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问题主要是增收问题,而增收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河北农业人口多、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例高,因此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充满感情地对待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就业问题,这是河北发展需着力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我市农民培训的实际成效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  相似文献   

3.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之一,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苏州市在转移农村劳动力中有一个新提法:“农民创业和就业”。不仅仅是被动“就业”。更要主动“创业”,而且多数是就地就业、就地创业。在有条件的地方,这个经验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4.
小城镇建设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我国目前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为3.24亿人。按我国目前的农业技术水平,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只需约1.2亿人,从事林牧副渔业的劳动力只需0.6亿人,合计只需劳动力1.8亿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达1.4亿人。而且,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10年全国农村每年还要新增劳动力600多万人。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是造成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民收入难以增加的根本原因。加快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有效地转移农村富…  相似文献   

5.
江西省修水县地处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地,全县人口82万,其中农村剩余劳动力20多万。如何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实现劳动力的转移,是该县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2008年,受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至今年1月23日,返乡人员达11万多人,占全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55%左右。其中回家过春节约有5万人;因工厂裁员或倒闭而返乡的约有6万人,占全县农村返乡人员的55%。如何做好他们的就业创业和帮扶工作,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美  李桂梅 《发展》2006,(8):44-45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转移,从农业以外的产业中获得效益,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小康建设的重要途径.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 甘肃省作为农村人口占70%以上,经济欠发达的农业省份,农村外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为突出,农民要求走出去摆脱贫困的愿望更为迫切.全省2600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2046万人,农村劳动力约1200万人,其中富余劳动力达300多万人.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中山地、荒漠、戈壁占三分之二.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方方面面。其中,农村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尤其是始终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的创业化,作为一种敢于善于开创农村事业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灵魂,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供给的最大特点是劳动力总量巨大,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大。农村劳动力占全社会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由1987年的4414%,增加到2005年的52.5%,与全国逐年呈下降趋势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有,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趋势增强,以就地转移为主。2005年末,全国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的比重为3714%,辽宁省为38.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2个百分点;就地转移占已转移总量的79.6%.异地转移仅占2014%。[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拴福 《发展》2006,(9):44-44
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既是发展生产力的要求,也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手段.近年来,甘肃泾川县委、县政府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主导产业,抓输出、建基地、搞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程度、数量和规模逐年扩大,农民通过转移就业而获得的收入迅猛增长,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谢茂拾 《发展》2004,(5):8-9
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就业制度极大地限制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从根本上阻塞了农民通过社会转型增加收入的途径,应当成为"涉农"制度改革的首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市民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推进农民市民化。在未来几十年中,要使我国由一个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变成一个市民为主体的社会,从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2.
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回流创业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动力。文章首先对外出务工人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陈述,然后分析了回乡创业可能存在的风险,最后指出政府有必要从全局的高度出发,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  相似文献   

13.
农村富余劳动力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人们关心的一个焦点。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不能有效转移和安置,既是一种资源浪费,又会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那么.就要通过政府积极推进就业制度改革、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拓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外部环境、增加政府投入,打造劳务输出产业发展的平台等多种渠道解决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绍兴市把农民素质培训和转移作为构建和谐社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抓手。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创新培训类型,涌现了许多实用的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15.
老区农村最棘手的问题中,莫过于“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转移富余劳动力,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策。但是,把大批富余劳动力输送到发达地区打工,并非最理想的办法,最好的出路是鼓励农民就地创业、就业,射阳县鼓励农民在二三产业创业的做法,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6.
魏杰  谭伟 《上海改革》2003,(8):35-37
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首要目标是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这个目标的完成在现阶段的中国将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为此要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适应中国国情的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农民问题的途径,引导农民有步骤、有秩序地进入城市。农民只有自觉地在实践中不断磨练、更新观念,改变原有的旧习,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适应城市的各种环境,最终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7.
田东“下山进城入谷”工程在2006年5月被中国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扶贫基金会等专门机构授予“创业之星”称号。该工程以其独特的经验措施和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引起上级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8.
现在.农民最苦。于是.人们都在谈城乡统筹。对增加市民.减少农民.大家很快就形成了共识。为此.各地围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向城镇转移劳动力达1.2亿人。今后,每年还将向城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60万人。转移到城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本可分为两大  相似文献   

19.
回顾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这一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大都是以自发转移的形式出现的,农民自己外出务工和寻找就业机会。在这一转移过程中,政策一直充当着引导者和调节者,但从总体上来看,这种转移就业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0.
左永祥 《重庆经济》2007,(12):22-25
解决农民工问题,促进农民变市民是重庆市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的重要任务。而目前民营企业已经成为解决农民转移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重庆实施“一圈”带“两翼”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