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不是选择之一,而是必由之路。作为文明传播的重要阵地的高校的主体之一——大学生生态文明观念的普及情况对于整个社会的生态文明建设关系重大。从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郭玉伟 《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
党的十八大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了深入详细的阐述,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形势所需、人民所愿,并且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此外,报告重点指出,应该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应该承担起为生态文明贡献力量的职责,因此,高校应该紧密结合当前形势,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3.
4.
吴文浩 《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1):53-56
高校应基于课程思政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领学生有效继承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确保学生有能力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工作者需对课程思政视阈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建立正确认识,科学构建人才培育目标体系。通过以正确目标为导向,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层次融合、聚焦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及生态情怀的培育、贴合现实社会的生态文明与课程思政的全面融合、基于社会大环境凸显行为实践四个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的实践性探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培养和确立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时代主题,是高等教育肩负的历史责任,大学生生态文明观的主要内涵包括生态自然观、生态平等关、生态价值观、生态法制观、生态消费观、生态审美观等。在实践中,高校要注重培养大学生崇尚自然、热爱生态的道德意识,关爱生物、善待生命的道德良知。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等。 相似文献
6.
7.
房艳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2):391-393
社会和谐依赖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协作,还要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循环。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却日益凸显,人与自然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不和谐,这已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瓶颈。针对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只有合理探索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可行路径,才能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8.
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变化,要以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发展阶段为历史条件,在此过程中来探究人类生存方式在本质上所彰显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的关系发展态势。纵观历史的发展进程,社会文明发展呈现出三个阶段:"类原始"农业文明;"破坏与发展"式工业文明";重建式"生态文明。探索生态文明的发展以及所伴随的人类生存方式的转变,对于深化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认识以及推动了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而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军队院校加强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对于促进军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军校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现状和生态文明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情况,军队院校应主要围绕科学生态文明理念、生态文明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意识以及健康生态文明行为和良好生态文明风尚的教育与培养等内容;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主阵地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强化实践环节、加强监督等有效途径;加强生态文明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帮助军校大学生树立起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他们积极践行生态文明价值观,自觉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推动者。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文明的视阈下,对社会、经济、学术、文化等四个维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一番梳理之后,发现休闲回归是其中共同的特征,是生态文明社会的一个典型特征。休闲文化的追求,必然是全球性的生态家园。共产主义既是休闲的世界,也是生态的家园。休闲回归的完成,休闲文化的成熟,即是生态家园的回归,生态文明的成熟,生态文明将是一个休闲的时代,休闲回归必以生态文明为追求。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生态文明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通过生态文明观教育、发展生态循环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和完善生态文明相关的法律法规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教育在可持续发展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和先导性地位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动力 ,具备生态文明中生产力的特征与功能。人类文明进程中 ,教育具有导向功能 ,生态文明与教育生产力是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总体布局中,成为国家高度关注的重点。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是我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时代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但在新媒体时代下,培育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因此要提高教师媒体运用能力,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突出主体地位;加强生态宣传力度,突出主流思想;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增强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14.
15.
16.
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我国严峻的生态问题,在大学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是贯彻党的十七大正式提出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文章对怎样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提出了如下对策:一是提高其对生态文明的理性认知水平:二是引导其切实关注生态问题.使其对生态问题有感性的认识;三是加强其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提升其生态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7.
生态文明作为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社会形态的超越,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发达和中等发达国家已经初步实现,并催生出新一轮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这些新变化表现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的调整、传统资本主义价值体系的变迁、政治生活的转型、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等诸多方面。这些新变化是西方环境主义和第三条道路在现有资本主义世界秩序体系内的自我调整,其进步意义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8.
矿产资源是重要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基于此,先对我国矿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绿色生态矿业发展路径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教育也成为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以形式多样的实践环节使生态文明素养教育更加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20.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目前在生态环境、社会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如何认识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的提出,为认识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方向、指导原则和目标。从生态文明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生产力既要体现理论上的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和生态关系,也要满足这两种关系在实际发生中展开的现实要求。它是理论规定与现实要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