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起就承担着化解金融风险和支持实体经济的特殊作用。2007年以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进入商业化时代,已经发展成为有多元金融平台公司的金融控股集团,对我国金融稳定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经济形势的变化给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带来更多机遇与挑战,作为决策与管理工具,管理会计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提升内在价值的必然选择。文章在分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对管理会计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应用管理会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深入分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四项对策。  相似文献   

3.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的含义对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控制的现状考察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内部控制建设上存在的主要不足及成因分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化解金融不良资产已成为各国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我国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银行不良资产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一次全新的实践.这一实践不可避免地与现有法律制度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碰撞.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报告表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运作过程中出现了诸如违规剥离和收购不良资产、违规低价处置不良资产、财务管理混乱等问题.针对目前所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实行"标本兼治",切实加强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工作,提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效率,防止国有资产的进一步流失.  相似文献   

5.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提出"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这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在机遇和挑战面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顺应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大局,在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国有企业改制脱困和推进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陈哲 《价值工程》2021,40(19):63-64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过程中影响重大,本文介绍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构成、主要业务,并分析现存的问题,提出了未来国内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7.
聂群华  马卫 《价值工程》2005,24(7):110-112
经过5年多的发展,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到现在面临转型。本文分析了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的必然性,就转型的路径选择做出三种预测,以及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提出一些准备。  相似文献   

8.
杨元杰 《中国审计》2005,(14):30-33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现行的金融不良资产管理处置监管机制属于混合型监管,即多家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都参与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其中,财政部主要负责资产处置回收目标的制定与考核以及相关财务监督,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收购和处置中起着主导作用;银监会负责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业监管、考核和任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营领导班子;监事会代表国务院负责监督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产质量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总裁等主要负责人的经营管理业绩进行评价,提出奖惩任免建议.同时,根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业务所涉及的领域,其他有关部委如证监会、国资委、人民银行等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管.  相似文献   

9.
从1999年4月我国第一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宣告成立至今,三年多来,银行不良资产化解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在债转股实施中,有些问题值得引起人们的深思.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持续上升,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增加了业务空间。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资金成本压力增大、商业银行处置手段更加多元化、不良资产包价格高企等因素对不良资产经营和处置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着重探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经营策略,从创新收购交易模式、拓宽处置思路两方面对不良资产经营展开分析,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经营业务及转型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依法处置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改善银行资产结构,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考核,降低不良贷款比例,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资产公司的主要任务是:收购、管理、处置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涉及大量法律问题,开展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审计工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特殊要求,除了掌握会计、审计、统计等法律、法规外,还要掌握与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活动相关的法律知识。现将常见的一些法律知识…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化解我国商业银行巨额不良资产可能导致的风险,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转换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改善其资产质量,增强其竞争力,我国于1999年组建了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专门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随着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的基本完成,AMC将面临着如何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制...  相似文献   

13.
对具有金融控股集团雏形的金融资产管理并表监管的研究一直是金融行业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分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管理的基本内涵入手,剖析了金融控股集团的发展态势与风险特点,并总结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实施并表管理的经济效果与亟待完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原 《活力》2010,(6):49-49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经国务院决定设立的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而形成的资产的国有独资非银行金融机构。上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集中处理银行的不良资产,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我国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有着特定历史背景,1995年《银行法》出台之前,  相似文献   

15.
所谓债转股,是指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依法处置商业银行原有不良资产的基础上,对部分企业的部分银行贷款,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其实质是把原来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诀议》,对我国实行债转股的背景、目的和要求作了高度概括。笔者认为:在我国大中型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是国企改革的新机遇,对我国国有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债转股及其相伴问题的提出 我国理论界提出债转股是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但真正见之于实践是在1998年底。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依法处置商业银行原有的不良信贷资产。同时,为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改革与脱困的目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实行债权转股权,企业相应增资减债,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相似文献   

17.
<正>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仍然不断动荡的条件下,高度重视并有效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金融风险,建立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银行体系,是保障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的重要任务。我国政府借鉴国际上处理银行危机的经验,组建了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将银行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由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盘活部分不良贷款,探索处理我国银行不良信贷资产的成功之路。 自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后,从四家国有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接收的贷款总额为1.4万亿。其中,对601家国有重点企业实施了债转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如何运用各种资产重组手段,恰当地  相似文献   

18.
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创新的目标和体系 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创新的目标分析,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担负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历史使命,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减少损失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主要经营目标,且收购资产具有规模庞大、资产形态多样、债务人状况复杂、处置环境差异大、以及总体价值呈加速贬损的特点。因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本息清收、债务追偿、折扣变现、协议转让等传统资产处置手段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最初被定位为专门为收购和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而设立的过渡性金融机构,原则上公司的存续期限不超过十年。1999年,华融、长城、信达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相继设立,到今天,已经历了整整十年的发展。尽管资产管理公司对政策性不良贷款处置的  相似文献   

20.
程玮 《现代企业》2000,(4):29-30
所谓债转股,就是将国有大商业性银行现存的一部分不良资产,更具体地说,就是将重点国有企业欠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的一部分剥离给相应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银行与企业原有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持股与被持股(或控股与被控股)的关系,使原有的债权转化为这些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投资,企业的贷款成了企业的资本金,由原来企业还本付息变成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持股分红,以达到化解银行金融风险和搞活国有企业的双重目的。 为了实现债转股,有必要成立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先后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