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2012年我国经济增速预计将继续回调,对此不应再以总量政策扩张谋求经济增速回升。要以经济增速下降、市场竞争压力加大为契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改革。重点解决房地产市场需求不稳定,城市化进程滞后,产业结构调整遇阻,财产权益、责任不清,政府职责不到位等深层次问题。着力构筑经济增长的新基础。  相似文献   

2.
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业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从国际上看,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孕育突破,各国都在精心谋划、探索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国内看,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经济结构不合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始终存在,我国经济已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二五”时期应该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重点,调整优化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以及区域与城乡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7,(5):11-12
[美国《世界日报》1月23日]中国大陆2006年一大经济问题,是进入所谓“顺差时代”,国际收支失衡矛盾加剧;而2007年的经济政策调整,一大任务是将国际收支平衡,作为主要的宏观调控目标。这一新的政策取向,对今年中国整体经济走向,对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外贸外资政策等,均将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1990年7月发表的日美结构问题调整协议(日美协议)最终报告,标志着日美经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日美经济摩擦日益向纵深发展,已触及两国经济结构的深层问题。而美国正是想通过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扭转自己在贸易、投资方面的不利地们,以缓解国内经济矛盾。  相似文献   

5.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0,(4):40-42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醒得早 起得迟”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提了十几年,调整经济结构也调整了十几年了.但是为什么没有转变、调整过来?一是政策不到位,二是资金分配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世界银行2009年3月】经济政策由于当前经济发展的短期和中期政策目标有所重登,因此在制定政策目标时应当尽可能考虑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期目标。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由于全球经济前景很不看好,出口会大受影响,这使得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变得更为重要,而这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应将更多关注的重点从完成短期增长目标转到改革议程上。另外,通过使用并扩大社会保障网络,并同时辅以教育及培训的加强,也能减缓经济下滑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经济正处于震荡调整之中,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新一轮竞争的加剧,欧美经济所暴露的深层次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调整到位,但这并不意味欧美主导地位的终结。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同欧美主导势力的消退将是一个长期的过渡。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妥善处理自身的发展难题和增长的矛盾对中国来说至关重要,核心是要加快调整发展战略,努力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8.
霍成 《中国经贸》2012,(12):170-17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近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但由于经济贸易结构的改变,我国经济也出现了某些发展问题。本文就我国金融政策展开论述,提出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政策选择问题,希望对于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起到一定的巩固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斌 《世界经济研究》1991,(5):39-42,79
布什入主白宫后就对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进行扬弃和调整。在目前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的困境情势下,布什政策如何操作宏观经济的调节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使衰退的经济早日回升,已成为世人注目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美国经济增长脆弱性往往会改变国际市场的预期,使依附美国政策调整国家的经济金融基础受到伤害。而美国经济规模大,对世界经济具有引领作用。因此,有必要了解近年美国政治战略与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新组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任洪源 《天津经济》2008,(12):22-24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从虚拟经济迅速扩展到实体经济。在全球经济环境恶化、国内结构性政策调整和经济内在周期的三重压力下,我国经济增长也出现放缓迹象。但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地方政府积极措施连续果断出手调控下,天津产业发展将在较短时期内完成窄幅波动,重新走上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  相似文献   

1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和优化的千载难逢的契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美国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大规模、深层次、集中的西部开发过程中,将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美国西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速确立了美国在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地位,同时也为我国正在启动的西部开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应立足中国国情,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借鉴美国开发西部的经验,依靠政策导向,运用市场机制,营造开发氛围,突出区域特色经济,从而实现中国西部经济的腾飞和全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优化,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多年扩大内需政策的引导下,2002年以来我国保持了经济增长速度稳中加快的良好势头.当前,由扩大内需政策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的景气局面正在逐步形成,但经济运行中体制性、结构性的深层次矛盾仍有待进一步调整和改革.  相似文献   

14.
美国经济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本文中,我们之所以使用“调整”而不使用“衰退”来讨论当前美国经济出现的增速下滑问题,在于我们认为,这种减速是上升途中的正常调整,是对世界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初期的快速发展和亢奋状态的一种修正,这种调整将使美国经济和企业更具活力和竞争力,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周期性经济衰退。如果这种判断正确,现在我们的对策研究,不但要关注美国经济增速下滑对我国进出口及其相关产业造成的影响,更应该关注的是,美国经济经过调整、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之后,我国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国现在应该采取些什么行动来主动适应这个新的格局,在教育、科研、先导产业发展上,应该作出哪些具有前瞻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和优化的千载难逢的契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不合理,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美国在长达一百多年的大规模、深层次、集中的西部开发过程中,将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使美国西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速确立了美国在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地位,同时也为我国正在启动的西部开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应立足中国国情,从西部地区的实际出发,借鉴美国开发西部的经验,依靠政策导向,运用市场机制,营造开发氛围,突出区域特色经济,从而实现中国西部经济的腾飞和全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与优化,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是中国经济运行由升转降的一年。这种变化既因为受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变化的影响,也因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同时也是数年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的综合体现。可以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转折性变化,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因此只要政策调整适度,  相似文献   

17.
广东经济结构需要实施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近年来遇到的困难,根本原因在于广东经济内部的结构失衡。解决广东的结构问题需要实施战略性的调整,即必须从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上,从经济增长方式上以及经济运行的机制和政策上,来一次认真的、全面的、系统的战略调整。最后,作者还具体提出了推动广东结构调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学决策》2004,(2):64-64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梁艳芬最近在一次高层论坛中表示:2004年美国经济可能出现六年来的最快增长。她认为这是由于:(1)经济的周期性调整已取得成效,企业债务负担下降.盈利水平上升,为今后的经济回升奠定了基础;(2)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将对经济活动提供重要支持.目前美国的  相似文献   

19.
胡畔 《中国经贸》2014,(15):147-148
在长达30多年的经济高增长后,自2011年以来,我国经济基本处于低位运行状态。在此经济失速期,为保证适度的经济增速、国家会出台部分行业的支持性政策,为调整经济增长结构,国家也会出台许多限制性的政策。风险的集聚和国家政策的变化使得商业银行面临许多的挑战和机遇。商业银行如何在经济失速期选择适合自身的风险管理策略是值得思考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WTO、受竞争经济与中国的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一般的经济学原理,中国加入WTO后将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重新配置资源,并促进我国GDP和福利的增长,这将为我国整体就业状况的改善带来契机与机遇。但是,上述效率收益并不是在各产业部门平均分配的,而是伴随着较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跨部门的大转移。由此带来的结构性失业可能是中国加入WTO的最主要的调整成本。本文提出,在一个受竞争经济中,对暴露部门和非暴露部门采取各自不同的就业政策,是在WTO规则有限的空间下实现有质量的经济与就业增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