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广东实施"双转移"以来,各个产业转移工业园取得丰硕成果,劳动力结构不断优化,同时区域产业结构也发生着深刻变化。本文从区域产业升级水平、产业结构变化及产业就业关系等方面对珠三角和东西北地区2008年以来产业结构变化情况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供参考。测度与判断"双转移"指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  相似文献   

2.
马静芳  熊曦 《当代经济》2007,(23):108-109
本文系统分析了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性,提出了欠发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三大途径.并结合北部湾区域承接产业转移战略选择与定位,从北部湾的优势和承接产业转移的战略重点提出北部湾应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以打造科技园区为载体、营造良好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来促进北部湾区域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广大的“一镇一品”为特点的传统产业集群,成为支撑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组织形态.广东各个国家高新区基于园区基础和特色,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高端产业集群,这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广东经济长期发展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素质性、结构性矛盾,尤其是产业层次低下、创新能力不强、要素支撑不力、转型升级缓慢等问题也日益显现.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广东经济固有弊端集中凸显,同时伴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强、  相似文献   

4.
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是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对于广东破解科学发展难题,促进新一轮大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双转移"战略实施3年多以来  相似文献   

5.
广东产业“双转移”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广东省"双转移"战略实施背景,以广东珠三角产业转移升级为例,探讨了"双转移"模式的启示,并对产业"双转移"取得的效应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实现我国产业的转移和升级提供一些启示及参考。  相似文献   

6.
构建广东现代产业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党的十七大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大势、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广东顺应经济全球化、知识化、循环化趋势和国际产业演变规律,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更是广东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能力结构与东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产业转移无论对于转出地还是转入地,都具有功能放大的效应,但效应的范围及程度取决于转入地特定发展阶段所具有的吸收能力及其结构,并进而决定着产业转移的规模和范围.因此,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不仅是东西部大规模产业转移的前提,更是产业转移效应发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选择.文章通过分析东西部特定发展阶段下产业转移与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能力结构的产业转移路径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广东科技园区产业转移现状 广东省的产业转移主要形式是建立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不仅推动了产业的升级和转移,也可以起到缩小珠三角和粤北山区以及东西两翼的差距、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产业转移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9.
推进广东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会 《广东经济》2010,(12):33-36
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广东工业化的一个显著特征 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是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一大特征,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进入新世纪,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广东出口导向型产业集群得到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东莞实施产业转移面临的机遇、挑战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双转移"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提高劳动力素质,提升珠三角地区产业竞争力,带动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加快发展,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等作出了全面部署。东莞市作为珠三角经济发达的地级市,"双转移"战略对该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个业开放型发展战略的角度出发,产业区域转移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二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而从现阶段工业经济发展来看,这两个条件已在以浙江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地区区集中显现。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产业体系是以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低、创新能力强的现代产业集群为核心,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成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现代产业体系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关键内容和基础支撑,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部地区应当积极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成为协调我国东西部发展的杠杆和桥梁地区。本文提出并论证了中部崛起应采取“外部投资密集推动的外生性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政府主导的市场经济在过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中已取得巨大成就,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过程中,特别是在2008年爆发世界经济危机后,我国外向型经济受到来自贸易保护主义的冲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着  相似文献   

15.
《广东经济》2012,(4):37-37
3月份,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广东省将通过做强优势海洋产业、做优海洋新兴产业、做大临海工业,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6.
黄岩是中国模具之乡、中国塑料日用品之都。在这里,以模塑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已经成为中国较具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2012年,黄岩区模塑工业设计基地成为浙江省2012--2014年重点推进建设的12个特色工业设计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7.
广东参与“海上新丝路”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广东应当利用30多年快速发展形成的优势,积极参与"海上新丝路"建设。广东参与"海上新丝路"建设,必须做出准确的战略定位:广东有责任积极配合国家战略,充当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率先推进广东与沿线各国经贸、科技、文化的交流合作关系,在国家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林平凡  刘城 《新经济》2010,(10):78-80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各个地区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纳入经济发展战略部署的显著位置。LED产业作为广东长期培育的一个产业,现在已经成为国内新兴产业中拥有一定“话语权”的产业。但是,  相似文献   

19.
产业转移不仅是一种典型的经济行为,而且是一种社会行为。遵循经济学逻辑,当不同区域间的生产要素价格差距较大时,受市场信号指挥的企业就会自发采取适应性行为——向要素成本较低的区域进行梯度转移。现实中,尽管我国区域间的要素价格差距悬殊,但产业转移步伐远远落后于预期。从新经济社会学视角论证这种“经济悖论”,发现嵌入本地的生产性、服务性、制度性、社会性网络制约着企业的异地转移行为,进一步提出产业转移是企业社会关系网络和协力合作网络“脱嵌-再嵌入”的过程,并以江苏省南北挂钩共建产业园区为例,验证了两地政府通力合作有利于降低“脱嵌”对企业异地生产的冲击,并能够帮助企业“再嵌入”异地社会关系网络和协力合作网络,从而有力地解释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需要政府介入的新经济社会学逻辑。  相似文献   

20.
徐强 《经济》2014,(10)
正近年来日趋严重的人口、资源压力与环境污染等问题不断倒逼京津冀三地联动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随着雾霾天气的日益严峻也被提到国家层面。以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作为优先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合作重点,除了加强行政层面上的顶层设计和破除体制壁垒之外,京津冀一体化的关键和实质问题在于三地产业间梯度转移,对接协作,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