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众商务》2021,(2):6-8
运用科学合理的计算方法,有效评价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促进高新技术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企业有极为重要的意 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计算,以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例,对其自主 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证明其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自主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本文应用DEA模型,从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个方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4~2011年的自主创新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效率总体上不太乐观,综合技术效率不高;相对于纯技术效率而言,规模效率相对较高,且绝大多数处于规模收益递减区间;样本期间,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综合效率值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来自于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3.
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文章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利用高新技术产业的相关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法对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定量分析,在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探索性地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期能对促进陕西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嘉兴市范围内的国家级基地进行了实地调查,以此为基础,从潜在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活动评价、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创新成果市场竞争能力等四个方面,对嘉兴市的6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的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静态评价和动态考察,并据此提出了提升基地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的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应着力于支撑和促进产业现代化。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公共服务能力两个维度构建包含28个基础指标的产业基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2003—2017年中国277个样本地级市的产业基础能力指数,并进一步运用核密度估计法、莫兰指数、σ收敛性检验等方法分析样本整体、三大地带、六大区域和六个城市群产业基础能力的时序演变、分布动态、空间相关性及收敛性,结果表明:在样本期间,全国及各地区的产业基础能力明显提高,但分布特征各异;各省份产业基础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大部分省份属于低—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产业基础能力及扩散带推动效应有待提高;总体上看各城市间产业基础能力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逐渐扩大,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其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发散性趋于弱化(或趋于收敛),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发散性趋于强化。因此,不仅要大力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公共服务能力,还要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缓解地区间产业基础能力差异扩大的趋势,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进而有效推动产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6.
从"4+4+4"模型出发,分析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链形成路径在四维对接、四维调控以及产业链内部方面的具体内容,得出芜湖市机器人产业链式发展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基于产业链视角,对芜湖市机器人产业从价值维、技术维、供需维和空间维进行创新发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是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得以持续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唯一途径。而提高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关键是要构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力的有效机制。本文从影响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两个方面进行思考,将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机制阐释为外部机制和内部机制,具体包括法律机制、税收机制、社会服务机制、市场导向机制、人才培育激励机制以及集成创新机制等,为政府和企业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创新是在创新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名词,是对创新涵义的进一步提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的自主创新实力比较薄弱。当前,我国已经将自主创新提高到战略高度。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尚未形成,文章以自主创新的涵义为基准,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原则构建了一套具有三个等级、五个模块、十六个因素、六十一个指标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实证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产业外部性的视角,研究我国工业技术创新通过技术溢出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内在机理并加以实证检验。研究结论为:产业间贸易的前向关联对普通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作用不明显;产业间贸易的后向关联由于受到产权结构和"被迫引进"现象的负面影响,对自主创新表现出抑制作用;产业集聚对于创新程度较高的发明有明显促进作用,对普通创新作用不显著;进一步考察发现,产业集聚能加强前向关联的技术溢出,并能减轻甚至消除后向关联对创新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对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内涵及其构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模糊综合评判中的主因素突出型、加权平均型和全面制约型三类隶属度结合起来,构造了符合客观实际的隶属函数,从而得到了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同时,在确定权重过程中,利用反映指标真实情况的指标熵,结合专家调查,得到兼顾主客观状况的评价指标权重,通过实证检验证明了此评价方法在产业集群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区域企业自主创新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支持力度又影响着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对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金融支持力度进行评价,进而了解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存在的问题。文章通过将福建省与其他几个典型地区金融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现状作对比分析,从而评价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金融支持力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金融支持区域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链式模型"的基础上,融入了企业家的作用和创新支撑系统,提出了企业自主创新的过程模式。创新决策、创新资源投入、创新实施、创新实现和创新管理构成了企业创新的内围活动,而这些活动的顺利实现都需要有企业的财务支撑和文化支撑,因此,财务和文化支撑(统称为创新支撑)构成了企业创新的外围活动。因此,本文从创新决策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六个方面构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分别以高技术产业企业年度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来衡量中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2005—2009年大陆地区30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了自主创新资械入、人力投入、FDI技术溢出及财政科技支出后,当前我国的金融深化、股票市场和保险发展均对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产生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企业自主创新活动的外部性、不确定性的分析,阐述了政府积极促进自主创新的理论依据,并运用函数的数学推理运算分析了企业自主创新对政府财税行为的敏感性,推导了不同创新阶段财税激励方式的选择。得出在企业自主创新的研发阶段、成果转化阶段,企业对政府财政政策更敏感,政府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在企业自主创新的产业化生产阶段,企业对税收政策更敏感,政府应相应侧重税收优惠政策的激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数据包络分析在多个输入、多个输出情形下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中多有应用,并可进行规模效应分析。以部分省会城市的国家高新区为样本,采用其2008年度财务数据,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石家庄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吸引高难度科技人才,加强企业与海外市场联系,促进产品的出口创汇。  相似文献   

16.
江苏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创新能力是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基本要求,也是江苏实现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本文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江苏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纵向与横向评价,指出了其建设的成绩与问题,并对其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制度条件做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提升江苏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递阶模糊积分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模糊测度和模糊积分基本原理,建立了区域自主创新能力递阶模糊积分评价模型.应用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5省市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在竞争中开始注重自主创新。选取了中国1992年—2007年企业自主创新的历史数据,以发明专利授权数量来量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对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与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进行协整分析与因果关系检验,建立了二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结果表明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产出与资金、人才两大要素高度相关;在资金和人才两大要素中,资金对企业自主创新的贡献程度更大些。因此,提出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并以市场方式加强对企业自主创新要素支持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带来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打破来自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瓶颈制约,需要加强自主创新,推进发展模式转型.产业生态作为一种全新视角的发展模式,是改变目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的根本手段,是自主创新的目标取向,是发展转型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