。所以,股东派生诉讼的原告并不必然只限于股东,而取决于国家的具体立法。对此,笔者不予赞同。 相似文献
19.
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权益,理应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有效的保障,但在司法实践中,国家却常以公众利益为由而牺牲对刑事被害人的保护,而作为其中特殊群体的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更是受到严重的忽视。本文从刑事未成年被害人特殊群体的角度,针对当前我国刑事诉讼中对未成年被害人保护不足之处,提出加强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护的可行性建议,以期能对刑事诉讼工作有所帮助。一、我国现行刑事未成年被害人司法保障体系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把律师介入刑事诉讼的时间提前到侦查阶段,对于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正,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把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师视为广义上的辩护人,既有利于律师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名正言顺,也符合民主法制原则。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阶段律师权利的规定有相当大的缺陷,因此,对于目前侦查阶段律师诉讼权利的配置应当予以完善,这样才能使我国侦查阶段律师具有“辩护人”这一名副其实的诉讼身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