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空间经济学发展历史来看,空间经济学发源于一般经济学,是一般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并运用一般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经济空间。由于经济空间的复杂性、独特的结构与不可完全测度性,二者开始分离,然后不断融合,但是空间经济学还没有完全融入一般经济学。空间问题成为经济学的前沿,二者的完全融合有待于双方的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空间经济学正处在群雄纷起时期,研究角度不同、形式千差万别,以至于学者们难以在研究方法上达成共识,给初学者带来很大困惑,不利于学科研究的深入推进和推广。本文意在简化前期文献繁杂的理论推导过程,从中抽出一些能为学者们共同接受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规范其研究方法,促使其广泛深入地融入主流经济学。空间经济学基本研究范式是:设定收益递增和初始区域对称等前提,基于效用最大化和收益最大化原则,遵循产品多样化理论和垄断竞争理论,在D-S框架下运用“冰山”技术分析要素、产业和贸易的空间动态演化过程。空间经济学研究范式可向有空间维度的传统经济学、空间实证经济学、空间福利经济学三个方向拓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商圈的空间集聚程度已经越来越高,研究商圈聚集机理也变得越发必要。本文从制度经济学、外部经济理论和空间经济学视角对于城市商圈空间集聚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商圈内外部经济、范围经济、交易成本的降低、交易效率的提高以及乘数的变化是商圈聚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空间经济学以人口和财富分布不平衡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集和空间分散的基本机理。空间经济学强调空间均衡,因为聚集经济和贸易成本之间的均衡决定经济活动空间分布格局。如果研究大尺度范围的空间问题,一般选择存在货币外部性的规模收益递增和垄断竞争框架,如果研究城市内部的局部性空间问题,一般选择存在技术外部性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框架。  相似文献   

5.
以在经济活动中空间因素的提出、描述、应用和解释这一历史主线回顾了空间经济学的发展历程,构建出空间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结构,最后指出了空间经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学作为空间经济学分支学科之一,主要关注商品和生产要素区际转移以及区际发展差距的问题,但仍忽略了土地要素。在把握好厂商和消费者的区位偏好基础上,分析交易和交通运输活动的影响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如果运输成本下降,那么首先出现核心边缘模型中的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现象,然后再出现经济活动的空间分散现象,也就是说随着市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际发展差距会先扩大,后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推动了世界各国的自由贸易,同时国际贸易理论也成为当今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空间经济学将空间经济理论应用到国际贸易传统问题,认为自由贸易会使一个国家的工业在空间上显得更加分散,但是对某些产业而言,贸易自由化却可带来空间集聚。当自由贸易导致内部经济地理空间结构变化而重新组织时,选择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地区经济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现象已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每一项活动中,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都与经济学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经济学。可以说,人生时时皆经济,生活处处皆经济,所以为了使我们更好地理财、投资生活,普通百姓对经济学一些概念如:消费者物价指数、负利率、恩格尔系数的理解、应用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本质上是关于人与经济活动的科学,应该以人为主体和中心来展开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要有所突破和创新,就应回归经济学的本质。以人为研究起点,把人的意义带回经济学中来,这是中国经济学增强其理论根基、拓展其发展空间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研究的视角,要避免产生认识上的误解,不能把经济学看成是纯粹意义上的人学,更不能视其为抽象的人主义。  相似文献   

10.
法律经济学继承了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人”假设和完全理性假设,使其具备了主流经济学的一般性和易处理性的特点,但由于法律经济学缺乏对经济个体行为的分析,从而导致法律经济学无法实现与现实的一致性。法律经济学应该借助于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赋予经济个体以有限自利和有限理性假设,借助前景理论,为法律经济学的拓展提供现实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与经济哲学具有互补性,经济学侧重于经济过程的规律性,经济哲学侧重于经济与人类生存发展的关系。经济学离开了哲学,它不过是一种抽象的知性科学,而哲学离开了经济学,它也就变成一种纯粹的思辨哲学。经济学家要成为思想家,他必须要从经济学上升为哲学,而哲学家要成为实践家,他就必须要掌握经济学。正是经济学与哲学的联盟才产生真正的实践哲学、实践唯物主义。经济学与经济哲学都起源于近代,起源于对以资本为竞争主体的市场经济的思考,由于资本是分析现代社会的基本哲学范畴,因而弄清资本与国家,资本与人民,资本、国家、人民三者的关系,就成为当代经济哲学思考的主题。  相似文献   

12.
佛教经济学要突破主流经济学的束缚,成为重建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最终标的,必须通过对元经济学层次的修正来进行定位与定义。佛教经济学是依于正法对现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修正并重构,从而来指导现实经济行为的修正经济学理论体系,研究的是如何破除人的贪执以适应有限的资源分配,并实现对物质生产的合理满足。建构佛教经济学要以对“人”的研究作为切入点来衍生出理论体系,并以教育作为重要资源从根本上解决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3.
自亚当·斯密和马克斯.韦伯以来,经过众多学者的共同努力,宗教经济学日益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该学科至少包含着四大研究领域:一是宗教与经济的互动,二是教团经济问题,三是宗教的经济观,四是对宗教的经济学分析。四大领域又可归结为两大主题:一是"宗教经济互动论",它主要来自前三大领域;二是"宗教市场论",这是第四大领域的基本内容。从当代中国的宗教境遇和社会需要来说,宗教经济学研究既是机遇,更是责任。  相似文献   

14.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工程科学与经济科学相交叉的边缘科学。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经济角度对工程项目、工程方案进行分析评价,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投资决策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强有力工具。作为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培养学生从事经济评价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解决实际的工程经济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认为工程经济学课程应当以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为导向,以学生应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完整的工程经济评价为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15.
基于规模经济理论的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具有产业关联度高、规模效益明显、资金和技术密集等特点,在经济发展战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规模经济是汽车制造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按照规模经济的原则组织生产是汽车工业发展的灵魂,是产生良好经营绩效的基础.为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我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状况,提出提升汽车产业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纵观经济学史,李斯特是首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对今天仍处于正统地位的斯密学说进行系统批判的经济学家。李斯特认为,由于古典经济学家混淆了价值理论和生产力理论,从而只是探讨了个人经济学和人类经济学,忽视了国家经济学。如果考虑到国家经济学,动态的贸易保护政策才能最终实现自由贸易,并最终符合所有人的利益。李斯特的经济理论无论对经济学本身还是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财政行为的空间经济分析就是要揭示财政行为、空间经济结构演变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机制。财政行为的空间经济分析是新经济地理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现有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对最新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明确财政空间经济分析的研究方法与核心命题,界定政府财政行为的三大空间效应,提出未来构建财政空间经济分析框架的研究方向是进一步总结、吸收、消化空间经济分析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考察分析财政行为的区域经济增长局域拉动效应、空间外溢距离衰减效应和策略互动效应,探究财政空间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相似文献   

18.
国土经济学是研究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一门经济科学。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人均水平,加之长期对自然资源保护力度不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资源大量消费,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严峻挑战。国土经济学的任务主要是研究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国土经济学理论基础有3个方面:自然资源财富观、资源可持续利用论与资源优化配置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只是马克思说明其历史哲学观的一个解释性工具,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起因(目的和动机)、对象、结论都具有哲学性质,因此,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应被视作政治哲学或历史哲学来解读,而不应把它当作纯粹的经济学理论来解读.如此,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理论与实践不相一致的困境,帮助我们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0.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演进经济学在研究经济体系发展变化时不可能对企业组织视而不见。尽管早期的演进经济学侧重于研究高层次的经济现象,但是,它对行业的演进分析和整体经济的技术变革都需要把企业行为作为最基本的解释单位。另外,用演进经济学的逻辑分析企业在很多方面的确要优于新古典经济学以及新制度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